带你深入金牌运动员的训练实践
第十一届北京体能大会
体能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竞技体育和专业训练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强化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专项运动表现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够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磨炼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随着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论普及,国内的体能训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我们理性地思考,认真审视体能训练背后的科学原理,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科技与经验碰撞,从而不断总结成功的应用经验,推进体能训练创新。为交流分享行业内针对体能训练的成功实践经验, 第十一届北京体能大会如期而至!
第十一届北京体能大会
邮电出版大厦(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即将盛大开启!
会议主题
精英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与融合
亮点特色►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告别纸上谈兵,运动理论听得再多也要落实到具体训练中才能学以致用,训练原则只有融入到实际训练过程中才能凸显价值!
●精英运动员经典案例分享!汇聚国内12个体科所和训练单位的一线体能训练专家,倾情分享冠军运动员真实训练方法,从经典案例中总结成功经验!
●14个运动项目全面学习!综合格斗、马拉松、自由式滑雪、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羽毛球、乒乓球、摔跤、击剑、射箭、攀岩、跳水……多项目训练经验覆盖,深耕专业,更触类旁通!
●洞察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跟随国内外专家了解世界顶尖运动科技,以科学助力经验,实现体能最大化提升!
北京体能大会与我国体能训练事业共同成长,一直致力于为全国体能训练从业人员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以宣传推广 “科技引领体能训练”的理念为己任,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我国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区别于目前行业内常见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会议与讲座,第十一届北京体能大会将 立足于实践应用,以案例分享为主,聚焦 “精英运动员的个性化体能训练”主题,邀请14位长期在训练一线从事运动科学与体能训练的国内外体能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带来综合格斗、马拉松、自由式滑雪、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羽毛球、乒乓球、摔跤等 14个运动项目精英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的经典案例,分享运动科技与训练经验的真实融合经验,与全国同行一起推动国内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体育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协办单位: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运动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言鼎运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会议议程
专家简介
Roman Fomin
美国UFC运动表现学院首席数据官;生理学博士,在体育科学、技术和运动表现的创新方面拥有20多年经验;发明了对精英运动员进行生理监测的专利方法,以及运动中的大数据和预测分析;创建了适合教练广泛使用的训练和准备情况的训练窗理论,开发了运动队广泛应用的、基于算法的个性化自适应训练计划;指导多个项目的奥林匹克运动队(MMA、拳击、摔跤、柔道、篮球、橄榄球、足球、NFL、NBA、NHL、MLS、田径)获得卓越成绩。发表了70多篇原创科学文章和出版2 本专著。
牛雪松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副院长。备战20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组负责人。执教的运动员在四届冬奥会上夺得2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在世界杯、世锦赛中获得90多枚金牌、170多枚奖牌,其中长期指导训练的运动员徐梦桃、齐广璞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各获得1枚金牌。
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总局奥运攻关科研课题1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科研论文,出版多部专著,获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贡献奖二等奖1项。
魏文哲
北京市体科所中心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毕业于日本滋贺大学大学院,运动生理学专业;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高原训练专家组专家,中国奥委会及日本国际加压训练协会加压训练培训专家,中国田径协会科技助力委员会委员。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能力评估及干预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进行国家长跑队、越野滑雪队、速滑队的科技助力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加压训练方法研究、耐力训练方法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省部级3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承担课题期间,邢慧娜等多名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及全运会冠军。
袁鹏
上海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美国体能协会注册私人教练、体能专家(NSCA- CPT/CSCS)。主要从事高水平竞技运动表现分析与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应用性研究、精英运动员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科技服务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备战体能与康复专家组成员,主要服务国家女排、跳水、举重、田径等多支国家队,曾负责惠若琪、陈若琳等多名重点运动员的体能康复保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培训导师、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培训导师。主持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2部,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江苏省多个荣誉奖项。
王明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体科所“数字化体能训练实验室”体能专家;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岗位培训体能专家组成员;美国AP、美国运动表现学院IHP、澳大利亚ASCA 体能专家认证。
曾担任北京排球队、手球队、花游队和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游泳队、花样滑冰队体能教练。荣获国家体育总局“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优秀奖”。
沈兆喆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能康复中心副研究员;美国体能协会认证体能训练专家(CSCS)和私人教练(NSCA-CPT);参与伦敦、里约以及东京奥运会备战工作;在不同时期,与游泳、花样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国家队及谌龙、徐云丽、张琳等优秀运动员合作。
潘淳浩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体能教练,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体能协会理事,上海击剑队体能教练,NSCA中国地区官方讲师,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
任满迎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训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乒乓球协会教练员岗位培训特聘专家;NSCA继续教育中国培训专家。
曾任丁宁、张崇瑶等多名优秀运动员体能教练。“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入选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先后在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体能及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相关论文40余篇;承担或参与总局、科委、市体育局课题20余项;译著图书4册。
陈伟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通识培训班讲师;美国体能协会注册体能训练专家认证、FMS-Level1、2。
曾服务于国家花样滑冰队女单组、国家射箭队、江苏肯帝亚男篮、江苏女排等队伍。现为江苏女篮、江苏女拳、江苏男排等队伍提供体能训练科技助力保障。
刘羽飞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体能教练,澳洲Level-1体能教练员、国际网球协会ITF一级网球教练员。
2017年担任山东省体操队体能教练,助力体操运动员在天津全运会获得1金1银的优异成绩。2018-2022年担任自由式滑雪U 型场地国家队体能教练,助力多名运动员在重大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王轩
就职于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从事湖北省队队员的康复和体能训练工作。
2016年1月-8月,加入国家体育总局备战里约身体功能团队,为国家女子篮球队和国家游泳队叶瑾组、徐国义组进行体能服务工作;2017年2月-2022年10月,担任国家乒乓球队女一队体能组长,负责主力队员及其他队员的体能训练工作。翻译、出版体能相关类图书4册。
张慧霞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与康复训练研究室成员,山西省冰雪中心科研教练。
曾主持备战“十四冬”山西省单板滑雪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参与备战第14届全运会山西省体操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等。2020年参加“中国奥委会运动表现教练训练营”。
宋欧洋
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担任国家举重队、速度滑冰队体能教练,现任湖南省举重队、跆拳道队、攀岩队体能教练。
张晁赫
就职于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获美国EXOS公司XPS运动表现专家认证、澳大利亚体能协会一级教练员认证。
河北省第十二届全运会跳水项目科技攻关团队负责人,负责省跳水队、游泳队、乒乓球队体能训练。2015年11月至今,先后担任国家皮划艇队、赛艇队、跳水队体能教练。“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翻译、出版图书2册;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在研省部级课题2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参会费用
本届大会仅对外开放 线上门票,会议以直播形式进行,并设置多档不同价位套票,提供大会专享优惠,大家可按需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