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江海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人事改革,拓展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开辟职级晋升渠道,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职员制聘用与薪酬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和岗位设置,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全面建立“职员制”聘用与薪酬制度,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与职级挂钩,注重工作态度、贡献度、廉洁度、需求度“四度”考核,能上能下,优绩优酬。

二、实施范围

全校在编在岗的各类管理人员。辅导员按照《辅导员职员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参照实施;教学等专业技术岗位仍按照专业技术职称序列聘用,不在职员制实施范围。

三、职级设置

设置10个职员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至十级。

(1)一级至四级为校级领导对应职级。一级:校长、书记;二级:常务副校长;三级:副书记、副校长等;四级:校长助理等。

(2)五级至十级为管理岗中层干部及以下人员对应职级。五级、六级一般对应中层管理干部职务;七级、八级、九级一般对应中层以下业务主管、办事人员等;十级一般对应新入职人员和待岗人员等。

四、职数设置

学校管理岗位职员数不超过学校在编教职工总人数的25%。一级至六级职员岗位数量控制在管理岗位总数的35%左右,一级至四级岗位职数由董事会确定,五级、六级职员岗位比例一般为1:2;七级、八级、九级职员岗位数量约占管理岗位总量的60%左右。十级职员岗位数量控制在5%左右浮动。

五、聘任及晋升条件

首次聘任时,现有管理人员可按照原职务经学校认定可直接聘任至相应职员职级。四级以上人员的聘任和晋升由董事会研究确定。

五级至十级职员的聘任与晋升,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和相应职级的具体条件。

1.基本条件

①政治素质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②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勇于担当,工作实绩较好。

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公认度高。

④具备任职岗位所要求的任职年限、资历等条件。

2.具体条件

(一)五级职员

①学历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工作能力条件。能较好主持本部门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全局意识,有较强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及领导能力,系统掌握高校管理、业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高水平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拟定过现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计划和方案,拟定过规章制度、研究报告、总结报告和业务工作规程等;较好指导本部门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

③工作年限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⑴任六级职员10年以上;⑵任中层副职4年以上者,任六级职员7年以上;⑶任中层副职4年以下者,任六级职员8年以上。

对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的人员,在聘任或晋升前,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聘任或晋升。

(二)六级职员

①学历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工作能力条件。熟悉并掌握本部门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全局意识,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及领导能力,系统掌握高校管理、业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独立起草现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计划和方案,以及规章制度、研究报告、总结报告和业务工作规程等;有指导本部门管理人员业务工作的能力。

③工作年限条件。任七级职员8年以上。

对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的人员,在聘任或晋升前,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聘任或晋升。

(三)七级职员

①学历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工作能力条件。熟悉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熟悉本科室的工作任务特点,有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完成本科室的管理工作和专业业务工作;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起草一般性公文、业务性文件、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有指导一般工作人员业务工作的能力。

③工作年限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⑴任八级职员5年以上;⑵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非管理岗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转入管理编制。

对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的人员,在聘任或晋升前,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聘任或晋升。

(四)八级职员

①学历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工作能力条件。熟悉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熟悉本科室的工作任务特点,有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完成本科室的管理工作和专业业务工作;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起草一般性公文、业务性文件、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有指导一般工作人员业务工作的能力。

③工作年限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⑴任九级职员6年以上;⑵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非管理岗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转入管理编制。

对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的人员,在聘任或晋升前,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聘任或晋升。

(五)九级职员

①学历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工作能力条件。掌握初步的管理知识和方法,熟悉本职工作所涉及的政策和管理条例;了解本职工作的任务和特点,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处理和完成所承办的具体管理工作或一般业务工作;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参与起草一般性公文或撰写业务性文件。

③工作年限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⑴任十级职员2年以上;⑵具有博士学位,进入管理岗位工作满3个月。

对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的人员,在聘任或晋升前,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确定是否聘任或晋升。

(六)十级职员

新入职的一般管理人员及待岗人员原则上按照十级职员定级聘用。

六、职级薪酬

1.职级薪酬由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金构成。

(1)绩效工资包括基础工资、基础绩效、资历工资(资历工资根据个人资历套改)。

(2)设立“年终奖金”,经年终考核后发放。取消原有的“年终绩效”、“第13个月工资奖金”项目。

2.每个职级划分两个薪酬档级。在相应职级内每两年考核一次,符合条件的可级内提档,考核不合格的可降档、降级。

七、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级职员制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职员制与薪酬改革工作,直接组织实施一至六级的定员定级,同时审定二级单位对七至十级的定员定级推荐方案。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具体事务。

2.二级单位成立本部门职员制改革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七级至十级的定员定级推荐工作,经人事部门汇总后报校职员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

八、聘用程序

学校按照岗位设置和编制计划,实行评议和竞聘相结合,人岗相适,择优聘任。

1.需要直接评定的,由领导小组按程序评议审定,报校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后聘任。

2.需要竞聘的,程序如下:

(1)公布计划。校内发布职员制岗位职数、竞聘计划,明确聘用条件和申报程序。

(2)个人申报。个人根据公布计划和自身条件,选择申请岗位和职级,填写提交报名表。

(3)资格审查。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七级至十级申报人员的资格初审,确定资格人选。校职员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确定五级、六级资格人选,并负责审定七级至十级资格人选。

(4)考核评定。由领导小组按程序审定,报校党政联席会议批准。

(5)聘前公示。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全校监督。

(6)聘任。

九、职级晋升及聘后管理

1.试行“职员制”后,凡是涉及定员定级的,在满足相应条件前提下,由学校组织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晋级、同级或降级聘用。

2.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岗位职责和聘期管理,按照工作态度、贡献度、廉洁度、需求度“四度”考核进行履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职员聘用和职级升降的依据。

3.职级晋升原则上逐级上调,对有特殊贡献的可破格晋升,破格晋升不受条件限制,但应从严控制。

4.管理岗位人员原则上按照职员制规定参加职级评聘和聘期管理,一般情况下可根据自身条件申报与岗位相适的专业技术职称,取得的职称作为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依据并享受相应的资历工资,其薪酬待遇按照按职员制职级标准执行,原则上不按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执行。符合“双肩挑”条件的,可同时参加职员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实行双重管理,薪酬待遇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5.晋升职级、级内提档工作,一般在12月份进行,从次年1月开始兑现相应的职级薪酬待遇。

6.转岗人员不再享受原职级待遇,其薪酬待遇按照新聘岗位职级标准执行。

THE END
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是怎样的【导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全面的过程,旨在通过科学、公正、公开的方式选拔和晋升优秀人才。以下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机制的详细阐述:一、晋升种类事业编人员晋升主要分为两大类:跨级别晋升(大晋升)和级别内晋升(小晋升)。 jvzquC41cj4iwjyw0eun1;5471623944;98:3:3jvor
1.班主任职级管理办法6篇(全文)2.班主任晋升职级需提出申报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各类材料原件或证明。对于符合各职级任职要求的班主任,各学校按照标准进行一次性对应资格申报、评审和认定。对晋升职级的班主任,每晋升一级要按照申报、评审和认定的程序进行。 3.职级申报、评审和认定工作,由各学校成立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审组,本着公开、公平、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y4ywf{tf0jvsm
2.​高平市:“一推三审三优先”,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为牢牢把握《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晋升职级要求,规范职级晋升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和职能部门职责。由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职级晋升事宜,统筹考虑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和年龄资历等方面因素确定推荐人选,不搞“到点就提”、不搞“人人有份”、不搞“论资排辈”,基层党组jvzquC41lktdjnsi0u~hq3ep1ipp}jpv1814<22;1661ltpvgtua:8289;:7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