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绩效,教师考核,教师上课考勤
教师绩效考核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介绍
本系统是为了满足教师按照既定的课表进行授课的岗位监督,以及准确记录教师的具体上课情况,或因各种原因导致调课串课等情况的管理要求而设计的。主要解决在学校在统计核算教师上课的岗位津贴时,不能准确掌握教师的实际上课情况,无法准确获取教师上课课时的直接资料,而导致不能更为准确地统计教师课时费发放标准,从而致使费用多发、重发等问题。同时弥补传统监督管理方式的缺陷,使我们在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始终掌握主动,公开明确,准确详实地体现教师工作情况,从而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岗位津贴的计算,以及工作态度的治理等工作提供量化的数据,为学校避免大量的资金流失,控制教学成本提供了最佳管理平台。
本系统由岗位考勤综合管理系统和指纹考勤设备、终端控制电脑,以及传输数据链等部分组成。本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主要由学校领导及相应管理部门使用的“岗位考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教师的上课考勤数据进行管理与维护,并对考勤结果进行汇总与监督、统计,以及对课时费进行自动核算等工作;第二个部分是专供教师考勤时使用的岗位“终端数据采集服务”,用于将教师考勤的信息采集、处理、审核后,实时传送到后台管理中心,以实现后台的“岗位考勤综合管理系统”实时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并进行汇总保存,以供我们进行相关统计及核算之用,它主要由考勤设备及采集服务软件组成;第三个部分是“教师前端考勤核对系统”,主要是实时显示教师考勤状态,用于教师在考勤完毕后核对是否成功,并确认迟到、早退等相关信息的作用。
经过多年客户使用实践表明,本系统在提高教师上课出勤率,准确量化教师课时费发放,规范正常教学秩序,充实教师绩效考核数据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效果,据使用客户统计,与以往传统的教师授课管理体系相比,本系统每月平均为学校减少课时费的无谓支出超过20%,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的重要部分,为年终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量化的考核数据,大大提高了教师考核的公信力。
由于系统是专为学校管理本校教师及外聘教师的上课情况而设计的,因此其具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目的:将教师每天的上课信息以考勤的方式记录在系统中,根据教师上课考勤的结果来核算课时费或作为绩效标准之一,从而实现准确量化的考评结果,并以此作为核发课时费的基础标准,或作为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以彻底改变以往核发费用无据可依、无证可查的局面,达到公平、公开、公正地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四个部分:
对在本学期有授课任务的教师设置课表信息,并将课表信息作为教师授课的基础标准,生成待考勤数据,这样,当该教师有课程任务时,需在上课前及下课后进行考勤,以实现系统确认其该课时的有效性。
系统为教师提供了确认上课信息的考勤入口,教师在上课前及下课后,利用与系统对接的前端考勤设备进行考勤操作,以使上课信息被实时上传至后台,有效记录在系统中,进而实现教师该课程任务的已完成确认。
系统利用采集的教师考勤数据,对教师的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上课时的迟到或早退及缺勤等情况的统计,同时也可实现按院系、教研室、时间以及个人等各种方式考勤情况的统计信息,可为教师绩效、年终教学质量评估、院系或教研室教学质量评比,以及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提供非常丰富的基础数据。
系统可按教师课时费标准及上课的考勤数据信息,自动统计并核算每名教师课时费发放标准,并可根据本校及外聘教师情况进行发放统计,为财务部门核发课时津贴提供准确详细的标准数据。
系统利用手机微信,可实现教师对自身的课表信息及考勤信息进行自助查询能力,同时教师在考勤时,系统会将教师的考勤信息实时发送至教师的微信公众号中,使教师可以即时掌握考勤情况。
由于实施此项措施后,教师的上下课时间已实时记录在系统中,学校可以此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因此,这必然大大减少教师授课时的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作为教师岗位监督的客观约束措施,该系统使教师的工作状态透明化,这也必然促进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只有已考勤的课时,才被记录为有效课时,这就有效规避了以往教师缺课无法核实的状况,从而避免了课时费重复发放的情况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授课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代课教师课时费核算的问题,使课时费发放更加公平合理,也为我们更加准确的制定年度预算提供了准确数据依据。
