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包含四个方面: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等,各方面素养也有相应的内涵。
道德素养方面: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方面: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能力素养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心理素养方面: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
1.普通文化知识: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
2.所教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在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
(二)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1.教师的教学技巧:导入、强化、变化刺激、发问、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的技巧、补救教学的技巧。
2.教师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
1.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专业情意则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几方面。
(1)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3)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4)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的效果。
3.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有所不同,同学们要在做题的过程当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