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25 年度职业培训工作报告
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25 年度职业培训工作报告
一、开展职业培训的总体情况
2025年,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以“1+X 考试培训基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基地”两大载体,同步拓展社会公益与企业定制化培训,实现培训规模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突破。本年度截至9月,累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3个项目、13个批次,约3000人次,较上年有所增长,覆盖在校学生、企业职工、民兵、专业技术人员等多元群体,涉及数字影像处理、汽车动力检测、医药商品购销、药物制剂工、语言能力提升、民兵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
二、机构设置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的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协调沟通,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实训中心,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执行。各科室负责人、各专业组组长、各项目负责人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成立淮南经济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协调沟通,全面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培训项目实施
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力量,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提高社会服务效益。
1+X 证书培训:结合学校专业布局与学生就业需求,2025年上半年选择数字影像处理、汽车动力检测等 5 个与专业核心能力匹配的项目,覆盖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实现 “课证融合”。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依托医药类认定资质,对接校内医药类学生及丰原药业等企业需求,开展医药商品购销员(3 级、4 级)、药物制剂工(4 级、5 级)培训,满足在校学生及企业职工技能提升与岗位适配需求。
社会培训: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与行业需求,承接田家庵区民兵分队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响应国防教育号召)、医药化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人才提升)、普通话培训(满足社会群体语言能力需求)等,形成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
四、资源开发
依托“1+X”证书培训基地、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职业技能评价机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安徽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基地淮南市普通话测试站等资源优势,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相关社会培训工作。
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我校已与丰原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校企合作,通过合作教师能够深入企业一线,及时了解行业的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调整学校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使教育更贴合市场。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师及学生们能接触到前沿技术和行业动态。我校1+X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聘请校外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进校交流,让教师及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方式,优化整合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职业培训提供更多资源保障。我校每年举行的医药化工类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可以在线上平台上学习、交流和讨论;同时学校还拥有先进的医药类实训基地,为社会学员提供了良好的线下实践环境。
五、培训成效及社会影响
个体技能与发展提升:通过开展“1+X”考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学生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就业率稳步上升;企业职工岗位熟练度大幅提升,多人晋升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了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等。
学校与企业发展支撑:学校通过多元化培训,深化“产教融合 + 社会服务”职能,相关专业报考人数有所增长,社会声誉提升;丰原药业等企业通过定制培训,解决技工人才短缺问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企业满意度达 98%。
社会价值与行业影响:服务地方发展,缓解产业技工人才缺口,助力国防教育与民生服务,获市教体局、人社局、市武装部等单位一致好评。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作为“1+X”全国首批试点学校,推动淮南区域职业培训发展。
2025 年,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培训工作实现多元化突破,未来将继续深化 “专业培训 + 社会服务” 双轨模式,为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