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SVD分解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特征值分解(EVD),这里我们假设一个实对称
矩阵(
),可将其分为:
这里的矩阵
为正交矩阵(
为单位阵),数值
对应特征值,并且每个特征值对应一个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有的性质为:
上面的矩阵能通过特征分解,是因为矩阵为是实对称矩阵。但是我们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矩阵并不一定满足此性质,并且很有可能不是方阵(
,矩阵中行列数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分解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下面来看一下SVD的定义:
对于矩阵
,可以将其分解为:
这里的
均为正交矩阵(
),一般称
为左奇异矩阵,
为右奇异矩阵。
仅在主对角线上有值,其它位置处元素均为0。
知道了什么是SVD,下面聊一聊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求解呢?
上面求解公式之所以能够进一步化简,是因为
均为正交矩阵。还需要说明的是
的维度是不相同的,
方阵,
方阵。
虽然方阵
的维度不同,但是它们主对角线上的奇异值是相同的。通过上面的式子,我们也很轻易的得到
的对应值。
在讲解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这个有什么作用?毕竟如果不是很重要,我们就不要学啦。其实,极线几何在SLAM中应用性是非常大。它可以根据相邻图像对应的特征点,来求解出相机之间的位姿变换。好啦,知道了有什么作用,我们来看一下极线几何中的一些定义。这里主要包括:极点、极线、基线、极平面。
我们以上面的图为例,来说明一下上述几个定义表示的什么。上图中
表示图像
处的光心,
表示图像
处的光心。
为三维空间中的一点,从每张图像光心与空间点连线,会与图像平面相交于一点
。其中,相交点
则就定义为极点。两张图像光心
的连线,构成基线。基线会与两张图像平面相交,得到交点
。在一个图像平面上,极点与交点的连线,构成极线
。两个光心与空间点构成一个平面
,此平面称为极平面。
好啦,知道了相关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将其转化数学形式并进行求解。其实,这里的公式推导都是按照《SLAM十四讲》里面来的,只不过这里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这里我们假设图像
相机位置为世界起始坐标点,对应空间中一点
,相机的内参矩阵为
。相机
到相机
可由旋转矩阵
和平移矩阵
表示。根据相机成像模型(这块可参考:相机成像模型),可得变换矩阵:
这里
表示尺度因子,我们可以使用齐次坐标来表示,消去尺度因子得到:
在这里需要插一句,就是说明一下什么是齐次坐标,以及它有什么作用(我这里只是简单说,详细请看:为什么要引入齐次坐标,齐次坐标的意义)。齐次坐标最直观的定义就是:用N+1维来代表N维坐标。对应表示为:
使用齐次坐标,可以表示平行线在透视空间的无穷远处交于一点。在欧氏空间这将变得没有意义,所以欧式坐标不能表示。齐次坐标可以表示无穷远处的点, 齐次坐标为
,而笛卡尔坐标表示为
接着上面继续讲,这里假设
为像素点归一化平面上的坐标(其实就是,三维空间点的坐标都除以
:什么是归一化的平面坐标)。这里补充一下,就是相机坐标系下,三维点坐标同时除以
值:
表示的方程带入到
表示的方程,可以得到:
将上面方程同时乘以矩阵
的外积,这里使用
来表示(这里是《SLAM十四讲》前几章讲解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向量叉乘的数值表示为:
,其中
表示向量
和向量
可以得到:
然后,上面等式同时乘以
得到:
因为矩阵满足结合律,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
,我们知道得到的向量方向会与向量x_{2} 垂直,所以
。因此,可以得到等式:
表示的等式带入到上述方程得到:
我们在上面这个矩阵就可以得到两个概念一个为基础矩阵
,另外一个为本质矩阵
。它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加入了内参矩阵
,另外一个没有加入。因此可以得到最终矩阵为:
本质矩阵和基础矩阵就相差了一个内参矩阵。所以这里选择本质矩阵来讲解求解的过程。在求解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本质矩阵
具有的三个性质:
