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曾说:“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与彼此所需要的。”
而人们总是有一种错觉:朋友是因为聊得来才成为朋友。
事实上,聊得来是一种能量互换,聊的过程会带给对方欢乐、新知等。
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聊得来”就不会长久。
社交的纽带就是为对方提供彼此需要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人的价值。
成年人社交的本质,就是价值互换。
01.
成年人社交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交换
所有社交,都讲究“匹配”。
能够匹配在一起的人,就能为彼此提供所需要的价值。
这些价值可以是金钱、知识、情绪、物质等。
如果为彼此提供的价值不等量,那么这段关系就会发生改变。
张爱玲和炎樱,上学时就是闺蜜,形影不离。
可遗憾的是,这份友情,因两人生活轨迹的不同,而渐行渐远。
炎樱写信问张爱玲:我是否哪里有错,让我们彼此生疏。
张爱玲回信:“我不喜欢总是聊往事,好像我是一个死人一样。
上学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恰好都需要有人陪自己吃饭逛街聊心事,所以就天天腻歪在了一起。
但后来经历了成长和世事后,才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所以我们就只能走到这里了。”
阅历不同,不能继续为彼此提供所需要的价值,这段感情就会画上句号。
但那些磁场相当,能一直交换等量价值的两个人,就能够长久。
作家刘同和陈默有着十多年友情。
刘同偶然在杂志上看到陈默,觉得陈默特别厉害,十分敬仰。
一次偶然机会,经朋友介绍,刘同认识了陈默,两人互换交友软件联系方式。
当陈默看见刘同的网名时非常惊讶,问道:“你是不是出过书?还有一个博客也是这个名字?”
从那以后,两人就经常一起交流,探讨作品,为彼此提供见解和新知。
刘同和陈默互换价值,让彼此成长和提高,是保证十几年友情的关键。
听过这样一句话:势均力敌,是维系感情的基础,同频才能同行,志向和见解不同的人,注定不是一路人。
自身能量相近的人,能给彼此等量价值,才能走到一起。
自身能量存在差异,如果一方提供的价值小于得到的价值,那么社交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价值互换,是成年人社交的本质,也是稳定关系的基石。
02.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
电影《触不可及》里的德里斯出生底层家庭。
贫穷、不思进取,总感觉自己是无用之人,母亲也对他失去希望。
另一位叫菲利普,商业精英,与德里斯是两个世界的人。
菲利普玩滑翔伞出现意外,导致全身瘫痪,需要护工照顾。
从霸道总裁到瘫痪在床,心理遭受重大打击。
经常把气撒在护工身上,所招聘的护工没有干满一周的。
当德里斯与菲利普相见后,事情发生了转变。
德里斯带菲利普外出,放弃保姆车改开跑车,让他重新感受到速度与激情。
菲利普夜间呼吸紧张,其他护工用药物帮其缓解,但德里斯把他带到街上,看巴黎夜景,呼吸充足的空气。
菲利普身体疼痛,同样需要药物时,德里斯却给他递上香烟,并带他去夜店按摩,用来刺激神经。
这种不被尊重的态度,恰恰让菲利普感受到被当作正常人对待,感受到被尊重。
而菲利普对德里斯的认可,也让德里斯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被需要。
他们为彼此提供了精神价值,并成为一生的纽带。
乔治·奥威尔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明白自身价值的人,知道生活的意义,但没发现自己的价值的人,会感自己无用。
其实,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
有人不善于演讲,也许他的价值是做技术研究;有人不善于数学,也许他的价值是做文学创作。
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比自己的短处,每个生命都有价值,每段生活都有意义。
03.
提升自身价值,增加社交筹码
成年人最应该懂得道理:你有用了,朋友也就多了。
黄渤曾在采访中坦言:
最开始进影视圈,只能演一些小角色的时候,没人搭理。
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脸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说着黄老师你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黄老师,您太辛苦了!
黄渤的经历,表面看是现实,实质上是务实。
换位思考:不能接收到对自己有用的价值,也就没必要为外界提供自己的价值。
黄渤成名后,自身价值提高后,就能就收到很多来自外界的情绪价值。
所以,提高自己才是硬道理。
有个朋友做装修生意,总认为自己没人脉所以生意不好。
于是开始拓展人脉。
只要听说某个人比较厉害,就想尽办法去认识。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生意依旧惨淡。
他开始反思原因。
后来想明白了:没人愿意帮他,是他装修的质量不高,很多人一看他装修过的东西就放弃了。
于是,他决定提高自己。
学业完成后,应聘了一家有实力的装修公司做设计师助理,继续学习和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