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的营销生涯应该是从销售服装开始的,慢慢的开始向高端男装发展,然后是奢侈品的销售,一切看似无巧不成书,却是只有自己明白其中的机遇和巧合。
人应该是越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能找到出路的时候,问题越大的时候也是机会越大的时候,没有路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好的路。
书中说营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营销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营销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呢?如果连营销是什么问题都不懂,我们是不可能做好营销的,很多人做了一辈子销售甚至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书中说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谁是我们的客户谁不是我们的客户这个问题是营销的首要问题,营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应该都是广告为王,然后就是渠道为王,时至今日才是客户为王,客户才是营销的归属和终点,那用户的本质是什么,产品不是产品,感受才是产品,体验才是产品,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才是产品,产品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场景概念,即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购买了什么东西,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后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才是客户的本质,营销不是研究产品如何卖,而是研究客户如何买,为什么买,从哪买,买来怎么用,用后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工作十一年,做销售十年,做过低端产品销售,男装销售,高端产品销售和奢侈品销售,见过无数种客户,我一直在想怎么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达营销,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让营销变得简单,读书后的理解如下。
市场没有迟到者,只有强者,说到营销其实不得不提的就是华为,在20年前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小小华为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三流的产品做一流的营销就是华为早期赖以生存的最大法宝。业务是企业的命,除了营销是创造利润,一切的费用是成本。营销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做公司应该像踢足球,前锋,中场,后卫,门卫都很强大,但是如果前锋很弱,进球能力不行,那这场球最好的结局就是平局,要想赢,就要求进球比对手多。早已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的每个人似乎都觉得营销很重要,但是真正掌握和理解营销本质与精髓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华为进入无人区,史玉柱破产后的强势翻盘,走过路不长草的董明珠,改变世界的马云,这些人都给我们演绎了如何通过营销创造奇迹。在竞争中发展慢的企业一定是业务量不饱和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打的一定是营销水平很差的企业,毛利率很低的企业一定是不会做品牌的企业,很多面临淘汰的企业,一定是硬件很强而软件的营销是不健全的,在营销上舍不得投入的。
现在的社会知识的扁平和信息的大爆炸,让我们获得资讯海量增加,想要用媒体创建品牌难上加难,高房价的上涨,让我们焦虑不安,似乎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尤其是深奥一点的书,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好好看看书,抬头看天低头才有明显的路。
营销的魅力如此巨大,最差的营销策略就是雷同,就像张瑞敏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因为营销,市场没有迟到者,只有强者,能想到的记录下来,然后不断的碰撞,才有机会从中找到自己最想要的。
书中说营销是纵向的,营销需要做深做透做细做精,要想成为参天大树,不仅取决于高度,还取决于深度,不论是高度还是深度,都是纵向发展的,营销也是,站得高才能看的远,才能把握行业的趋势和发展,做的深,才能站的稳,才能补充市场的能量。
产品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在选择产品上要慎重,不断做深市场做细市场,加强渠道的渗透,不断的挖掘客户的深度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销售技能和水平,似乎近两年被破事困扰,对销售技能的提升上欠缺很多,分心干的事情太多了,2022年好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不管是销售技能还是专业技能。
书中说到,跳出市场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市场,重新定义消费需求,重新定义产品价值,重新定义渠道结构,重新定义消费时间,重新定义购买价格,重新定义竞争对手,重新定义产品品类,重新定义市场类别。
