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精英课程”,聊如何破解“精神控制”实验教师

是的,我确实走进了这种课程的教室,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没有完全“融入”课堂,就被请出了教室。

记得是2008年的某一天,应一个朋友的推荐,从深圳南山跑去罗湖,去参加一个课程,时间是下午7点左右,地点在深圳罗湖的一个知名星级酒店,一个封闭的大厅,现场200人左右,如果不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推荐,我想自己是不会对这类课程感兴趣的。

距今13年过去,想一想,2008年和现在2021年,时代背景有一点点类似。2008年爆发过全球经济危机,大环境不好,现在,2021年,大环境也真的不是太好。

简单回忆一下。

我从进入酒店开始,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从接待处到进入会场,立刻感受不一样的氛围,我是天生的内向慢热敏感类型的人,现场感觉培训接待者有些过于热情,非常不适应,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刚刚认识就热情的把你当家人,非奸即盗”,虽然不排除存在不少那种自来熟,天生与人为善的人,但我还是不习惯那么快就被称为家人……

培训开始,记得台上的讲师穿着整齐干练,发型一丝不苟,很亲热的跟大家打招呼,现场是分组的,大家跟着讲师做一些动作,例如亲热的互相打招呼,做一些统一的手势动作。

面对这么一个群起激昂的集体场景,我无法兴奋起来,而是有一些局外人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和大厅里面的这个群体格格不入,我处于一种思索当前行为是否合理的状态,无法跟他们一起做这些动作。

站在旁边的工作人员,很快发现了我的不和谐,于是请我到旁边沟通一下,具体对话记不清了,大概就是我既然不能和大家一样,那就先离开,于是,我在一种奇怪的状态中逃离了这样一群看不懂的人。

在回去的路上,我居然陷入一种思索状态,在想我今天为什么来这个培训,为什么对现场的培训有这么奇怪的感受……诡异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丢失了钱包,后来又发生了一些我在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几个诡异事件,这里就先不啰嗦了。

人生真的很奇妙,会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当你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人生就此改变,越来越多的意想不到,离开原来的环境,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生活远远比电影更精彩。

现在回想,我为何会去参加那场培训。

这和我当时的状态有关,2008年,能切身感受经济危机的人,多多少少遇到一些麻烦,当时的大环境,真的很不好,恰逢我们的创业公司到了一个非常不景气的时候,我个人也从创业阶段的意气风发到跌入低谷。

这个类型的培训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是迎合了市场的需要,由于经济危机时期,陷入个人危机的个体进入一种迷茫状态,开始自我反省,寻找出路,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引领个体自我反思,追求自我觉醒进取开拓的培训。

如何突破精神控制?

1. 认清精神控制的运营本质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入这种课程类型的课堂,多数是被朋友邀请,这就是一个学员筛选的过程。

根据一些现有经历过完整课程的学员描述,我整理了这类精神控制课程的过程:学员筛选——放松警惕———暴露弱点——正反刺激——自我否定——情绪失控——精神沦陷——思维重塑——组织贡献,这些流程构成一个闭环,上一批学员拉动下一批学员。

这种拉新任务就是用户运营里面的病毒营销,譬如某里程课“要求承诺全班人均感染3个‘海星’来上课,才算团队成功。”

结合用户运营的AIDASS模型来看,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个套路。

把这两个闭环合并,得到这个课程的AIDASS模型应用:

第一,通过介绍人的筛选推荐,因为是熟悉的朋友,他更知道对方的真实状态,谁更需要这样的课程,引起朋友的注意;朋友在做课程介绍过程,也是引发兴趣的过程。

第二,进入现场后,在封闭状态,用统一的规则与行为引导,让个体陷入群体跟随状态,让兴趣逐步变得强烈,想了解尝试,刺激欲望。

第三,每一天的课程逐级深入,从涉及内心选择状态的游戏和故事的叙述,让学员自我回忆思考,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行动到到意识,陷入课程预先设计的状态。

