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在机关工作,从一名普通科员开始,做过股长、乡镇的副镇长,县属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后来被提拔为发改局的局长。弹指一挥间,我已经担任正科级领导实职十年了。看到我的同学,已经成长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但好消息是我最近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了。这是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的描述。
在县级机关,对于多数人来说,能够成为一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其实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在全县1000多名公务员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有这个幸运。毕竟县级机关的机构规格就那么大,要想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对于多数人来说几乎要用一生的时间。
在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规定没有实施之前,公务员的晋升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种途径,正科级干部既可以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也可以晋升副调研员,副调研员相当于现在的四级调研员,但职数规定比较严,非领导职务只占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多数非领导职务是由退居二线的领导职务转变而来的,一般的正科级干部要晋升到副调研员,难度不亚于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
2015年,国家为了解决县以下公务员的职务晋升空间小、待遇得不到提高、乡镇留不住人才的现状,中央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
根据这个意见的要求,在公务员法规定的制度框架内,保持现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晋升制度不变,建立主要依据任职年限和级别晋升职级的制度,发挥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待遇方面的作用,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第一次明确了职级晋升的含义,公务员第一次有了职级这个词语,但这个制度的适用范围只是县以下机关的公务员。
这个意见实行以后,公务员的晋升实际有三种渠道,一是领导职务的晋升;二是非领导职务的晋升;三是职级的晋升。其中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晋升,是公务员法架构的制度性安排;职级的晋升是在公务员法制度安排之外,对于县以下公务员的一种特殊的安排。
按照制度安排,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从晋升的条件来看,主要是根据任职年限和级别来确定职级。比如从正科级晋升到副县处级,必须任正科级或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十九级。
假如一个公务员从22岁开始参加工作,从办事员晋升到科员需要8年,从科员晋升到副科级需要12年,从副科级晋升到正科级需要15年,从正科级晋升到副处级需要15年,总计需要40年的时间,即使是从科员起步也需要32年,如果要晋升到正处级还需要15年,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多数人最多只能晋升到正科级。
按照新的职务职级并行规定,公务员的既可以晋升职务,也可以晋升职级,这是两条并行的晋升通道。以题中的这位朋友为例,担任了十年的正科级领导职务,但一直无法晋升副县处级领导职务,但至少他还可以晋升职级。
按照职务和职级的对应关系,正科级领导职务对应的最低职级是二级主任科员,一级主任科员是正科级领导职务对应的最高职级,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或是二级主任科员满二年以上,就有机会晋升一级主任科员。
由于一级主任科员有一定的任职比例限制,比如在县乡机关中,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不超过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数量的60%,其中一级、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一级至四级主任科员总数的50%。也就是说,一级、二级主任科员的比例只有25%,其中一级主任科员的比例只有12.5%。从比例规定来看,一级主任科员属于县乡机关中的稀缺资源。
作为机关中的正科级领导实职,如果无法晋升领导职务,唯一的途径就是晋升一级主任科员,只有晋升一级主任科员,才有机会晋升四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正科级领导职务能够晋升为三级调研员就算是职级晋升的天花板了,实际能达到天花板的只有极少数人,多数人能在一级主任科员岗位升办理退休,已经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