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班”,“不过退费”……这是很多职教培训机构吸引招生的惯常手法,但同时,这些承诺也往往在退费纠纷中引发争议。
11月17日,多名学员向“成都商报教育发布”反映,他们花费数千至上万元,在课观教育报名了教师招考培训“协议班”,报名时,机构方承诺考试未通过将退还学费,可眼看承诺的退费日期已过去了一个月,他们并没有收到应退的钱。
记者还调查发现,给老学员的退费承诺尚未兑现,但课观教育官网的课程简介以及多名售课人员,仍存在向学员承诺“不过退费”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教培广告中的“不过退费”承诺,相关法律、政策早已明文禁止。《广告法》规定,教培广告不得含有对通过考试、获得合格证书等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的内容。
11月18日,课观教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司存在资金问题,目前只能分批次退费,预计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处理好退费事宜,但具体需要几个月,该负责人表示难以给出具体时间。
而关于课观教育仍存在宣传“不过退费”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是整个行业内卷的结果,接下来公司会根据政策及市场的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课观教育属于北京课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职业考试培训机构,目前已获5轮融资,最近一笔是今年5月由新东方产业基金领投的近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学员讲述:
报班时说好“考不过退费”
如今逾期一月仍未兑现承诺
学员林女士参加了2021年上半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为了增加考试成功几率,今年4月,她花费12800元在课观教育购买了“笔面全程协议班”。
林女士提供的协议显示,若乙方(林女士)未通过笔试或面试,且符合退费条件(即按要求参加辅导课程及考试等),甲方(课观教育)将扣除部分手续费后退还11800元费用。
林女士提供的协议截图(部分)
关于退费时间,协议约定,8月31日后学员可提交退费申请,课观教育须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给出审核意见;如符合退费条件,课观教育退费的到账时间为学员提交申请之日起的35个工作日内。
林女士提供的协议截图(部分)
最终,林女士倒在了面试关卡。按照约定,她于8月31日向课观教育提交退费申请,不久后,她手机里的课观教师APP显示,系统已“确认退款信息”,进入“等待打款”阶段。
林女士提供的课观教师APP截图
林女士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多月,远超协议中约定的35个工作日。期间,林女士曾多次向课观教育的售课人员及客服人员催问退费事宜,几乎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再等等”“财务在打款”。可截至记者发稿,林女士表示,自己仍未收到退费。
学员们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
除林女士外,还有多名课观教育学员也向记者反映了类似情况。学员顾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课观教育购买了6800元的面试协议班课程。课观教育承诺,若面试通过,将退还其中的3479元,退费流程与林女士所述一致。但截至目前,顾女士也未收到退费。
“他们就是欺负‘老实人’。”课观教育的另一学员王先生称,10月28日,课观教育工作人员曾告知他们将在2周内退费,但最终只有部分维权较为激烈的学员收到退费,之后便再无下文。
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目前,关于课观教育的投诉信息已累计达183条,其中已回复的为49条,已完成的为33条。这些投诉信息大多都提交于今年下半年,且投诉内容主要集中为拖延退费。
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而在微博上,也有不少网友发文,投诉课观教育的协议班退费难。
微博截图
记者调查:
课观教育还在宣传“不过退费”
《广告法》第二十四条写道,“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其中第一类即是,“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11月17日,通过学员们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了多名课观教育的售课人员。多名课观教育的售课人员表示,目前,课观教育的“协议班”仍然在售,因课时数量不同,价格在一万至三万元不等。考试未通过,将扣除两千到三千元相应成本后退还剩余学费,退费流程与学员所述情况一致。
课观教育售课人员提供的宣传材料
有售课人员告诉记者,课观教育还提供非协议班,即不承诺不过退费的班型,相比协议班价格要便宜很多。例如,为期8天的线下冲刺课(笔试),协议班价格为9800元,笔试不过退7000元;而非协议班价格为2980元,笔试不过不退费。售课人员还表示,“(两种班型的)课程内容是一样的。”
课观教育售课人员向记者介绍协议班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课观教育官网上,还有一些关于银行招考培训的协议班在售,且都做出了不过退费的承诺。其中,全程协议班(包含笔试、面试)的课程简介写道,“学费20800,网申不过退20800,笔试不过退14000,面试12000”。
课观教育官网截图
因资金问题只能分批次退费
“不过退费”班是行业内卷的产物
对于部分学员反映的逾期未退费问题,该负责人回应称,由于公司资金周转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所有学员的退费要求,目前公司正分批次向学员退费,预计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处理好退费事宜。
当记者问具体需要几个月时,该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的财力只能保证一边收学费、找融资,一边给学员退费,但具体几个月难以给出回复。“我们没有跑路,除了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培训)还有多条业务线都在盈利,公司内部也在降薪,勒紧裤腰带给学员退费。”
“‘双减’对于整个教培行业都有着较大的冲击,我们没有料想到这一情况,没有做风险预估。”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原因,该负责人称,过往教培行业与资本结合紧密,公司的打法也较为激进,“双减”政策发布后,公司不得不调整打法,所以在过渡期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但对于这个说法,有学员表示不能认同:“双减”针对的是义务段的学科类培训,而职业教育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不能啥锅都让‘双减’来背吧”。
