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全称叫做《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是人力咨询公司倍智老板许锋的作品。
虽然并不出名,甚至豆瓣上由于评价人数过少,导致评分都没有,
但这本书是我做HR中的人才发展那么久以来,看到的讲人才发展最全面的书籍了。强烈五星推荐!这本书不出名真不行。
本文主要通过学习总结,总结本书内容,形成了七个问题和理解,来进行这本书的分享。
目录
一、人才供应链四大支柱是什么?(本书内容结构)
二、什么是人才供应链的“三图一表”
三、什么是岗位人才画像?
四、什么是“人才冗余”,为什么会出现,怎么解决?
五、人才盘点是什么,有什么用?流程?为什么要进行人才校准?
六、高潜质人才和高绩效人才的区别?
七、什么样子的人是高潜质人才?潜质判断维度有什么?
前言
TD就是人才发展(Talent Development),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帮助组织发挥长期优势,为组织持续提供关键人才。
主要工作项目是三个,包括:
(一)胜任力模型搭建/任职资格体系
(二)人才盘点
(三)领导力培养
一、人才供应链四大支柱是什么?(本书内容结
这本书不仅仅是讲了TD的工作内容或具体某个项目,而是提出了“人才供应链”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人才供应链”就是用供应链管理的办法(从计划、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将员工类比成产品进行管理培养的过程。
把人员招募、人才发展、人才培养、人才供给等系统联动起来考虑,
最终可以实现人才在企业变成高稳定性、高绩效的模式。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把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具体方式和措施,总结成四个点(也是整本书的行文结构),分别是:
(1)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
就是人才规划不能只是做长期规划不变动,而是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变动
(2)灵活标准的人才盘点
就是通过有效方式进行人才盘点,识别人才
(3)ROI最大化的人才培养
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都要反应在组织业绩和效能提升上,
RIO指“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培训真的要给业务带来帮助,然后要花费的性价比高。
(4)无时差的人才补给
怎么做到需要人就能提供的方式,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储备和规划,而不是等发生了才着急。
二、什么是人才供应链的“三图一表”
“三图一表”是实现动态短期人才规划的工具,包括:
(一)战略地图
梳理战略有助于层层分解成组织和人员绩效,也帮助HR制定能够支持公司战略的人才。(人才战略学习可详看《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新主张》)
(二)人才地图
可以看到目前内外部人员结构,外部人才地图主要是了解外部(主要是竞争对手和行业相关)的人才结构和分布。内部人才地图,就需要建模了,一般通过人才盘点出来。
(三)学习地图
是针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工具,找到员工和公司匹配的发展路径,强调的是给员工一个有效的指引(有效指的是,员工有方式和方向成长,而他们成长也能帮助到组织)。
(四)技能矩阵表
学习地图主要是岗位发展的工具,技能矩阵把部门/每个人的具体能力项都评估出来,形成可视化的数据,看目前程度。
(书中例子把目前和现状分为了3个颜色5个程度,我们目前任职资格后续也要做这块的,就是把每一项能力都制定出来细则标准,然后把人套进去,最终输出一个匹配度百分比)
三、什么是岗位人才画像?
岗位人才画像是建模的一种类型,目的是把公司需要的人才描述化,是围绕目标以一定标准描述人的特质的标签总和。
(以前有“用户画像”和“刑侦画像”的概念,人才画像也是通过这些衍生出来的)
四、什么是“人才冗余”,为什么会出现,怎么解决?
(一)什么是“人才冗余”?
人才冗余指的是人才与绩效的不匹配,有可能是高了也有可能是低了(浪费或者多余都是问题)。
冗余的员工,值得是劳动生产率指标没有达标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才能把一件事100%做好,但他在高层的事情也能100%做好,那也是没有达标,造成冗余了。
(二)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冗余”?
一方面业务部门容易不从全盘角度出发(实际上也不一定需要,这个把控应该由高层或者战略来统筹),只会在于业绩情况,不考虑成本效益;
另一方面高层或者人力部门没有一个好的评估指标去评估,没办法把控整体人才使用情况。
(三)怎么解决“人才冗余”?
书中主要提出了一些技术和方案,最重要还是要HR在人员管理需要有一个工具方法,说的就是书中的建模、盘点、应用。
即看公司需要什么,然后识别出人员能力,最后将能力、岗位和自身价值匹配。
五、人才盘点是什么,有什么用?流程?为什么要进行人才校准?
(一)人才盘点是什么,有什么用?
人才盘点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方案,识别出现有人员的能力情况。
本质上,人才盘点是一个检视性的工作,其目的视为人才管理决策提供充分、到位的诊断依据。
(二)人才盘点的流程是什么?
确定目标(目的、对象之类的)-确定标准-评估现状-人才校准-结果输出-结果应用
(三)为什么要进行人才校准?
主要是因为模型和现实可能有差距,然后评估方式和现实有差距,评估结果和领导想法有差距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校准。
但校准的结果不一定是听领导怎么说,还有就是告诉领导我们为什么这样,最终使得人力和领导对盘点结果形成共识。
最后还有争议的话听谁的,听老板的。
六、高潜质人才和高绩效人才的区别?
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
(一)高潜质是那些具备高绩效潜质的人才,根据目的,可能是现岗位潜质,也可能是未来岗位潜质。
(二)高绩效人才指的是现岗位发挥出高绩效的人才,不和未来挂钩。
高潜质人才未来很大概率是高绩效人才,高绩效人才不一定是高潜质人才。
七、什么样子的人是高潜质人才?潜质判断维度有什么?
根据目的不同,高潜质人才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有的是专业能力高潜质,有的是领导能力高潜质等等。
但总的来说,那些具备快速适应变化,适应岗位需求,快速达成业绩的能力的人,就是高潜质人才。
(如果一个人磨了很久也达了高绩效,但不能说明是高潜质,主要是速度和层次的问题)
(一)高潜因素(能不能):自我学习力、多视角思考、人级敏感性、情感成熟度;
(二)高潜驱动力(想不想):独立自主、灵活性、成就、多样性、积极性、权力导向。
但这里说的高潜主要是领导力的高潜,是领导力通用素质模型。
实际上根据每个组织不同需求,对高潜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不能全部套用(比如对于研究型人才的高潜要素就不是这些了)
后话
本书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这篇文章也只是总结了一些学习到的内容,没有把所有内容都介绍出来。
这本书不仅仅是讲了“人才供应链”的结构,也在一些章节具体描述了一些项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另外也说了不少关于测训一体化的内容,也就是人才发展(TD)延申到学习发展(LD)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