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含义

1、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国家公务员任职与免职的统称,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通过法定程序,任命(聘任)或者免去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某一职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在以往干部任免制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所有职务都必须进行任免,不仅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必须办理,而且对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也必须办理,不仅在晋升、降职时办理,在录用、调任、轮换、挂职锻炼、退休时也要办理。

二、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国家公务员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国家公务员中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宪武之地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命。非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

1、选任制

选任制是一种通过民主选举确定任用人选的任用方式。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的方式如下: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副领导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十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名,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闭会期间,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科长的任免。[page]

2、委任制

委任制是指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委任制能充分体现任免机关和行政首长的用人权,贯彻了用人和治事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在行政机关中贯彻首长负责制,保证政令畅通和行政机构高效运行。

对我国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将以委任制为主。针对过去委任制存在的一些缺点,如用人上的长官意志、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能上不能下等,在国家公务员任免制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选拔任用过程中,遵循公开、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等手段,从而使委任制的运用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3、聘任制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国家公务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聘期满后自行解聘,需要时再协商续聘与否。

(4)任免机关发布任职令、颁发任命书。各级政府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分别发给由总理、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市(州)长、县(区)长签署的任命书,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发给部门首长签署的任命书。

聘任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一般如下:

(1)公布拟聘任的职位、职数以及任职资格条件。

(2)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初选对象。

(3)对初选对象进行竞聘、面试、笔试或者举行答辩。

(4)用人单位择优确定聘任人选,签订聘约,发给聘书。

聘用人员聘用期满后,其职务自然解除,需要继续聘用的,必须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3、对于兼职的规定

有关兼职的规定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兼职过多过滥的现象,《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三、国家公务员的免职

国家公务员职务发生变化而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免去其原任职务。免去原职,是任用新职务的前提。如果不及时办理免职手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员重叠,即某一职务同时有两人担任;二是职务重叠 ,即某个国家公务员同时具有两个职务。

1、免职情形。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去现任职务。

(1)转换职位任职的;

(2)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3)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5)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

(6)退休的;

(7)其他原因需要免去现职务的。

2、免职程序。免去国家公务员所任职务,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免职建议。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免职事由审核。

(3)任免机关审批并发免职令或免职通知。

四、国家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任免机关是指具有法定任免权的机关。职务任免作为一种人事管理行为,任免机关是行为 主体。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工作人员。”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而,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我国公务员的任免机关。

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各级人民政府中的工作部门以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均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除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免的政府组成人员之外,应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各工作部门及派出机构、直属机构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之外的领导职务和部分非领导职务,其他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由任免机关授权各工作部门、任免机关的人事部门任命。如国务院任免国务院副秘书长,各部委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各直属机构的局长、副局长、署长、副署长、主任、副主任等。[page]

省政府任免各厅局的副职、直属机构的正副职、厅局级非领导职务等,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司局级以下职务,省政府工作部门的处级以下职务,则可委托各工作部门任免。

五、国家公务员的任职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须有拟任职务的职位空缺,在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严禁突破职数限额任职现象的发生。被任命的不同职务层次的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拟任职位条件的基本要求。

1、任职情形

对国家公务员的任职情形予以规定,目的在于要求任免机关适时地实施任职。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2)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

(3)转换职位任职的;

(4)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5)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2、任职程序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这样才能保证任用质量,提高任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委任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按照下列程度进行;

(1)所在单位提出拟任人选。所在单位根据职位空缺和国家公务员的德才提出拟任职人选,并向任免机关说明拟任职理由、任职方案、拟任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等。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核。任免机关人事部门接到下级单位任职呈报意见后应认真进行审核,并根据任职的不同情形,职务层次的高低,对拟任职人选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3)任免机关决定任命。具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是否任职的决定。

THE END
0.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100问12、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对参加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是如何要求的? 答:5年内累计3个月以上。 13、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多长时间内完成培训? 答:1年内。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363485;13:26Ad46561497;0unuou
1.公务员晋升职务条例规定公务员考试网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应当在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职数限额以及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范围内,按照拟任职务及其对应的级别进行。 2、新录用公务员如何进行任职考核?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三十日内,应根据拟任职务的要求,按照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和纪律要求,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任职考核。 jvzquC41yy}/j~fvw0ipo87242524;:142>86<:0jvsm
2.“以案促改”专题学习资料(一)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六)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七)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要求。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还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定的党龄要求。 职级公务员担任领导职务,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jvzquC41pg}t0|swv0kew7hp1ktgq86228528=;90jzn
3.干部提拔考察方案范文(二)任职资格 1、竞争行政职位要求占用行政编,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在职干部。 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3、竞争正科非现职须具备副科级职务满3年及以上的经历。 4、年度考核连续2年优秀或连续3年称职以上。 5、应经过任职培训,特殊情况未达培训要求的,应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99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