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干不动、80后留不住、90后懒得干,汽修行业陷入“用工荒”,缺人成常态,部分小型门店用较高薪资“挖人”,而大型汽服连锁平台则尝试与技校联手走产教融合之路破题。
01
高薪也难招工人
“诚聘汽车维修工若干,学历不限、经验不限,底薪+提成,每月平均工资4000~7000元……”这是重庆渝北区一大型汽修门店在线上招聘平台发出的“招贤令”,但面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该门店两周内仅招到两名技师。
“现在招人太难了。”该门店的负责人李东告诉记者,该店有近2000平方米,洗车、保养、维修等工位加起来有24个,但门店目前仅有7名维修工人,“我们在所有线上招聘平台都发出了招聘公告,仅有8人到店应聘。”李东坦言,目前,汽修行业最缺的就是中级维修技师,其次就是“大师傅”和洗车技师。“我们曾开出保底6000元的薪资条件来招聘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各类汽车维修的中级技师,用月薪过万的条件来招聘‘大师傅’,都没能如愿。”
“以前汽修行业因为开不起高工资而招不到人,现在是高薪也难招工人。”李东表示,汽修行业缺人已经成为常态。
02
招工难背后的“用工荒”
“汽修行业‘用工荒’早在2010年左右就初现端倪,如今是越来越明显。”重庆北岸聚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熊佳瑶认为,蓝领工人供给不足是导致行业“用工荒”的根源所在。
“随着60后相继退休,加上低生育率、互联网行业冲击等因素,使蓝领工人出现了巨大缺口。”熊佳瑶说。
天猫养车财富东路店店长徐磊则表示,“招工难”实际上是招到符合门店发展所需、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很难。
徐磊之前做过的市场调查显示,重庆市目前有一万余家汽修店,每个店的中级技师与“大师傅”占比不超过10%,并且很少有技师在同一家店工作3年以上。“这就让汽修店面临工人素养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的境况,导致企业效益不佳,进而影响工人收入,从而出现‘用工荒’。”
03
产教融合补齐人才短板
“我学的汽修专业,大二的时候在修理厂实习过,一毕业就来到汽修店工作。”今年21岁的李红现是重庆两江新区一家汽修店的洗车工,他告诉记者,尽管是汽修专业出身,但正式上班后还得从基础学起,“学校教的偏理论,与实际操作有很大差距”。
该店负责人表示,店里新招了5名汽修专业的实习生,在学校学习了2年,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些连工具都认不全。
如何把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填平是校企双方共同思考的问题。重庆多家职业学校的老师坦言,尽管不少企业与学校联手,但目前大多数融合仅停留在学校为企业推荐实习生、毕业生的阶段,企业并未参与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产教融合只有发展到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阶段,才能补齐人才短板,即企业根据需求为学校教育提供教材、师资等支持,让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并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和发展平台。
这一观点得到多家汽修服务公司的认可。徐磊表示,基于门店发展的考量,今年他们与多家职业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门店为学生提供实操场地,并指派相应的技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则根据门店需求,推荐学生前来实习、工作。
对此,有专家表示,“招工难”是各行各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当前,以产教融合培育人才的方式在制造业已初见成效,并向纵深方向迈进。对于汽服行业来说,深化校企合作,以“共建共育”的方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将是行业“解”人才之“渴”的有力手段。
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如何破题?
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了解一下
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微等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意见》明确,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发挥企业培养主体作用,推行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各类企业可采用举办培训班、集训班等形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管理手段,按照“一班一方案”开展学徒培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
培养哪些方面?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之急需和企业未来技能需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积极应用“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
加大企业生产岗位技能、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安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常识、创业创新、健康卫生等方面培训力度。
培养主体职责由谁承担?
企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所在企业承担。
企业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质量考核标准等内容。同一批次同类职业(工种)可签订集体培养协议。企业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应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
郑州17家技校走进企业谋划“定向班”
9月14日,河南郑州市“万人助万企”第八工作组组长单位、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郑州技师学院等17家技工院校负责人赴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区上门帮扶,为企业和技校良好对接搭建平台。
“郑州18所技工院校设有100多个主打专业,门类比较齐全,欢迎企业深入院校开展‘订单班’‘定向班’,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中级工、高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和6000元补贴……”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马寨工业园区是省定产业集聚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整个片区产生税收5.5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41家,从业人员2.5万人。
郑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耀表示,郑州市人社部门将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助推校企充分建立联系,加深联络沟通,积极探索合作办班、定向培养等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使技能院校专业与时俱进,新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技能培训更符合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资源互享、发展共赢。
陕西今年高职计划招生16.4万人
9月11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陕西省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教育部下达我省高职招生计划16.4万。高职扩招补报名时间为9月29日至10月9日,10月30日之前完成考生录取报到。
据悉,今年我省高职扩招招生对象为:具有陕西户籍或在陕务工满6个月(提供务工合同)的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重点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群体。
此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就业市场,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各有关高校要开设就业创业课程,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落实同等待遇,推动高职毕业生和扩招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北京今年将培养1.1万名“新学徒”
新型学徒制让“师傅带徒弟”这一古老的沿袭在首都大地注入新活力,产生新故事。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员工素质得以提升,持续培训意愿增强。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173家企业、69家培训机构参与了学徒培养工作,为19819名学徒建立了学籍,在十大高精尖产业、生产服务业等领域的305个工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今年,北京市将培养1.1万名企业新型学徒,其中,上半年共启动5046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下半年还将培训5000多名企业新型学徒。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工种、培训层级与首都功能的契合度,紧盯重点行业推进,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深度和广度,开展质量督导,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