利用该系统所统计出来的教师的上课出勤及迟到早退等数据信息,将其作为评价教师每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实现对教师的考评结果进行量化的分析,同时此数据也可作为教师年终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评之中,赋予该数据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从而使其能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系统设计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全面掌控教师上课出勤情况,达到准确量化教师课时数据及具体的上课质量评估这一目标,因此在设计时系统摒弃了任何与其无关的功能,使得管理内容非常简洁明了,例如前端采集模块及教师考勤信息核对模块无需进行任何操作,最为重要的后台管理系统也只是利用9个功能模块就完全实现了整个考勤的管理工作,而且每个功能模块均为独立设计,各模块管理的内容也相对独立,操作目的明确,功能针对性非常强,从而使系统具有了非常强的可用性。
同时系统所分的三个部分也各司其职,彼此间只通过后台数据建立关系,从而使管理极为独立明确:前端数据采集服务模块只负责对教师考勤的数据实时处理上传,不作其他工作;教师考勤信息核对模块只负责教师在考勤时即时分析考勤结果,并实时显现给当前教师;后台管理模块只对所有教师的考勤信息进行前期的设置及管理,对教师的已考勤数据进行处理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核算等工作。各模块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即使某一模块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顺序式操作向导式的设计思想,在使用时,我们只需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即可,即系统整个运行所需数据均由后台管理系统中的9个功能模块来完成,在使用中,用户只需依次完成包括课程维护、教师信息维护、本学期考勤信息的设置、教师待考勤数据的生成等来完成前期的数据准备工作,然后再利用教师考勤数据管理模块对教师的上课考勤信息进行管理及统计、分析、核算等工作。因此本系统在使用时非常简单,便于我们快速上手,包括中老年段的领导也能进行操作管理。
同时,系统采用各模块相似功能模块的同一性设计,并强调关键功能模块的通用性及多用途和相关模块的相互协调统一工作。大大提高了各系统的功能的灵活性,并大大减少了一些“呆滞”功能的罗列,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多种用途而操作简易的特性。
系统中有很多功能模块并非某个模块的特有功能。而是各个模块的通用功能。如多任务多条件查询模块,教师上课考勤管理与上下班考勤管理,教师上课考勤统计与教师上下班考勤统计等。这些模块在各模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得用户只须在一个模块中掌握该项功能的使用,就可在其他的系统中直接使用。
在系统的管理账号设计中,我们采集分权管理的权限细化设计方式,即除超级用户外,其他的管理用户可设置成分系别、分教研室管理,甚至可以细化到分功能模块管理,即可实现某一管理用户只能管理自己所处系别的考勤数据的管理和只使用某一功能模块的管理。
例如,我们可设置某用户的管理权限为:只对**系统的**教研室的教师考勤数据进行课时费的统计核算的管理,则该用户登录后,只能看到设置范围内的数据,并且只能对其进行课时费的统计核算,而系统的其他功能直接被屏蔽掉。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数据多用户管理时更加安全,而且也实现了各自只管理各自的数据这一目标,从而使得考勤管理更加精确化,并更加具有针对性。
因本系统已非常成熟,对于建设条件要求非常宽泛,在部署时,前端只需部署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用局域网连接即可,后端数据库只需一台服务器承载即可,因本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现有的办公环境,因此,系统完全可利用学校现有的基础条件来进行部署,其中,数据服务器可与其他系统共用,前端考勤PC机只需使用学校现存的旧式电脑即可承载,后端管理系统可直接安装在负责管理的领导办公电脑上即可。
本系统的实施部署是非常简单的,在部署时,可在每个教学区的部署一个前端考勤机,并连入校园网内即可,数据库部署在学校机房中的服务器中,后台管理系统直接安装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办公电脑上,整个系统的部署工作即可完成。
l 数据服务器:系统在运行中需要数据库支持,系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校的现有条件,因此对服务器的要求不高,一般配置的服务器即可满足要求,同时系统也支持与其他系统共同数据服务器。
l 前端考勤设备:系统需要在教师上课的教学楼大厅设置前端考勤设备供教师上课考勤之用。前端考勤设备包括用于实时采集数据及教师考勤信息核对的电脑,和用于教师考勤的考勤机,每一个考勤点需要考勤机一台。考勤机由我方提供,支持人脸、指纹、密码等识别方式。
l 后台管理电脑:后台用于承载后台考勤管理系统的电脑可直接使用办公电脑即可,不需要另行增加,推荐的配置为当前主流的个人PC均可承载。
系统在运行时需要在各考勤点提供与服务器相联的局域网络支持,并且每个终端节点均需提供固定的网内IP。在建设时,在每个前端考勤点均需提供校园网接入端口,系统支持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具体的情况可根据学校当前的网络环境来定。同时每个接入点均需提供标准电源接口,以供设备用电要求。
系统的建设过程,我们采用的为交钥匙工程方式进行交付。当上述条件均已具备后,我们负责整个软硬件的部署工作,包括系统的安装、设备的接入及调试等工作,同时在整个系统搭建完毕后,除必要的业务培训以外,我们还将负责协助学校进行包括考勤指纹信息的采集、教师、课程的基础数据的初始化等工作。即我们将系统交给用户时,用户即可全面投入到该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