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对于这一块的内容,我们要做简答题的备考,要记住有哪些方法,并且在给实例的情况下判断出属于以下哪种方法。

1.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要注意的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

2.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

3.利用同伴(群体)约定

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价值辨析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

(2)赞赏阶段: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1)奖励

①给予奖励时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

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

③应该强调内部奖励。

(2)惩罚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某种喜爱刺激或剥夺某种权利,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使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

7.小组道德讨论

小组道德讨论即让学生在小组中就某个有关道德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这是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判断理论而设计的德育模式。

THE END
0.态度培养(精选十篇)态度培养 篇1 一、理论依据 1.语言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因此,语言教学活jvzquC41yy}/5?5ygpsj0lto1h5dptj{g8zw29=0jvsm
1.如何让孩子端正态度家长该怎么做疾病科普培养孩子端正态度,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沟通,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和积极反馈。家长应注重树立榜样、明确规则、鼓励积极行为、善于倾听和共情。 1、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深远。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家长应展示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情绪,尊重他人,对待工作认jvzquC41yy}/dxmg0et0|4:8:<5:7mvon
2.有关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几种方式介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催化剂,及时遭遇困难,也可以获得帮助、事事顺心;相反,消极的、冷漠的人生态度则会最终使自己遭遇失败。好在人生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消极的人生态度也并非先天遗传,并非不治之症,完全可以设法加以纠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几种方式介绍,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jvzquC41okv/t~nygp4dqv4tgpyigwl|jgrj1:;785<7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