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自2021年4月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一年了。在此期间,我与本工作室学员们在一起,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本着“牢基础、塑个性”的工作室培育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现总结如下:
一、基于学员分析,研判培训方向
本组教师人员结构分为正式学员15人,观摩旁听学员3人。通过对教师教龄进行统计后发现:本组正式学员中10年以下教龄5人,10-19年教龄6人,20年及以上教龄4人。年龄分配均匀,差异资源可以很好的补充和利用。
从教师的原有教学基础中的课题、荣誉、示范辐射进行调查,发现15个正式学员中区级结题1人、市级结题4人、论文市级5人、区级获奖24人(见图1)。教师省级荣誉1人,市级荣誉5人,区级荣誉16人(见图2)。示范辐射省级1人,市级8人,区级23人(见图3-4)。教师荣誉获奖普遍在区级层次,市级三坛及以上荣誉缺乏。另外,示范辐射中可以看到,教师公开展示课较多,个人研究成果的呈现较少)。
二、基于文件要求,制定培育计划
针对全组15名学员的调查、分析和研判后,工作室本着帮助学员在“牢基础、塑个性”的培育愿景中专业生长,严格按照鹿城区名师工作站(室)的文件要求,制定了2年培育计划,本着“专家引领,专题研讨,同伴互助,教研结合,不断创新”的培育原则,有序推进和实施。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个年度的培育和学习任务。
1.名师工作室导师工作要求
(1)负责名师工作室各项培训、研究工作的规划与管理。
每年至少开展6次以上研修活动,线上活动不超过2次。
(2)每年指导各学员至少开设1节公开课。
(3)全程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每年为本学科教师开设示范课或讲座2次以上。
2.学员工作要求
(1)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考评成绩在学校处于领先水平。
(2)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3)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在同行中领先。
(4)积极开展教学类课题和小课题研究,并按照课题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研究工作。
(5)每年在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课不少于2次,其中在校际及以上活动中至少1次。
(6)每年现场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其中跨校听课评课不少于4节。
(7)缺课三分之一的学员,不予结业,并取消其今后三年内名师工作室学习报名资格。
3.工作室培育计划
本轮工作室实施时间从2021年4月——2023年4月,跨度2个学年。根据学员原有基础和发展愿景,特将两年时间分化为四个阶段,具体围绕培育主题、研修内容和研修形式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培育计划(见表1)。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员的需求,及专家的时间档期,我们进行了前后的调整。
表1:何丹工作室培育计划表
时间
培育主题
版块内容
活动形式
2021.04
-2022.01
STEAM教育
STEAM+pbl+PBL
专家引领+观点沙龙+阅读分享+实践反思
2022.02
-2022.07
教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论文结构分析+案例要素解析
专家引领+专题研讨+阅读分享+实战演练
2022.07
-2022.12
课堂教学、说课演练
核心经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专家引领+观课研课+公开展示
2023.01
-2023.04
园本课程设计与实践
园本课程要素+课程案例解析+课程设计+主题环境
专家引领+专题研讨+策划实践+环创实践+考察观摩
三、基于学员需求,开展培育活动
1.赴一场秋天的思想盛宴——开班仪式暨第一次专题培训
工作室开班典礼中明确未来两年的发展愿景,分析工作室学员结构,定位以及研修模块和两年培训计划。本着“专家引领,专题研讨,同伴互助,教研结合,不断创新”的原则,以促进各成员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开展工作,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驿站,辐射的中心”。接着,工作室学员言语幽默、言辞恳切的作自我介绍,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分享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和成长规划。
导师总结学员共同目标: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成长以服务于热爱的幼教事业。在STEAM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幼儿园教育者,应该不断做出应变和创新,在对学员学习意愿的统计中发现学员们对幼儿园STEAM教育有着迫切的学习意愿,以往摸索和开展幼儿园STEAM教育中也遇到了各种困惑,老师们纷纷写下对STEAM教育的观点认识和和个人困惑。
针对学员的问题,工作室第一次专题培训有幸邀请到了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施昌魏老师作专题讲座《指向核心素养的幼儿园STEAM项目学习》,帮助学员一一答疑解惑。
2.专家引领 重构育人新视角
何丹名师工作室携手温州市黄又绿名师工作室在鞋都一小开展了项目化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到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素平老师为大家做《项目化学习:学科育人新视角》专题讲座。陈院从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认识和学科育人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两个方面引领在场教师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新理解。讲座伊始,陈院结合自己开展的课题,从开展“项目化学习叙事”的真实案例诠释了项目化学习为何物,让在座老师了解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陈院从育人角度为老师们指点迷津: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是做事,而做事的背后是做人,指明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是育人。
