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作文800字范文2篇,大家好,明天就要入伏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消暑装备都准备好了吗?今天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2篇关于入伏的范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欢迎大家来浏览阅读哦。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入伏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初伏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冬病夏治方法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
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等。
哟!入伏了!
不用看天气预报,也不用听人们谈论,你只要上街去,就能知道入伏了。
刺眼的阳光,霎时倾泻了下来,洋洋洒洒射到了每一处犄角旮旯,又放肆地在人们的皮肤上滚动,以极大的热情“博取”了人们的躲避,唯独空调才能吹灭心中熊熊燃烧的火。
“知了—知了—”哎,又是那蝉儿在扯着嗓子大声吼叫。想必是想用自己的声音去以太阳对抗。无论是在哪儿,大街上还是小巷里,公园中还是广场上,那聒噪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久久地回荡在耳边。
行色匆匆的人们走在街上,不住地加快步伐,仿佛是要逃离这片赤热的“绝境”,回到清凉的空调房中去。可是姿态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有的大爷赤裸着上身,手持蒲扇,大摇大摆地晃荡在各种店铺口蹭空调;有的爱美的女青年,将全身包裹地严严实实,一丝不露,惟恐身上有一处被阳光照射到;还有的上班族穿着正规,一副西装革履的样子,脚步却比常人快几倍,巴不得马上到办公室凉快去……姿态各异的'人们,或是匆忙,或悠闲,或严密防护,或赤裸坦荡。
而那些卖冰棍的小店,生意也兴隆起来了,常有一群孩子围在冰柜前,对着冰柜中的棒冰指指点点,七嘴八舌的。而老板却咧着嘴,手忙脚乱却不亦乐乎地收钱找钱。
阳光,蝉,是三伏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仿佛缺一不可,而步履匆忙的人们则成了街上的一道风景。拿起一根冰棍,咬上一口:“嗯,这就是三伏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