四个解对应分别对应的空间点位置以及投影点位置。我们知道深度值肯定为正值所以
就不考虑啦,
不满足相机的成像模式,所以我们会根据空间位置和投影位置从四个解里面选择出一个正解。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啦。本质矩阵的奇异值为
,但是由于求解过程中的误差,我们往往求解出来的奇异值为
。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解决呢。其实,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最优解问题:
我们假定
。所以可以将最小化问题转化为: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得到奇异值
知道了极线几何,再看单应性矩阵,那就太简单啦。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单应性矩阵。对于场景中特征特征点几乎全都分布在同一平面上(飞机俯视拍摄的场景等),这时候使用单应性矩阵来估计相机的运行最为合适。
知道了上面应用的背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对应的数学推导,这个主要就涉及一个法向量表示平面方程,其它的就没有啥啦:
上面为构建的特征点所落在平面对应的平面方程。后面就是化简带入:
我们使用
表示
,因此
。下面在求解的时候,就是我们在SLAM中经常使用到的DLT(Direct Linear Transform)求解。我们可以把等式转化为(和上面本质矩阵求解相似):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乘以一个非零因子使
,然后在去除这个非零因子,在这里我们写详细一点:
我们可以得到对应解为:
在进行化简,分别除以
得到:
化简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也就是一组对应点可以得到两个方程组,我们需要四组点,来求解8个未知参数,因为我们将
。所以方程为:
。其实主要还是《SLAM十四讲》内容,只不过我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说明而已。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相关知识,请关注公众号:
在数学概念中,矩阵乘法看似纯粹的代数运算,却内在地关联着几何结构、空间变换、线性映射,乃至现实世界中计算建模。矩阵乘法不仅关乎向量在空间中的投影、旋转、缩放等几何变换的叠加,也映射着物理建模、图像处理、数据压缩与神经网络中的运算。在高等代数课程中,矩阵乘法往往作为线性变换的复合工具而出现,但若脱离几何与现实语义,仅在“行乘列”这一操作规则上,便极易陷入机械模仿而不解其理。为何是行乘列?在什么意义上
在前四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 WebSocket 的基础原理、服务端开发、客户端实现和安全实践。今天,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性能优化上,看看如何构建一个高性能的 WebSocket 应用。我曾在一个直播平台项目中,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将单台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从 1 万提升到 10 万。性能挑战WebSocket 应用面临的主要性能挑战包括:连接管理内存使用CPU 利用率网络带宽消息处理
这是一篇我在学习PID控制算法的过程中的学习记录。在一开始学习PID的时候,我也看了市面上许多的资料,好的资料固然有,但是更多的是不知所云。(有的是写的太过深奥,有的则是照搬挪用,对原理则一问三不知)这一直让我对PID摸不着头脑。所以我打算从0开始去一层层学习它,直到自己掌握它的精髓。我不认为我有多聪明,所以相当多的部分我都写的很详细,觉得过于冗余的小伙伴可以跳着看。我并不是计算机科学\电控类专业
代码/** * @brief 从特征点匹配求homography(normalized DLT) * * @param vP1 归一化后的点, in reference frame * @param vP2 归一化后的点, in current frame * @return 单应矩阵 * @see Multiple View Geometry
单应性矩阵,是用来描述两个平面之间的变换关系,是一个3x3的齐次矩阵。图上的4个绿色的圈,两两可以对应,H可以表达第一张图变换到第二张图的转换关系。具体的表达式:表示尺度信息,表示矩阵,矩阵有8个自由度,,所以只需要4对点就可以计算出。首先展开:然后可以前两式比上第三式,这样可以把系数约掉。并让等式右边等于0。展开成矩阵的形式 $A_ih = 0 $的形式把所有点对都考虑进来 求解方程组,可以利用