3.暖秋润教,美好同行
何丹名师工作室携手温州市姜伟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和主题环创的研讨。姜伟老师巧妙运用可看、可探、可说三大互动策略,将主题墙创设划分为起始、探索、生长三阶段,以儿童为本,结合园区主题墙创设的《秋天来了》、《再见了幼儿园》等实际主题案例,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讲述,如何从主题路径设计、主题内容呈现、主题材料收集等方面,追随幼儿兴趣,增强幼儿在创设过程中的参与感、互动感、动态感。
4.专家把脉方法,论文妙笔生花
张文丽老师先向学员们介绍论文类别与投稿方向,类别不同,同一题材,主题不同,视角也不同。在撰写论文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学会用“加法”,从查文献和模仿学习开始;在撰写论文时最成功的做法是学会用“减法”,把写作融入工作中;在有研究项目时,学会用乘法,把工作科研化。张老师结合多个例子为学员们梳理论文的结构和常犯的错误,并作出明确的指引。而行文的过程中,张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老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写作过程存在的误区。
5.真实研究,幸福之路
6.幸福教科研,成就好老师
论文撰写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思考的一种提炼,也是教师睿智与表达的一种方式。为提学员的论文撰写能力,帮助大家解决写作中的困惑,邀请张璐论文专题讲座线上形式,《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中,送给一线教师四句话:“写作首先是为自己;生活、思想、情感是文字的素养;要学会的两套功夫:讲故事、结构化;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四句话带给我们教师很大的启发,要真正写出精彩的文章,还需要大家真正实践起来,笔耕不辍,方能意到笔随、文思不竭。
7.聚焦语言核心经验,优化活动设计与实施
8.玩转绘本润童心,送教交流共成长
9.共享共研,共建美好
10.专业赋能,说出精彩
四、基于培育学习,学员感悟和收获
1.学员们真情感悟
李细芳: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转眼间,有幸加入“何丹名师工作室”已一年。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小伙伴们开启了学习之旅。《指向核心素养的幼儿园STEAM项目学习》、《项目化学习:学科育人新视角》、《可看、看探、可说——创有故事的儿童主题墙》、《幼儿园STEAM教育初探》、《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特色成长之路》、《从评审的视角看——科研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基于言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集体教学课堂展示研讨》《玩转绘本润童心、送教交流共成长》等八次研修活动,涵盖内容广泛,以理论为引领,以实践为示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和教学研讨的平台,促进了自身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赵素心:在研讨活动中就课堂教学、教材教法及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切磋交流。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提升。
王艺津:何老师安排的STEAM培训学习,我对自己以往的实践做出了相应的反思,分析发现以往在进行STEAM项目过程中的缺失,不断统整后改进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STEAM项目活动做足准备,这就是理论学习结合实践的经验总结,获得最前线的资源,并作用于我的一线教学中,这就是将理论结合实践的成长。
黄嘉琦:一次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可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各种资源来唤起幼儿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幼儿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幼儿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毛颖:心中有幼儿,是一个幼儿老师的前提。本年度,我从基础出发,仔细阅读各种书籍资料,做详细笔记,心中对教育教学有憧憬也有期待,目标逐渐明确,为做好教研打下了基础。
叶建玲:工作室成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观摩、研讨活动,还有学员的自主研修、网络学习、集中学习。一路的学习于我个人而言,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专业上的提升。我领略到何老师精湛的专业引领和博大的教育情怀,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专业的匮乏。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经历,收获满满,也让我感受到在团队中成长的快乐。
周秋丹:幼儿项目化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孩子才是真正的学习本体,填鸭式的教育早已过时,教师预设的虚拟教育情景也已过时。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断探索问题,通过各种策略不断解决问题,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全面发展的幼儿。
