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的综合性内部期刊《河北经济研究》杂志全文发表理工学院产教融合工作典型经验,将理工学院近年来围绕深度产教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详细介绍。
理工学院通过积极对接产业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研发平台丰富企业选人渠道,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参与政府项目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成立产业学院等一系列动作,将产教融合工作扎实推进,高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河北经济研究》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的综合性内部期刊。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专题性、信息性、实用性,每期编发一个专题,刊发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领导言论、学术论文、专家观点、外省经验、省内做法、国家政策等,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新做法,为省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依据,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参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刊发全文如下:
随着国家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出台,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积极行动、产业界热情响应下,产教融合从“大有可为”的热切期盼,即将进入“大有作为”的新阶段。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阵地,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一批行业新兴领军企业也在快速成长,对人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鹿泉区唯一一所理工类高职院校,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迎来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大好时机。
一、聚焦背景
(一)政策背景---产教从“融入”走向“融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从教育政策到产业政策,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改革,从制度安排到国家战略,产教融合的政策不断迭代,推动产教从“融入”走向“融合。
2021年7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给予省会建设发展大力关心和支持,石家庄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主导产业优势,出台了《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要求鹿泉区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助力省会城市发展。
(二)高职背景---产教融合从“1.0”到“4.0”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省属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着力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格养成三个维度打造职业化教育TOP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河北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建设单位,占地近1626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1.2万人,校内专任教师586人,兼职教师176人。学校设有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12个教学单元,开设54个专业,建有互联网+、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管理、学前教育4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办学之初,董事局主席就确定“以专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的社会使命。
学院始终围绕培养职业教育所需,服务产业集群,培养人格完整,学有专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自2011年起,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即以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为目标,开展工学交替模式的1.0 合作版本;随着合作深入,为实现学生理论课程到实训课程转化,打通学院与企业间障碍,做到无缝链接,开启了产教融合2.0版本(校企合作),即企业方投入实训设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3.0版本(深度融合),即双方共建实训室,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实训及专业一线企业师资现场指导,实现学生理实转化;产教融合4.0版本模式,即产业学院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建立理事会,校企双方分担产业学院职责,进行实体运行,实现校企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开启,不仅双方共同投建实训室,企业根据最新科技设备进行更新(企业向学校捐赠实训设备);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课程,共同育人。还打破高职院校师资会理论不会技能的痛点,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并与企业共同形成知识产权;校企双方共同申请专利、转化知识产权、共同研发教材、共同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并通过双方收益分成方式实现共赢,实现可持续常态的深度合作与发展,实现产学研用结合。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践行者,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主校区建立在鹿泉核心区域,多年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鹿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服务鹿泉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助力鹿泉区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的建设,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产业园的建设,也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机遇。为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学院特制定《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服务鹿泉区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
二、聚力提质
《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接石家庄,特别是鹿泉发展需求作为重点发展内容和建设特色。明确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三方面实现目标,并制定了详细计划,明确了实施主体、责任人和结果考核等事项。
(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对接产业需要,开设区域紧缺专业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重点发展大数据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家庄市将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五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突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任落在鹿泉区。
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院及时修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开设紧缺专业。学院密切关注鹿泉发展动态,围绕鹿泉“1+3”(旅游、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学院先后开设了旅游管理、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相关专业,为输送人才提供保障。
2.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积极与区域优质企业联系对接,就专业共建达成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新兴学徒,开展订单培养。近几年学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
3.自主研发平台,丰富企业选人渠道
为节约企业招聘人才消耗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丰富企业选人渠道,同时为有效应对疫情减少人员流动,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学院积极创新,自主研发“天择人才”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用人企业与毕业生的云面试云签约。针对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生产制造、互联网等职位群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统筹规划并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等全方位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平台。理工学院运作天择人才,天择人才的资源成为校企合作的基石,迄今为止,天择人才平台共吸引了1191家企业注册,现有需求且已通过企业资质审核的企业有910家,职位共计1082种,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共吸引求职者10085人,共收集简历4420份, 用户投递数246人,职位投递数742人次;2021年,共组织2场大型线上双选会,其中,在河北省教育厅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指导下举办河北省 2021 届技能型高校毕业生线上专场招聘会1场,联合鹿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石家庄市2021年退役军人线上专场招聘会1场。
(二)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主要建设目标落在实施学历教育上,开展培训不足。十四五期间,学院经过充分调研,将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作为重要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完成标准。学院通过政府宣传文件、官网招标公告等途径获取培训项目后,积极争取培训资质,承接培训任务。
1.找准合作重点,落实培训项目
学院已开展培训项目主要包括:退役军人培训项目、重点人群免费培训项目、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展翅行动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培训完成共计46000余人次,培训总课时量为26000余学时。
退役军人培训:学院为鹿泉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单位,承接鹿泉区人社局及鹿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社会培训任务,开展了鹿泉区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鹿泉区退役军人技能性培训,共计760课时,112人次。学院荣获“鹿泉区退役军人实习实训基地”称号。
重点人群免费培训:承接的培训工种有车工、电工、保育员等,培训补贴来源为政府补贴。重点人群免费培训项目线下共开班58期,6260学时,2897人次。培训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过程监督与考核,由政府指定机构进行鉴定。
企业新型学徒制:先后与石家庄科林电气有限公司、石家庄阀门一厂、河北益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前培训人数489人。
展翅行动培训:指面向校内外人员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指导员等证书的培训与考核。培训25000余人次。
2.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培训质量
开展培训过程中,学院制定了《职业培训工作制度》、《职业培训财务管理制度》、《职业培训激励与考核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制度的完善与认真落实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
(三)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学院不断优化人力物力资源,成立专家智库,利用高校高层次人才、实验仪器设备优势,与政行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1.参与政府活动,协助完成项目
学院承接了石家庄市鹿泉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的《鹿泉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和鹿泉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项目,为鹿泉开发区申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组织系统设计”,两个项目均顺利完成。
2021年,鹿泉区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工作站在理工学院成立并于当年荣获优秀委员工作站称号。工作站的成立,为学院深化校政合作,进一步丰富社会服务渠道提供了机会。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学院青年志愿者承担石家庄旅游大会志愿服务,在君乐宝优致牧场、土门关等多个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观摩指引、信息讲解等,受到游客、各界嘉宾和鹿泉区委区政府的好评。
2.开展技术研发,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2021年,学院首次获批石家庄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次获批河北省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项目,到校经费共计14.5万元,实现了学院横向科研课题和到校科研经费零的突破;新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承担的 “高速公路服务区日常维护”项目到校经费7.95万元,学院全年累计到账横向科研经费创历史新高。
3.联合成立产业学院,参与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
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阵地,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一批行业新兴领军企业快速成长,对人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服务鹿泉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也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提高服务能力,学院制定了《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服务鹿泉区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并得到鹿泉区政府的批示与肯定。
2022年4月,学院与石家庄市鹿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成立“信创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下辖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共同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共建、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与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育人平台,打造中国产教融合示范区典范,引领创新创业新模式。
三、未来展望
立足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从“聚焦”到“聚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区域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转化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2年,理工学院校企合作精耕细作,向更高更强目标迈进,强化服务地方经济,保持在政府购买项目上的优势,大力开展服务地方经济项目,在2022年,理工学院校企合作预计开展50项技术服务项目、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易额达到500万元;帮助10家以上的传统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转化35项左右优质技术成果,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申请专利不少于50项;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1个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1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统筹谋划和具体指导下,在产教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产教融合必将“大有作为”,积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