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实验活动类型、病原体特性等。
实验室设施要求
实验区与办公区严格分开,有独立的排风系统、洗手池、消毒设施等。
实验室防护装备
根据生物安全等级,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管理层职责
负责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监督生物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执行。
生物安全委员会
实验室负责人
负责具体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落实。
负责制定和执行生物安全方针、政策和程序,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管理架构
危险品清单
建立实验室危险品清单,包括名称、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危险品采购
危险品使用记录
详细记录危险品的领取、使用、剩余量及处理方式,确保全程可追溯。
危险品储存与保管
危险品应分类储存于专用仓库或储柜,并由专人保管,确保安全。
危险品使用登记制度
02
人员安全规范
PART
岗位准入资格认证
医学检验专业背景
资质认证
培训与教育
持有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验资格证书,如医学检验技师、临床检验技师等。
接受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包括检验设备操作、样本处理、结果解读等。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确保在检验过程中避免与样本直接接触。
实验室环境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样本处理
遵循标准操作流程,使用专用设备和耗材处理样本,避免样本溅出、污染或丢失。
异常事件报告流程
异常结果报告
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样本、重复检测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紧急处理措施
跟踪异常事件的处理进展,并根据需要对流程和操作进行改进和优化,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跟进与改进
03
设备安全管理
PART
精密仪器操作规范
精密仪器的操作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才能进行操作。
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操作者在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或参数。
发现仪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定期对精密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仪器保养与维护
01
02
04
03
仪器故障处理
危化品存储标准
危化品分类存储
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不同危化品之间相互反应或混淆。
存储环境要求
危化品标识清晰
危化品必须标识清晰,包括品名、危险性质、存储要求等信息,以便管理人员进行识别和管理。
严格领用审批制度
领用危化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危化品的流向和使用得到有效控制。
设备消毒灭菌规程
消毒灭菌前准备
在进行设备消毒灭菌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干燥,确保设备表面和内部没有残留物。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操作安全。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
根据设备的材质、结构、使用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等。
消毒灭菌后处理
消毒灭菌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按照规定进行存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