另外,关于有学员反映的退费顺序不平等的问题,该负责人予以否认,“因为资金问题,我们的退费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给学员造成了时快时慢的感觉。但我们没有给投诉激烈的先退费,这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我们的投诉变多。”
至于记者调查发现的课观教育仍在宣传“不过退费”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此前公司在这一方面没有足够重视,他会将这一情况传递回公司,接下来公司会根据政策及市场的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这种‘协议班’在职业教育行业已经存在很久了,其实从收入上来说,这种形式对于企业也不是好的选择,这是一种‘内卷’的结果。”该负责人说。
起底:
曾获新东方产业基金融资
陕西分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公开资料显示,课观教育隶属于北京课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职业考试培训机构,在全国开设20余家直营分部,旗下拥有课观教师、课观·银行帮、课观公考、课观医考四个品牌。
天眼查显示,目前,课观教育已获5轮融资,最近一笔是今年5月由行知资本(即新东方产业基金)领投的近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天眼查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东方子公司的新东方产业基金(全称“新东方行知教育文化产业基金(张家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于6月30日成为课观教育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10%。
天眼查截图
此外,天眼查还显示,2018年2月,课观教育母公司“北京课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于2018年7月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后被移出。
天眼查截图
2020年11月,课观教育的河南分公司“北京课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办理2020年4月至9月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税务局处以罚款3100元的行政处罚。
天眼查截图
2021年9月,课观教育的陕西分公司“北京课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西安市碑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至今未显示被移出。
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网站截图
专家:
“不过退费”赚的是概率的钱
挪用预付款的情况普遍存在
事实上,关于所谓“协议班”“不过退费班”,教育行业早有讨论。
但为什么职教培训行业经常会有这类协议班、保过班呢?熊丙奇表示,这实际上是在赚“概率”的钱,“一般保过班都会收取很高的费用,只要班上有学员通过考试,机构就能赚一部分钱。但实际上,影响学员通过考试的因素有很多,(通过考试)未必都是机构培训的结果。”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机构以“协议班”“不过退费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实际上是给学生形成了一种“诱惑”,让学生认为自己即使通不过考试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现实中,不少机构兑现承诺的能力,常常是低于它们做出承诺的力度,所以就会有很多退费难的纠纷。这不仅让学员有“上当了”的感觉,也会给机构的信誉带来很大的伤害。
“当前,关于教培行业的规范治理正愈发严格,其中也包括对于广告宣传的一些治理。按照相关政策,这种‘不过退费’承诺也是不应该出现的,教培行业自身也应当进行自我规范。”储朝晖说。
另有一位从业多年的职教培训老师表示,所谓“协议班”其实更像是一种“资本把戏”,学员把钱该给机构,就算按约定退还,那一般也会在数月或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期间机构有没有把钱挪作他用呢?
“其实,挪用学员预付款在行业内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了,所以一旦有大批学员要求退费,或者机构在其他环节出现资金空缺,就很容易造成退不出费的问题。”该老师表示。
律师:
学员可进行多渠道维权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唐玉川律师指出,《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另据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内容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可见,监管部门已将“考不过退款”等承诺,明确为“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唐玉川表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教育培训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一种路径。其结果不一定体现为成绩提高、通过录取线等,实际上还受到个人学习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招生宣传广告语中采用了“签约保过,不过退费”的语词,那么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王海依律师指出,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法发布教育、培训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王海依建议,学员们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反映虚假广告,相关政府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违法广告法的机构进行处罚,消协也会对机构施加一定压力加快退费进程。必要时,学员们也可以合同违约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学员们可以提起共同诉讼,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要求机构退费并根据违约时间长短请求机构支付资金占用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