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我有幸参与了为期4天的审判管理业务培训。此次培训课程丰富多元,涵盖政策解读、指标剖析、实践分享等多个重要模块,实地参观与院长专题分享的环节,更让我在沉浸式学习中收获满满。“采撷归来收获多,学思并济促成长”,这场知识与实践交织的盛宴,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专业视野,更让我们对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深刻的思考。
一、理论筑基:把握审判管理新方向,锚定政治引领“定盘星”
自治区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段耀宇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审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核心内容开展专题授课。课程紧密围绕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工作部署及张军院长讲话精神,从统一思想认识、抓好重点任务、强化服务保障以及明确实施要求与愿景四个维度展开深入讲解。此次授课着重强调,审判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将政治标准深度贯穿于案件全流程管理之中。同时,针对“一张网”建设要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部署,为构建智能化、集约化的审判管理体系清晰指明路径——我们要立足司法规律不断优化流程,以政治建设引领审判质效提升,积极探索并打造新时代审判管理的“内蒙模式”。通过此次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审判管理工作只有以政治引领为基石,才能确保方向不偏、行稳致远。
二、指标精研:解构质效评估体系,找准数据背后“真问题”
土默特右旗法院王世艳副院长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剖析,极具实践指导价值。课程采用“全区总览—单项拆解—人案穿透”的递进式分析方法,将上诉率、调解率、平均结案时长等原本抽象的指标,转化为切实可操作的管理抓手。这让我明白,在审判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数据比对,而要深入挖掘指标背后的程序运行逻辑以及案件构成情况,充分发挥审判管理办公室“指挥棒”“风向标”的关键作用。只有精准把握数据背后的深层问题,才能为审判工作的优化改进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审判质效的实质性提升。
三、实践赋能:借鉴创新管理经验,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敖汉旗法院专职委员刘鑫蕊的分享,生动展现了基层审判管理工作的创新智慧。从“繁案精审、简案快办”的动态分流机制,有效实现案件的科学分配与高效处理;到将法官绩效考核与发改案件质量深度挂钩的激励模式,充分调动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再到“调立审执一体化”的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司法服务。每一项创新举措都紧密贴合基层法院工作实际,清晰地回答了基层法院审判管理“怎么管”“怎么干”的关键问题。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提升基层审判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沉浸学习:走进新城法院实践场,对话创新发展新思路
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科技感与人文气息交织的司法场景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先后参观了院史馆、党建文化长廊、立案庭等特色区域,深入感受了该院的文化底蕴与司法建设成果。参观结束后,新城区人民法院院长黎东林结合本院实际,围绕审判管理创新经验展开专题分享,内容涵盖小额诉讼程序适用、金融案件办理、保全案件办理和全员考核等多个重要方面。院长的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审判管理创新必须立足司法实践需求,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司法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们对审判管理创新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范例。
五、知行合一:深化学习成果转化,书写提质增效“新答卷”
此次培训既是我们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更是我们实践创新的“起跑线”。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学习成果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政治标尺,在案件评查、流程监控等各项工作环节中嵌入政治标准,确保每一份司法裁判都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完善指标闭环管理,进一步深化“周提醒—月分析—季通报—年总结”的质效研判机制。针对审判质效中的薄弱指标,制定“一案一策”的精准改进方案,实现对审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与动态化监控。
三是借鉴创新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优化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标准,简化诉讼流程,提高小额诉讼案件的审判效率,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四是加速数字赋能,依托“一张网”建设成果,构建案件全流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引入智能辅助系统,实现对审判工作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提升审判管理的精准度与科学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培训赋予我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与实用的方法,更是推动审判管理创新的责任与使命。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全新契机,持续深耕审判管理领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基层法院审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奋力书写审判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