1.归一化图像坐标2.本质矩阵 essential matrix2.1 本质矩阵的推导2.2特点3.相机内参4.基本矩阵 fundamental matrix4.2基本矩阵推导4.1特点5.完整模型:空间点到像素坐标6.单应矩阵 homography matrix参考barfoot 书 p195-1.归一化图像坐标这里相机坐标系为Fs,图像和坐标为O,这里假设焦距为1;图像坐标中心早光轴上。
单应矩阵Homography求解在计算机视觉中,平面的单应性被定义为一个平面到另外一个平面的投影映射。因此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映射到摄像机CCD上的映射就是平面单应性的例子。如果点Q到CCD上的点q的映射使用齐次坐标,这种映射可以用矩阵相乘的方式表示。若有一下定义: 则可以将单应性简单的表示为:其中, 引入参数s,它是任意尺度的比例(
主要涉及两个函数。第一个,findHomography计算多个二维点对之间的最优单应性矩阵 H(3行x3列) ,使用最小均方误差或者RANSAC方法。函数功能:找到两个平面之间的转换矩阵。Mat cv::findHomography ( InputArray srcPoints, InputArray dstP
Opencv——单应矩阵单应性概念单应性(Homography)变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用来描述物体在世界坐标系和像素坐标系之间的位置映射关系。对应的变换矩阵称为单应性矩阵。 单应矩阵H:s任意比例因子,M相机内参矩阵(看下一节)单应性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图像校正、图像拼接、相机位姿估计、视觉SLAM图像校正用单应矩阵进行图像矫正的例子如下图所示,最少需要四个对应点对就可以实现。 视角变换单应矩阵
本文章是综合书籍以及相关资料的一点个人总结。1、定义单应矩阵的模式图:(引用自opencv docs) 观测物平面π上的一个点X(齐次坐标)映射到相机平面π'的点X’(齐次坐标),存在如下的一种转换关系:其中H就是单应矩阵,Opencv Docs还定义一般的应用场景:a)同一平面被两个处于不同位置的相机观测,或者同一个相机观测到的两个相同的,但位置不同的物体;b)旋转相机拍摄的任意图片,
单应性矩阵计算函数与应用OpenCV在通过特征描述子完成描述子匹配之后,会得到一些关键点对,我们会把这些关键点对分别添加到两个vector对象中,作为输入参数,调用单应性矩阵发现函数来发现一个变换矩阵H,函数 findHomography 就完成了这样的功能,常见的调用代码如下:1//-- Localize the object 2std::vector<Point2f
矩阵的掩码操作 矩阵的掩码操作很简单。其思想是:根据掩码矩阵(也称作核)重新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值。掩码矩阵中的值表示近邻像素值(包括该像素自身的值)对新像素值有多大影响。从数学观点看,我们用自己设置的权值,对像素邻域内的值做了个加权平均。 测试用例思考一下图像对比度增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图像的每个像素应用下面的公式: 上面那种表达法是公式的形式,而下面那种是以掩码矩阵表示的紧凑形式。
尽量写的通俗一点,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本人也是dummy..... 1. 先说homogeneous coordinate,齐次坐标 一幅2D图像上的非齐次坐标为(x,y),而齐次坐标为(x,y,1),也可以写成(x/z,y/z,1)或(x,y,z)。齐次坐标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很清楚的确定一个点在不在直线上: T(x)*I=0,这里T表示转置;还可以描述无穷远点:(x,y,0);还可
单应性矩阵就是一个平面到另一个平面的投影矩阵,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来描述物体在世界坐标系和像素坐标系之间的位置映射关系 ,即它同时包含了相机的内参和外参,假设标定平面放置在Z=0的位置,可以得到:其中即为单应性矩阵。单应性矩阵主要用于图像校正、图像拼接、相机位姿估计、视觉SLAM等领域。1. 图像校正下图中的校正至少需要4对对应点对2. 视角变换单应性矩阵可以转换图像视角,左图的平视图可