关于营销应该把他做成立体的,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宽度,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企业的营销竞争优势,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立体的,而营销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营销的主要价值就是实现产品的销售和销量。
好的营销是找准定位,定位是在客户心目中找到独特位置,在竞争对手中找到优势位置,在自身中找到优势位置,营销的本质是价格,价格创造利润,价格最终实现价值,价格决定档次,定位,价值,策略,利润,分配,结果,形象等。营销中需要有促销,促销是促动销售,促销是产品销售的导火索引爆器,促销是声音,吸引,尝试,展示,满足,激励,服务,宣传,折扣以及物超所值等。
谈到营销不得不谈的是客户,市场上的消费者是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对客户的理解越深,也就是对营销的理解越深,研究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才能洞察他们的心智和人性,既要观察又要置身其中,客户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慢性型,耐心比较好的客户,急性型客户,这种客户容易发脾气却也是最容易搞定的客户,而且一旦搞定就是忠诚客户,沉默型客户,这种客户不喜欢表达意见,一旦认准也不会轻易转变,饶舌型客户,话语较多的客户,维护好这种客户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聊,博识型客户,知识丰富,这类客户只需要做到倾听就很好,适当的时候表达下钦佩之意,专家型,面对专家型客户最好的方式也是倾听,猜疑型,面对猜疑型客户就要用心服务,这种客户不容易信任别人,不过一旦信任也会是忠诚客户,土豪型,这种客户捧的越高越好,不漏痕迹的捧杀最好,还有那种不在乎型的客户,这种客户是无所谓的消费者。
现在市场,人与人之间唯有感情是联系人类最重要的手段,不管是什么感情,只要存在过就始终让我们有连接,当我们对用户倾注感情的时候,那我们和客户之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连接,增加了产品那我们之间的连接就更有着力点了。
做营销目标客群是重点,很多人会分析说,中国有多少人,一个人哪怕消费十块那也是一笔巨款,但是他忽略了一点,这个大人群不是你的目标客户人群,这个消费与你无关,市场再大也不是你的市场,我们首先应该找到自己的核心客户,锁定意见消费领袖,不要试图做所有人的生意,规划好你的目标人群对日后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实的营销中,观察比调查更重要,观察产品的陈列位置,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表情,观察客户的购买品种,观察客户的购买品牌,观察客户的购买数量,观察客户的购买组合,观察客户的购买时间,观察客户的购买语言,购买心里以及购买用途,了解客户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要深入的思考客户为什么会买,买什么,如何买,买多少,在哪里买,什么时候买,买的动机是什么,买的目的是什么,买的用途是什么,买的前提是什么,买了以后感受又是什么,我们要学会倾听顾客的声音,你对客户理解的越多,营销就越容易做,对客户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只有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产品,才能找到正确的营销出路和方向,多分析客户,多多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口头表达的是什么,心里想说的是什么,言行举止又是想表达什么,包括他们的工作家庭休闲的选择,他们的想法价值观行为方式是什么,他们有没有什么压力,什么让他们高兴,以及他们需要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考虑清楚这些那么我们的营销工作就会相对好做很多。
我们想把产品卖给客户,那我们就要明白我们的客户在想什么,他们看重什么,不同的客户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们会买我的产品,我的产品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我们要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离客户越近销量就越大,不管是感受,产品,决策,价格还是推广都要离客户越近越好。
要能很好的掌握消费者消费心理,随着认识价值的变化而不断升华,我们不但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还要以消费者的心为核心,把握好消费者心理,比如从众心理,实惠心理,面子心理,价值心理,权威心理,占便宜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怀疑心理,冲动心理,求新求异心理等等。
如今的消费市场中,除了研究消费者需求,还需要研究不舒服点也就是痛点,在买方市场的时代,客户的痛点也是营销的一部分,痛点能产生需求,由痛点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是客户需求的。
客户的痛点是问题,需求是解决问题,痛点在前,需求在后,在现实营销中,我们喜欢围绕客户需求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客户的痛点,也就是客户存在的问题,客户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产生需求,只有围绕痛点设计的营销是开创新机会的营销,是开发新市场的营销。客户需求是客户显性需求,客户特点是客户潜在需求,客户痛点是问题点,机会点,价值点,突破点,客户的抱怨,排斥,投诉,痛苦,习惯,不方便等等都是痛点。
客户不会随便选择一个产品,选择了就是说明会有对功能,价格,便利,包装,品牌,炫耀,氛围,匹配,品味,感受,体验等等有触点。
