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精品课录制技巧初探
贞丰县第一中学 王文坤
[摘要]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应对因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到校上课问题,实现停课不停学,教育部于2021年8月首次印发“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国遴选优质精品教学课例。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实基础教育学段各学科精品课课例,2022年9月教育部又举行了精品课遴选活动。两次的精品课录制我都积极参与并取得显著成绩,也参加过一些经验分享活动,现将两年的录制经验技巧梳理总结,与广大教师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精品课 录制技巧
[研究现状分析] 虽然高等学校前几年就开始举行精品课的制作活动,但录制的方式方法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实录,而基础教育精品课是没有学生参加的,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异,可以直接借鉴和参考的文献并不多。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的提出和举行今年也才是第二届,本人通过知网、万维等学术论文网站查阅,针对基础教育精品课录制方法的参考文献更是少之又少。
基础教育精品课是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风采的精品课例。所以,从课件的制作,教学设计,特别是微课的录制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精品课制作要求”进行。但由于视频的录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较高,虽然已经举行了两届,但大多数教师在录制过程中任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总结经验,提高制作水平,本文将从课前录制准备,课程录制细节,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助力广大教师精品课微课制作更加精品化。
一、课前录制准备
(一)制作内容的选定
由于基础教育精品课去年已举行过一届,部分版本教材的章节的精品课案例已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展播,为了使精品课案例覆盖更多版本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已有的内容不重复,参赛教师应从给出的学科知识节点选择授课内容,设计教学,制作课件,撰写学习任务单,拍摄必要的实验演示,最后集结成微课视频,通过逐级遴选的方式参加教育部的精品课遴选活动。
(二)教学详案的设计
在选择好录制课题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收集与所选课题有关的教学资源,设计好详细的教案。教学设计应至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例研究成果,着重分析本课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包含必要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体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教学课件的制作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精品课要以微课形式呈现,即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呈现授课教师画面。对于课件,活动要求教师在应用统一模板的基础上,结合讲授学科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但在PPT中使用的中、英文字体、字号、每一段的文字数,都应严格按照所给模板要求来设计。并注意PPT中设计内容不能超过模板上下边沿,真人出镜的右边部分,人不能遮挡PPT中的图文。文字颜色与背景对比明显。文字适中,不要呈现过多文字,建议字号不要小于20号,避免过多的转场动画。在2021年2022年部级精品课评审标准中,涉及信息化媒体资源的评审指标包括:教学过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技术规范中要求资源完整规范提交,教师讲解、实验要与多媒体演示切换适当,布局美 观,声画同步;课件、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信息完整、格式规范;资源引用注明出处。
(四)录制前准备
(1)着装准备
精品课微课是展示新时代教师风采的重要载体,录制前首先应适当化妆,保证录制画面中人像的清晰和美观大方。注重服饰的选择和搭配,避开服装logo标识、不穿细条纹黑白相间的衣服、不穿戴有亮片反光的服饰、不穿纯黑纯白色、荧光色的服装、裙装上下分体、连体要有腰带。饰品:不应有反光饰物,多带几身衣服现场调换。总体搭配大方得体。
(2)团队磨合
精品课微课的拍摄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好的工作,所以录制前,录课老师应积极和拍摄人员充分的沟通磨合,了解录课老师的大致授课环节,拍摄人员适时配合老师的授课需求。力争一次录制完成。
(3)音视同试
准备好必要的86寸以上大屏、录像设备和调试好灯光效果后,拾音器的领夹麦克风尽量隐藏于服饰中。并试录一段后,才开始正式录制。
二、课程录制细节
(方案一):真人出镜拍摄
(1)画面曝光
拍摄时尽量使用手动光圈对曝光进行控制,减小画面反差,并根据现场光线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曝光主体建议以教师为主,兼顾大屏画面。避免人像过黑。
(2)拍摄过程
用三脚架固定录像设备,保证录制大屏水平,画面不要发生倾斜,画面清晰稳定无抖动。同时要避免画面出现几何失真。
(3)声音采集
声音的采集建议使用专业拾音器,并尽量将麦克风隐藏于服饰中。保证录制现场有没有环境音干扰(空调、汽车喇叭、装修、上下课铃声等等),所有拍摄现场人员的手机调整为静音(不能震动)。现场录制声音环节出现问题必须现场重录。
(4)录制时长控制
录制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控制好授课时长,按照文件要求,单个微课视频时长:小学10-15分钟、中学15-20分钟。微课视频应包含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且片头中文字信息包括: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名、主讲教师等信息。
(方案二):绿幕抠像+PPT讲解拍摄
在录制的两个拍摄方法中,条件允许的话,首选方案一拍摄。但是,在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如果没有86寸以上多媒体大屏,也可以使用绿幕抠像+PPT讲解拍摄,其拍摄注意细节也和方案一大致相同。但注意在拍摄人像视频时,应注意背景的平整,服饰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避免后期抠像时,人像边沿模糊或有绿色斑点。
三、 视频后期编辑处理
(一)视频剪辑
为了让拍摄的精品课成为流畅性强、连贯性好、授课主题明确,并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精品微课,参与课程设计或授课的老师要参与视频剪辑环节。在进行视频剪辑时,要适时进行摄像机画面与PPT资源的切换,避免授课过程一镜到底,单调枯燥。切换时间点:突出重点内容、替换效果不佳画面、内容重点转移。拍摄组在后期编辑中要把拍摄的精品课课堂教学录像素材进行筛选、取舍和剪辑。
(二)音画切换
确保主讲人和插入素材(音视频)的声音大小平稳适中,避免切换前后出现声音忽低忽高的现象,且要与片头声音在音量上保持一致。如声音效果不佳或内容有误,务必再次录制,在后期剪辑时一并处理即可。
(三)实验视频资源使用
微课视频中如有实验内容,可提供实验视频。实验视频应为微课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的现场视频。实验视频应多角度清晰呈现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讲解、演示的画面及相关实验现象,可简单介绍实验目的、设计思路及创新点、实验原理、教学装备与教学融合性分析等。
(四)格式要求
视频的剪辑完成后,最后的输出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因视频输出格式与文件要求格式不符,那就前功尽弃了。格式的输出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设置: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具体参数的查看和设置,可借助视频处理软件:mediaInfo(免费)格式工厂(免费)进行编辑。当然,若能够用更加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
(简称pr)进行视频剪辑和输出处理,画面清晰度和稳定性会更理想。
结束语
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录制是一个特别考验教师综合素质的工作,需要通过前期的课件制作、教案编写、导学单、作业设计等准备,团队合作,多方的沟通、拍摄人员精心的拍摄、后期的编辑和处理,才能使精品课更加精品化。这项工作,既考验教师专业素养,更考验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了更好的录制精品课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积极地去探究新的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广大师生共享国家优质、精品教育资源。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双减”政策。
参考文献:
[1]杜娟,《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课件设计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3,第3期。
[2]杨 辉,《浅析精品课的录制方法与技巧》,凯里学院学报,2021-12,第29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