opencv单应性矩阵实现平面坐标标定说明一、使用单应性矩阵的原因二、标定原理三、findHomography 函数与 getPerspectiveTransform函数的区别1、两者联系2、两者区别(1)计算方法不同(2)输入参数不同四、代码实现1、棋盘格下载地址2、代码(c++)3、结果 说明1、使用Opencv的单应性矩阵实现平面上的相机参数标定 2、相机采用Kinect V1一、使用单应
矩阵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空间中的点变换到另一个空间中。这个作用在国内的《线性代数》教学中基本没有介绍。要能形像地理解这一作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图像变换,图像变换的方法很多,单应性变换是其中一种方法,单应性变换会涉及到单应性矩阵。单应性变换的目标是通过给定的几个点(通常是4对点)来得到单应性矩阵。假设单应性矩阵为: $$ H= \begin{bmatrix} h_{11} & h_{1
之前的写了好几篇文,什么特征点检测,匹配,RANSAC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就是为了做这个应用。了解原理之后用NI Vision实现,数图的课程设计算是交差了~~全景图像融合使用到SIFT算子(特征点检测和匹配)、单应矩阵(立体几何)和RANSAC(随机抽样一致性)之类的内容,了解其中的领域和原理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的。 霸气侧漏的全景图 1.单
如果我们已知多组匹配特征点对的2D/2D像素坐标,那么此时可以使用对极几何或者单应性求出相机的相对运动,其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单目视觉SLAM的初始化的时候。但对极几何要求相机必须是移动的,单应性要求特征点必须在同一平面上,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性,单目SLAM的初始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旦我们初始化完成之后,由于此时相机的运动已知,我们就可以三角化出特征点的3D坐标,当新的一帧进来之后,我们可以匹
还是以两幅图像进行单应矩阵求解为例,上面讲到使用DLT算法一对对应点之间可以构成一个方程组Ah=0,其中A为一个2×9的矩阵。由此只需要4个点就可以求解出H矩阵。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超定方程实际情况下,我们得到的两幅图像的对应点往往多于4个点,从而可以得到矩阵A2n×9,而由于噪声的存在,矩阵的行向量之间并不是线性相关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组解h满足方程组。此时把Ah=0称为超定
一.二维中的单应性矩阵单应性矩阵与射影矩阵基本是一回事,都有8个自由度,摄影矩阵是从二维平面的操作。单应性矩阵可以看成从二维的操作到三维操作的一个过度。单应性变换又称为射影变换或者透视变换,有很多的叫法。单应性矩阵就是个3*3的矩阵。单应性矩阵(H)可以描述两个图片之间的变换,可以进行图片的拼接 或者 这里H是单应性矩阵,可以从一个图像把每一个像素变换到另一个图像
整理:黄工之前给大家分享过一篇文章:Ubuntu过去十年的10个关键时刻Ubuntu 19.10 生命周期将在今年 7 月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最大的版本则是 Ubuntu 20.04 LTS,其重大更新和改进将在 2030 年前终止。20.04 是 Ubuntu 的第 8 个 LTS 版本,计划于今年 4 月 23 日发布。一、 回顾Ubuntu 20.04 LTSUbuntu 19.1
海康Device Gateway网关部署与摄像头接入测试记录 本文记录了使用海康Device Gateway网关接入摄像头的完整过程。首先下载并安装网关软件,配置8883访问端口。然后对摄像头进行设置,包括修改码流参数以适应4G网络传输。在网关中添加摄像头时需确保设备编号和密钥一致,并开启ISAPI功能。最后通过VLC播放器成功测试了视频流获取。文章提到实际使用中因4G网络信号问题导致视频卡顿,最终改用国标方式接入。整个过程包含详细的配置截图和关键步骤说明,为类似网关部署提供了参考。
在编辑模式下,左边竖排的两个窗口叫做 “边栏”。① 是项目文件管理窗口,② 是打开文件列表窗口。在 QtCreator 菜单 “控件” -------> “Show Left Sidebar”,或者使用快捷键:“Alt + 0” 可以控制边栏的显示和隐藏。边栏里的窗口数目可以增加,边栏子窗口标题栏有一排小按钮,最右边的是关闭按钮,倒数第二个是增加分栏按钮,可以添加多个边栏子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