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山市司法局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理论,切实把包容审慎监管作为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制造业当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打造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佛山样板,进一步推动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落地见效,实现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
01
建立清单制度注活力
市司法局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执法服务理念,推行柔性执法和法治体检,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
01
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
2022年以来,佛山先后出台了三版《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覆盖18个执法监管领域减免责清单事项共844项。
02
统筹推进“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
为进一步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执法,推动出台《佛山市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实施方案》,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的32个执法事项纳入首批“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实施综合查一次,并探索推进企业合规告知等制度,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跨层级、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体系,努力做到执法不扰企、服务不减分、监管不缺位。
03
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
指导生态环境部门率先在全市开展执法“观察期”工作,涉及7大类30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如当事人在执法观察期内改正违法行为,完成整改并经核查已按要求整改到位的,经集体审议通过后,依法可不予处罚。
04
优化镇街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针对2021年1月我市首批调整下放32个镇街的3632项综合行政执法权,按照“自下而上梳理,聚焦问题突出领域”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评估,梳理镇街难以有效承接的执法事项合计308项,提请市政府审议并及时发布公告,持续优化镇街综合执法效能。
02
加强执法监督促效力
近年来,佛山充分发挥法治督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通过案卷评查、法治督察、点单式培训“把脉问诊”,对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情况“靶向监督”。
01
开展各类专项整治
先后组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行政执法不规范等专项整治,围绕行政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收集企业群众诉求、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工作台账,有效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02
持续深化三个“三合一”案卷评查工作
2023年6月份,首次组织镇街司法所参加全市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工作,市、区、镇派出的110余名执法业务骨干参加评查,随机抽取全市16个执法领域、120个执法单位近700宗案卷进行实地集中评查检查。
03
组建我市“菜单式”行政执法业务培训讲师团
首批选拔出106名行政执法讲师,专业范围涵盖26个领域,以包容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为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提供常态化培训,目前全市各执法单位依托讲师团开展了100余场次执法业务现场培训。
03
信息化赋能增动力
持续拓展佛山粤执法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有关工作获得上级肯定,其中司法部于2023年11月在佛山举办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业务工作培训班,专门安排现场学习。
01
平台功能更加完善
02
在全省率先实现“粤执法”平台与地方“城市大脑”互联互通
利用智运平台产生的海量案源信息与快速对接机制,打造“群众网格员吹哨,执法人员报到”的智慧执法协同监管新模式。
03
以地方“城市大脑”为基础打造“无人机执法”新模式
在南海区创新打造以“无人机执法”为主的非现场综合监管方式,探索无人机“综合飞一次”,努力实现“市场干扰最小化,执法效能最大化”,2023年共派出无人机2.9万架次,处理问题超3600条。指导出台全国首个出台的无人机执法指引,填补了国内无人机执法相关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无人机针对违法现场进行抓拍。
空天地平台识别分析违法车辆车牌信息。
案例一
2023年5月,北滘镇某公司员工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扔进生活垃圾桶,当地生态环境所执法人员发现后对该违法行为立案。鉴于该公司违法行为轻微,且主动回收清理丢弃的固体废物,执法部门集体讨论认为,该公司违法行为适用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最终作出对该企业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