第四,培训过程的游戏和故事设计,确实很接地气,让不少人感同身受,例如红黑游戏,会让人纠结人性,纠结得失,在寻找答案过程不知不觉融入现场氛围。

第五,学员之间的互相责骂的行动,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责不完美的部分,例如自私、懒惰、忽略家庭、误解同事等等,责骂带动个人的自我否定,逐步引发情绪失控。

第六,情绪失控,这是精神沦陷前的一道防线崩溃的表现,在这个状态下,个体处于一个非理性状态,更容易被洗脑。

第七,思维重塑,在沦陷之后,课程导师引领学员进行思维重塑,俗称洗脑,构建另外一套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的表面,往往披着正能量的外衣,例如:激发潜能、自我超越、拯救生命、突破极限、审视内心、内观反省……某些方面,例如自我反思,确实有一些帮助,这个过程,让学员逐步产生满足感,如果没有被带歪,也算是一种人生的迭代……可惜,这后面就是商业变现。

第八,组织贡献,你要完成团队任务,实现人生突破,就要拯救“海星”,就要拉人头……

由此,我们从用户运营的AIDASS模型看到这类课程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引导学员为组织做贡献,从而实现课程方获取商业利益的过程。

再来看一下这类课程培训过程的一份晚间作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天我如何参与,如同一面完整的镜子如何反映我的人生。

生命中写下25项我半途而废的事。

半途而废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写满半页纸)。

我最近孤独的体验是(写一页纸)。

生命中写下3件令我感受到沮丧悲伤难过的事,所以我对我的生命做了什么决定。

为我星期四的人生许下承诺宣言,我承诺创造的是,我冒险的是。

生命中我要证明我对的是(半页纸)。

照顾 buddy(课程中的同学)。

完成这份作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暴露自己内心私密的弱点的过程,看题目的一些词语,直击心灵:镜子、要求爱而被拒绝、半途而废、孤独体验、沮丧悲伤、人生承诺宣言、生命中证明我是对的……当你把这些写出来,就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群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面临一个权威老师,盲从一些规则,很容易被控制。有一部电影叫《浪潮》,里面清楚的讲述了一群人如何在一周内被精神控制的过程。

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文格尔,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2. 突破精神控制,从“自我接纳”开始

学会自我接纳,才能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中跳脱出来,

要进行独立思考,就需要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来自于“自我”的存在。

很多人被控制,就是失去自我,过于追求别人眼中的自己,逐渐陷入封闭状态下的导师控制的集体意识状态,渴望获得这个集体的认可,做出一些讨好集体的行为。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自我”的独立存在,简单说,就是接纳“自我”,不管这个自我是多么的不堪,也需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客观存在,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弱点,没有必要去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我们可以有对更好的自己的追求,但是不需要强迫自己在当下就是完美的人。

能接纳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或感到内疚与不安,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自发、坦率、真实,就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

3. 保持开放心态,持续获取外部能量

如果一个课程培训,是禁止学员告知亲人朋友,禁止传递外界信息,多数是有问题的,有了这个常识后,至少减少一半的被控制风险。

这种课程的培训过程,也是一幕“控制戏”上演的过程,导师扮演了那个控制者(胁迫者),学员成了被控制者,封闭空间,成为一个胁迫者吸取被控者能量的空间,要理解这个控制过程,可以看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一位全程参与过这类课程的朋友和我聊他的感受,之所以当时能跳脱出来,是他以第三方视角来看这个过程,在完成课程导师作业的时候,他同时在每个晚上从更高视角审视这个课程,思考自己和群体的变化,思考导师的引导,冷静的分析思考,让他能够脱离这种控制,没有去拉更多的人参与。

因此,破解这类课程的精神控制,就需要突破课程规则,从更高视角看课程培训,通过与外部的沟通交流,认清课程本质,脱离控制。

一位曾经做过这类课程导师的大叔,在回忆他的培训经历中,表明有三种人不太容易被控制,分别是:教师、医生、律师。共同点是这三种人,相对学识更丰富一些,独立思考能力更强,更会分析,就不太容易入戏。