蔡秀秀:执教的《藏在音乐里的游戏》在何老师、朱老师两位名师的点拨下,让我对音乐活动有了新的视野。在朱老师的建议下,用一个主音乐不断地创设新游戏,把音乐玩透,真正体现让孩子感受藏在音乐里的游戏这一目的,也让活动更加完整了。我不仅多了一次公开课的经历,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陈雅丽:每次培训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及时上交学习小结和心得体会。每一次培训,每一个专题讲座,每一节精彩的课例分享,每一位老师的经验交流,都让我在观摩中学习并深深反思,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潘爱宝:在陈素平老师的“项目化学习:学科育人新视角”专题讲座、何丹老师的“共享共研,共建美好”课堂展示研讨活动中,还是沈颖洁老师的“基于核心经验的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线上讲座的学习中,每次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都是在互相听评课中展开,一次次的参与使自己受到深刻的启发,让我从中找到了学习的⽬标和⽅向,知道了今后该在哪些提升。
林思思: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立足课堂,积极贯彻落实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教学,探索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实施。通过聆听沈颖洁专家“聚焦语言核心经验优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讲座,明确了语言核心经验的价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给我指明了方向,给我点亮了一盏开展高质量的语言教学和优化策略的明灯。在幼儿园STEAM教育初探中我们追寻儿童的视角,通过小组观点和思维的碰撞,让我对项目活动、环境创设、儿童视角、教育价值都有了深入的思考。
郑雯文:使我明白了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要切合实际,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对象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去选择研究课题,切忌空而大,没有实际价值,更不能为了某一功利的目的而去研究。用胡老师的话说,课題研究就是对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处方",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课題研究的首要前期是脚踏实际。同时我清楚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课題就是一个问题、一个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了课題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研究结果的呈现、结題鉴定等。
刘丽丽:有幸聆听沈颖洁老师关于语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线上专题讲座,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三方面的详细阐述让我深受启发,对绘本教学、基于绘本的语言教学和绘本阅读教学三个概念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让我领略了语言课堂教学无穷的魅力。同时何老师也是创设各种机会,然我们有送教下乡的机会,2022年5月,我执教的中班语言《章鱼先生卖雨伞》为龙港市幼儿教师素养提升培训项目中送去云端课堂。
周琼:探索,在这一年的工作室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何老师工作的STEAM教学的魅力,也发现我们的孩子面对这个教育收益非浅。所以我也在班级里进行了项目化教育的尝试,有了一个不错的经验铺垫。相信下学期的学习会让我和孩子们更多的领悟到它的魅力。
2.学员们收获满满
高菊丽:2021年6月获鹿城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9月获鹿城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一等奖和鹿城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奖,11月《超级玛丽》获温州市第五届微课程大赛评比二等奖。
黄嘉琦:2021年5月论文《四维分析法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获区一等奖;“九把钥匙”案例《四维思考法助推主题活动的有效生成》获市二等奖;6月论文《四维分析法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获市三等奖;9月主题歌曲创作《吃饭我是乖宝宝》获市二等奖;2022年5月游戏故事《孜孜以求,智取小球》获市二等奖。
李细芳: 2021年12月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 STEAM项目案例《自制风筝》 全国二等奖,2021年8月温州市第六届学科骨干教师。
潘爱宝:2021年8月温州市第六届学科骨干教师。
毛 颖:2021年7月 STEAM案例《灰喜鹊,别走》获市三等奖,2022年3月项目化活动《厨余制肥记》获区一等奖。
郑雯文:2021年5月论文《三阶渐进法:STEAM教育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区一等奖,项目案例《护肺膳食宣传片》全国三等奖,2021年6月温州市先进教研组长。
陈雅丽:2021年8月温州市骨干班主任,游戏案例《滑滑世界》温州市二等奖。
叶建玲:2021年8月温州市骨干班主任。
赵素心:2021年12月精品课程《三链三融:幼儿园STEAM资源互链课程》市一等奖。
黄利跃:2021年8月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基于五感体验意象美术教学研究》鹿城区二等奖,12月心理辅导活动课优秀方案《孩子,让我拥抱你的第二“叛逆期”》鹿城区二等奖,2022年3月鹿城区优秀党员,5月论文《融“五感”,绘“美术”-以五感体验方式推荐意象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鹿城区一等奖,区级公开课中班美术《这是什么》。
周 琼:2021年9月教育教学论文《双减政策下利用社区资源拓宽幼儿学习域的探索》市三等奖,11月课程案例《芊与千寻》区二等,2022年2月项目化课程《小菇凉》区三等奖,22年5月《项目化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解析与策略》区一等奖。
李怡丽:2022年2月《跟着绘本嬉新年》浙江省“魅力寒假”优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