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刑事诉讼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刑诉法学高级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第一期“刑事诉讼法学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内容开展线上授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二、
培训方式
三、
课程安排
特别提示:本次培训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直播时可回答学员提问
总学时:16学时(45分钟/学时)
课件将制作成专题材料,供培训班学员学习参考
四、
举办单位
指导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六事业部
五、
参会对象
六、
报名缴费
(二)报名方式
(三)本次研修班研修费用为980元/人。如学校集体组织参会人数达10人以上,可按880元/人。
1.对公转账
账户名称: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
银行账号:110060149018170009965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
七、
结业证书
参训学员按照规定完成培训课时,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电子版“结业证书”,证书中注明培训课程名称及学时,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八、
联系方式
1.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
刘小勇:010-63385321,18132538866
马金埊:010-63385091,13699224764
(发票事宜)
2.北京大学出版社
附件:
1.第一期“刑事诉讼法学网络培训班”报名回执表
2.主讲嘉宾简介
3.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附件
第一期“刑事诉讼法学网络培训班”报名回执表
[复印有效]
附件
主讲嘉宾简介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证据法协会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检察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安部执法监督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理论、法学方法。在程序价值、诉讼构造、程序性制裁、刑事诉讼模式、辩护、证据理论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理论贡献。出版《刑事审判原理论》《看得见的正义》《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刑事辩护的理念》《刑事辩护的艺术》《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近二十部著作。
熊秋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挂职)。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检察学会检察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和司法制度。在辩护制度、刑事司法国际准则、量刑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改革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刑事辩护论》《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刑事诉讼法学的新发展》等著作。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度CCTV中国“法治人物”评选获奖者。担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际证据科学协会理事,受聘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等,并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担任兼职教授。
已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刑事诉讼权能的变革与发展》《程序正义之路》《检察监督职能论》《审判监督程序论》等多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如《刑事诉讼法学》《量刑程序改革理论研究》《公民参与司法研究》等数十部。
汪海燕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人才计划、“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曾挂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
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下属事业单位,由学会和武汉大学合作共建。培训中心秉承“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依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系全国高等学校、覆盖众多学科和管理领域”和武汉大学百年老校“名师英才云集、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为教育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团体提供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如有集中面授需求,请于培训结束后联系工作人员,中心可安排专家讲座、岗位实践和现场教学等培训环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为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著名翻译家、思想家严复曾任译书局总办。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坚持立足北大、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社模式,坚持“教材优先,学术为本,争创一流”的办社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3年获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4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批颁发的“全国先进高校出版社”称号。2009年获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和学术著作,有很多被列入国家级、部委级规划,居于高校出版社前列。
近年来,北京大学出版社在继续出版精品高等教材的基础上,还在教育信息化服务方面大力尝试,依托北京大学在教育信息化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移动学习、微课慕课、教学APP、增强现实(AR)教学、虚拟现实(VR)教学等方面都成立了专门团队进行研发,并已经成功生产出不少开创性的教学产品,例如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博雅教学平台、巧课力APP、“互联网+”教材、“融媒体”教材、VR教学产品等,全方位地为高校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服务。
另外,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大力发展师资培训,近年来已为几万人次提供各类培训。北京大学出版社已经由一家单一的出版社变成了一家综合性教学服务提供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学术立会 服务兴会 规范办会 创新强会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