在说说品牌,品牌是什么,打造品牌之所以难,是因为好品牌的因素太多,涉及的要素特别多,品牌代表一个好名字,好标志,好包装,好形象,好价格,好广告,好陈列,好渠道,好终端,好定位,好文化,好价值,好模式,好行为,好体验等等,还代表安全和信任,品牌是一种成就。
产品和品牌的区别,产品是具体的,品牌是感受,产品满足生理,品牌满足心理,产品是厂家的,品牌是顾客的,产品是局部的,品牌是综合的,产品是阶段性的,品牌是持续性的,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品牌是产品的光环,产品提供有形的价值,品牌提供无形的资产。
品牌的建立很难,但是品牌的破坏却是很简单的事情,会败给很多的细节,比如,迎宾的态度,墙角的灰尘,员工的言行,压货式的促销,经销商的重心,零售商的服务,包装的不规范,产品的小瑕疵,投诉的处理等等。
再谈谈产品,产品是什么,产品为王,产品为基,产品是所有营销的载体,产品是需求,是功能,是包装,是形象,是颜色,是规格,是品类,是价值,是卖点,是比较,是陈列,是服务,是满足,是定位,是聚焦等等,很多做营销的人,一开始就搞定位,连产品定位都没搞清楚,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不懂装懂,看上去很热闹,结果却差强人意,产品定义比产品定位更重要,没有产品定位之前,先想好你的产品定义,产品定义在前,产品定位在后,产品定义是要看清楚自己,产品定位是要看透消费者。
什么是产品?从消费层面来讲,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这样理解,你的产品多半成不了商品,大多数人对产品的理解还是一个单纯的功能层面的理解,单纯的功能层面产品定义无法实现产品的空间转换,对于营销者来说,产品是有时空性立体概念的,产品不能从点上来定义,产品要从时空上来定义,这样你的产品才是完整的产品,你的产品才可能是消费者购买的产品。
我们要会为产品注入感情,产品有了感情就是与人产生依赖,产品有了感情就是活了,再强的功能性产品,也有丧失功能的一天,只有功能没有感情的产品,消费者终有厌倦的时候,怎么为产品注入感情呢,人性化的设计,功能,语言,公益,细节,互动以及体验,都会为产品注入感情。
营销致胜非一步到位,从僵化的产品到具有情感的商品,需要不断对产品注入情感,赋予产品生命力,只生产没有情感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生命力缺乏,赋予产品情感,精神,灵魂,产品就具有生命力和价值力,怎么实现产品的生命化呢,要做到洞察消费者内心,观察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互动,消费者参与设计,引发消费者共鸣等等。
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满足消费者所有需求,大多数失败的营销是想把产品做的十全十美,想占据所有的消费群体。缺陷越大的产品,价值就越大。
谈营销必谈竞争,竞争就是比高下,竞争就是发挥企业的优势领域,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理由,竞争是面向竞争对手的,更是面向消费者的,在消费者核心需求上下功夫,比对手多一点,好一点,快一点,只要多做好一点就可以了。
销售人员的业余和职业的区别在于竞争不在同一个级别,业余选手相对职业选手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销售人员要做到充分准备,职业形象,积极心态,不怕打击,从不抱怨,销售优势,热爱产品,沟通技巧,销售技能,销售语言,学习提升,关系建立以及信任形象。
关于新客户的开发,比如亲友介绍法,行业推荐法,权威推荐法,主动拜访法,依次扫楼法,异业合作法,展会推销法,网络信息法,刊物信息法,活动信息法等等。
销售卖什么,生客卖的是礼物,熟客卖的是热情,急客卖的是效率,慢客卖的是耐心,有钱卖的是尊贵,没钱卖的是实惠,专业卖的是专业,豪客卖的是仗义,小气卖的是利益,时髦卖的是时尚,享受卖的就是服务,虚荣卖的就是荣誉,挑剔卖的是细节,随和卖的是态度,犹豫卖的就是保障。
两人成组,三人抱团,为道义而聚的是团伙,为使命而战的是团队,团队管理就是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兼容并包,换位思考,为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并肩作战,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出优秀的业绩。
我们始终会面临各种问题,也总是在和问题打交道,问题就像是工作和生活的孪身体,有生活就有问题,有工作就有问题,问题出现是一种结果,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避免问题的再度发生和重演。外部出了问题,从内部找,员工出了问题从领导找,工作出了问题从自身找,今天出了问题从昨天找,营销出了问题从顾客找,经营出了问题从管理找,管理出了问题从制度找,制度出了问题从机制找,机制出了问题从理念找,理念出了问题从环境找。
在产品同斥化的今天,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服务成为硬件产品的润滑剂,服务创造价值,服务打造品牌。只有技术标准的服务不叫服务,每个企业都在谈服务,能把服务做好的企业少之又少,服务是以追求过程为核心的体验式消费,缺乏过程体验的感受标准,结果再好,客户的服务感受都不完整。
如今的消费群体是流动的,变化的,而且消费群体是多元化的,立体的,要根据新时代消费群体的行为来设计优化新的系统运作模式,商业模式的价值定位就是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独特位置,在竞争对手中建立优势位置,在自身系统中建立核心位置。现在的大多数企业的服务还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害怕服务,不愿意服务,企业必须把服务提升到战略层面来思考,根据目标消费群体接触信息的先后顺序来优化整合营销模式,根据目标消费者在不同场所接触的时点来设计营销内容,根据不同的市场阶段来规划营销手段和方式。
总之重点就是盯着用户,不是盯着竞争对手,忽略了用户的营销不是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