知难行易,如今,这类课程因为以为投资人的去世,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相信可以被更多人认清课程背后的敛财本质。

其实,不仅是课程,不少群体,都存在类似精神控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推荐一本书《自我本质》,有助于读者更清楚的认识自我。

公众号作者:BLUES(兰军),深圳梅沙科技合伙人,原迅雷产品总监,腾讯、YY语音高级产品经理,公众号ID:bluemidou,原创8年公众号,写了700多篇文章,真实的记录工作、生活与反思,共同成长进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井妈说爱/快乐心理学创始人井立霞教授简介井立霞:爱可以化解一切问题。2016年,由快乐心理学创始人井立霞教授创办的"井妈说爱"培训课程体系正式运营。曾经通过快乐心理学征服了许多家长的井立霞所创建的"井妈说爱",又会有哪些特色呢? 记者:井教授,您这次创办的井妈说爱,是一个怎样的节目? 井立霞:井妈说爱这个栏目,突出了爱这个字,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爱也是一切问题的答 jvzquC41yy}/onnrkct/ew43hoqol~o
1.心理保健师培训课程8、希望自我身心成长的人士——这类人士总是会在这个课程中让自己的自我价值不断的提升,从而能够目标明确力量充足地迈向自己今后的人生更加成功快乐。 9、关注孩子教育、希望提升亲子关系的人士——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中有很多的概念和技巧能让关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家长收获到特别的礼物,让家长们在与众多互动学习中,可jvzquC41yy}/jxzzwg4dqv4p{1qfeqjpi/>67<590jznn
2.个人家庭职场幸福之道企业内训课程定制《幸福人生系列课堂》—个人、家庭、职场幸福之道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堂前言】 到底什么是幸福人生?究竟怎样的人生称得上是幸福呢?我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4. 受害者的心态——嗔恨心 5. 隔膜的建立——怀疑心 6. 痛苦的情绪——追求绝对公平 7. 难舍的习惯——追求绝对完美 jvzquC41yy}/eqnpcnkbtwnpi0io1z~pz1763A590jznn
3.建筑专业课程学习总结10篇(全文)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施工组织管理3个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素质平台课程+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核心技能培训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模块化、动态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o5q9uq~<0jvsm
4.ATM产品销售技巧培训课程学员培训后感言哪里有培训网ATM产品销售技巧培训课程学员培训后感言 二组傅春建。经过一个上午的培训,认识到做销售要有干部的心态,学会用总裁的岗位思考问题,要用目标导向不能资源导向,不然就会浪费时间以及费用,要学会细化自己的客户、产品、时间、流程、人员、渠道、关系,要突破自己以及公司的瓶颈。销售需要讲究及时、jvzquC41yy}/pu~rz0ipo8kzwt`fnyckn53;B:50jznn
5.(第六期)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招生简章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认证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联合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以及北大、北师大等高校领域内知名专家共创研发,全新打造“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体系。 课程分为“初级基础班、中级实践班、认证班”三阶。 jvzquC41yy}/u|x0vuooiqzc0gjv0ls1kplp1:5761=3;>3jvo
6.《2021年身心健康系列培训之心理疗愈管理师》技能学习班(第二期)招生简章---课程收益--- 1.获得上海交大医学院培训证书 2.获得继续医学教育II类学分5分 3.接受最新公布心理诊断标准培训,与时俱进 4.参与培训学员将都可申请加入交大医学院校友会,拓展人脉 ---部分讲师介绍--- ---开课信息--- 开班日期:2021年11月13日(暂定,开班时间根据疫情情况而定) jvzquC41yy}/uqxow0kew7hp1okdjrsc1ktgq862:2535<80jvs
7.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稿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稿范文5篇今年年底还计划组织1次全市中小学校长、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的专题培训,稳步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和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同时还邀请全区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大学的杨新国教授牵头,制定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分别获取心理健康教育A证和B证的系列培训课程和考核要求,2021年起系统开展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AjvzquC41yy}/z~jzkng/exr1hyt0lrfpij{b|8h:;5;427mvon
8.教师的心理培训(精选5篇)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85;49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