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在2022年亲自试水,考了中科院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
成绩通过的时候,很多朋友问我的考试心得,所以今天写了这篇攻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一路走来都不容易,现在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帮助到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不恰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心理咨询并不是“心理问题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需要的咨询”。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情低落,想不通某个具体困境,自我发展的困惑,情感的受挫等,都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淋过雨,所以想给他人递把伞”。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个人,寻求尽快走出困境的路径,比自己孤单探索有效率的多。
我不否认自己曾一度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很长一段时间,表面看上去很平静,可内心却内耗了好几场“战争”。我的感触是,世界是唯物的,同时也是唯心的。如果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去感受世界,即使世界再唯物,于个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最近我自己更被几件事情触动到:
第一件事是:
看到了一个提问:“为什么长辈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比现在要粗暴许多却没有出现心理问题?”
这个是经常被长辈拿来说事的,用来指责现在的青年“太矫情”。不过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谁说长辈没有心理问题,很多人都很严重好嘛!!细细思考了周围人,确实如此啊!(此处就不展开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第二件事呢:
之前心理咨询师的二级和三级资格考试,一直都是人社部主导的。
改为国家相关部门联合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三方共同承担起心理咨询师培训考核上岗的任务。
于是我研究了一下目前有哪些机构可以组织和颁发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比如,这是某个平台上心理师的背景介绍:
好了,确定要报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证书后,我们就看下报考条件和考试要求吧~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才能报考:
5. 考试形式:单选+多选 将近200道题,百分制,60分通过。
因为个人需要在合作机构处报名,你可以到中科院网站查找“合作机构”名单,或者在淘宝上找到报名机构。
报名机构的质量都差不多,他们都会让你报一个3000-5000的培训课程,进行系统的授课(一般以录播课和直播课为主),然后就是报名,复习,做题和参加考试了。
但是对于考试型选手,如果你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其实不需要花钱报班,直接报名考试即可。
我听课很难听下去,对于所有的考试,都是自己看书效率更高,所以就从拼多多上购买了教材。有两款教材都可以选择,第二种更符合考试大纲,强烈推荐:
(我购买的教材,内容和知识非常成体系,做心理学教材是极好的)
(我更推荐这套教材,更加贴合中科院心理所的出题知识点,如果再考一次,我会直接选择这套)
以上教材在淘宝和拼多多以及京东上,都可以买到。
从考前3个月开始,每天花2-3个小时,看书做题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目前网络上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十分丰富,如果你自学某个内容,想多了解的话,直接搜索,就会找到很多实际案例和详细的来龙去脉。
然后到了考试前1个月的时候,中科院心理所会po出来10套卷子,就是俗称的“题库”,不到2000题,一个月后的考试基本都会从“题库”里出。
如果你聚焦在通过考试,其实刷题就可以的。
因为不管怎样,到了真正执业的时候,都是用实际水平和咨询效果来说话的。必须懂理论,但是不能拘泥于理论,考验的是个人的能力。
如果已经明确了想自学参加考试,不想报培训班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关于执业
考试通过后,就可以在一些知名的心理平台上,积累咨询小时数了。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通过考试外,一般都会有以下共同特点:
1.良好的共情能力-理解和认同他人经历的能力,但是又不至于过于共情。很多求助者不能表达出自己,或者羞于表达,所以心理师需要引导和鼓励对方。
2.出色的沟通技能-咨询对象极容易和心理师对抗,而且也会产生纠纷。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是会说话,说话容易被接受,切中要点,不会让气氛紧张。
3.细微的洞察力和耐心-咨询对象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很多问题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而且很多蛛丝马迹和咨询对象下意识的细节举动,能真实的反映出内心困境。
4. 能够把握好边界-不至于过度介入,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冷漠和不尽责。真诚是心理咨询的第一原则,同时心理师和咨询对象是有边界的专业关系,并不是朋友私人关系。
我们也计划在2023年开始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执业生涯,会先在一些平台上积累。到时候的心得和踩过的“坑”,还会继续写下来贡献给大家!
如果你也有兴趣“斜杠”兼职,培养副业,有意发挥人生经验,帮助他人的话,就请关注一下本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