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考取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项目管理工程师)有可能嘛?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有点宽松。
直接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释义: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建立的认证考试有:PMP(项目管理师)和CAPM(项目管理助理师)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希望系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结构,逻辑基础的职场新人(即便是不做项目管理的技术咖,也推荐学习下项目管理,有助于理解公司项目形式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化思路);
已经有过项目管理经验,但需要证明自己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项目老人(没错,即便是做过多年项目但尚未到达项目总监或项目总这样职级的职场人还是需要一张通用的证书的);
其他学有余力,证多不压身的职场人。
3月末听闻2021年6月的考试会是这一版考纲(6th)最后一次正式考试了,之后会迎来较大改版,培训机构和题库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为了避免后期的不确定性,决定即刻启动备考,并开始搜集PMP相关消息。
这个阶段是最为基础的:第一次阅读很可能读一节忘一节,枯燥和呆板的表述让读者随时想扔书。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最初的认知:PMP教材的逻辑与思路,以及PMP考题的思路和逻辑。这两部分会在阅读三到五章之后逐渐清晰,有了框架之后会加快对后续章节的理解和认知。
随着初次学习的进展,不妨随着不同章节提及的前序或者后续相关知识点前后翻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后续复习过程中由点及面。
随堂测验务必读完一章做一章,同时标注任何涉及的考点。这样在一遍读完之后基本上能够初步建立对于PMP考试风格和逻辑的认知。
第一遍基础知识了解后就可以进入专题模式:即从知识体系的角度重新梳理一遍,并构建PMP十大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之间的相互交叉关联关系。
个人臆测更加高效的方式是:框架整理和第一遍阅读结合在一起进行。
随着第二遍复习和专题汇总,能够基本上掌握基础概念和PMP的逻辑关系,需要进一步熟悉交叉考点和多个相似概念的区分,逻辑顺序和PMP的考试套路。
刷题是备考的必经之路:毕竟考证的重点还是考,了解对手才可能能战胜对手。
我在考前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就完成了7套模拟试卷(每套200题)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复盘。以我个人的实际模拟成绩来看,7次成绩大约分布在121~ 170之间;平均每套题会涉及70道题需要复习:包括错题和答题过程中记识别的遗忘知识点。
最终实际成绩也和模拟成绩类似,虽然官方没有出具体分数,但我预估应该在160分左右。
节奏如下:
4套模拟题完整模拟4小时考试流程,包括填涂答题卡,但通常会在2到3个小时内做完。
我其实是没有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后拿到了模拟考以来最高分,顺利结束刷题阶段。
经历前期的充分备考,考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4个小时200道考题在考试环境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满打满算来进行的。
除去检查,涂答题卡和去卫生间等时间,实际上留给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不过1分钟,考虑到一些题目需要计算占用时间,所以大部分题目是以条件反射在快速做出选择,因此对于知识点的熟悉掌握和考点判断是否准确都有较高的要求。
成绩单大约会在考试4~6周后发布在官网和邮件通知,很多小伙伴现在不仅仅想要知晓是否通过了考试,更关注是否获得5A(即Above target;属于PMP官方给出的最好成绩)。
但作为职场人,既然交了那么多报名费(3,900rmb)+ 购买培训和材料等费用(数百~ 数千不等)+ 奔赴考场的成本(偏远地区很多时候要求8点前到达,只能提前住过去),除了证书如果还能带来实际业务上的提升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本次6月份考试因为是新考纲前的最后一次考试,前期又因为疫情连续取消了两次,所以浩浩荡荡的报考人员瞬间挤爆了报考网站。九成九的考生无法自行报名,互相踩踏,硬生生把一个资格考试变成了春运一般的残酷(我大概每30分钟刷一波,维持了2天)。
最后PMI官方开始出面通过请培训机构线下收集考试需求的方式,解决了所有考生的需求。所以后续出现类似情况,也无须紧张,毕竟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官方不会关门谢客的。
因此很有必要基于自己的认知建立“私人知识卡”,来快捷的定位到易错知识点。例如我很容易就能区分开资源平衡和资源平滑,却总是无法准确讲述焦点小组和名义小组技术的差异,于是自己整理了一份易混点,常看常新。
4小时的考试对于已经工作多年的社畜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所以提前模拟几次也会有助于适应这种状态。
对于模拟考的心态要平衡:不能太重视某一两次的成绩高低,因为出题老师水平有高低,甚至可能为了鼓励或防止学习骄傲来调节题目难度。但更要重视,重视每个错题的知识点和根源以及分析讲解,有助于实现吃透考题思路和薄弱知识点(另外据说最后几组模拟题通常都会押中考题,亲测至少10道)。
是否需要报名培训班因人而异,我个人只购买了学时服务来达到PMP 考试审核要求;虽然也获得了许多培训视频和材料,但更多的是看书和做题。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培训机构都会有课堂群,老师会及时发布关于考试的信息,群里备考的小伙伴也可以互通有无,分享信息。这点比起来培训更有价值,特别在今年报考尤其艰难的情况下。比如报名通道壅塞,有小伙伴交流会心安一些。
以PMP逻辑进行解析题目和作答。
很多老师会建议不要掺杂自己做项目的经历来判断,个人却觉得因个人经验而异。比如在复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购类型考题,如项目预算还有盈余,客户领导让另作他用。按照PMP的思路,是需要走变更流程的。有的公司固然会直接执行,但大部分公司通常会有走变更的流程,比如邮件确认等形式。只是表达方式上变更流程会更加严谨和专业。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个人经验转换成PMP的思维来做出“专业”的选择即可。
PMP的备考过程比较乏味,考完之后也比较容易陷入短暂的空寂和较久的等待期。但实际上趁着对于项目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妨拿这个逻辑套用自己在做项目或工作中的项目,来检视是否具有指导意义。
PMI官网也提供了一些职业引导,大家可以填写更多的信息进去,来做针对性的分析。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PMP备考心得和小建议,如果有需要PMP材料或整理的笔记的,也可以私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