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甘、微苦。【成份】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白芍、制何首乌、丹参、车前草等。 【功能主治】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作用。【包装规格】每袋装5g。【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日4次,6、12、18时各服1袋,22时服2袋,每日最大服用量8袋;也可另定服药时间,但两次服药间隔勿超过8小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苦。【成份】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清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黄连、白芍、 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SCr<2mg/dl) 脾虚湿盛证出现的蛋白尿,兼见水肿,疲倦乏力,畏寒肢冷,纳少等。【包装规格】每袋装10g。【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为2个月。
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或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成份】本品活性成份为钆喷酸双葡甲胺。辅料:葡甲胺、喷替酸、注射用水。【适应症】用于诊断,仅供静脉内给药颅。用于脑和脊髓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磁共振成像(MRI)。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特别提供下述诊断信息:用于证实或排除肿瘤、炎症和血管病变;用于确定这些病变的扩散和边界;用于区分病变的内部结构;用于评价正常组织和病理性改变组织的循环状况;用于区分治疗后的肿瘤和瘢痕组织;用于确认手术后复发的椎间盘突出;用于结合解剖学的器官诊断进行肾功能的半定量评价。【包装规格】(1)10m1:4.69g;(2)12ml:5.63g;(3)15ml:7.04g;(4)20ml:9.38g【用法用量】用法:必须遵守磁共振成像的常规安全规定,如禁用于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植入物携带者。本品仅供静脉内注射。新生儿(<1个月)和婴幼儿(1个月-2岁)由于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只有在进行仔细的评估后才可以在1岁以下患者中使用。新生儿和婴幼儿所需的剂量应当手推给予。用量:应尽可能使用最低批准剂量。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成份】本品活性成份为碘帕醇。辅料:氨丁三醇、依地酸钙钠、盐酸、注射用水。【适应症】神经放射学:脊髓神经根造影,脑池造影和脑室造影。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造影,心血管造影,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周围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大脑动脉、周围动脉及腹部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检查中增强扫描。关节造影。痰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注:各适应症具体推荐浓度和剂量,详见“用法用量”【包装规格】(1)50ml:18.5g(I);(2)75ml:27.75g(I);(3)100ml:30g(I);(4)100ml:37g(I)。【用法用量】根据不同X线检查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与剂量。给药剂量和速度根据给药途径、临床问题、检查种类、采用的技术、检查的身体部位、使用的设备、以及年龄、体型大小和患者临床状况(肾功能、心输出量、左心室功能等)而有所不同。所用碘浓度和容量通常与放射领域当前使用的其他X线碘对比剂相同。和所有对比剂一样,应采用能够获得充分显影的最低剂量。给药剂量按以下方式表述:总用量(mL),单次注射时、或每公斤(kg)体重(特别是儿童用药)。
本品为棕褐色的溶液,味微甜。【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右旋糖酐铁,是重均分子量(mw)为5000-7500的右旋糖酐与氢氧化铁的络合物。辅料为:蔗糖、柠檬香精。【适应症】用于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包装规格】10毫升:50毫克(铁)。【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50-100毫克(以铁计),一日1~3次,饭后服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鼻衄等症。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理气调经;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成份】九龙川、木香、广西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大皂角、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辅料:乙醇。【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包装规格】每1毫升相当于饮片1.08克,含薄荷脑57.7毫克、樟脑57.7毫克。【用法用量】用药棉蘸药液轻搽患处;重症者用药液湿透药棉敷患处1小时,每日2~3次。
本品为浅黄棕色至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而清凉。【成份】白芷、大皂角、桂枝、木香、莪术、五味藤、豆豉姜、千斤拔、朱砂根、羊耳菊、枫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辅料:乙醇。【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伤风感冒,头痛,肚痛,心胃气痛,冻疮。【包装规格】每1毫升相当于饮片1.08克,含薄荷脑57.7毫克、樟脑57.7毫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2毫升,一日2~3次,小儿酌减;外用取适量,搽患处。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急慢性扭挫伤、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浅黄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成份】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苓、土茯苓。【功能主治】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风瘙痒,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包装规格】每粒装0.5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微苦。【成份】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苓、土茯苓。辅料:淀粉、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功能主治】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规格】每片重0.62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功能主治: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味苦。【成份】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毛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包装规格】每粒装 0.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功能主治:清利肝胆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不舒,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口苦尿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退黄。用于急、慢性肝炎。
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黏稠液体;气芳香。【成份】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功能主治】疏肝补脾,缓痛止泻。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肠鸣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常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脉弦、苔薄白;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见上述证候者。【包装规格】每粒装0.6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疗程21天。
功能主治:泄肝和胃,行气止痛。用于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疼痛、饥后尤甚、泛吐酸水、食欲不佳、心烦易怒;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功能主治:益肾,填精,补血。用于身体虚弱,真元不足,小便频数。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味微苦。【成份】酸枣仁(炒)、五味子、远志、首乌藤、丹参、石菖蒲、知母、甘草、茯苓。【功能主治】养血安神,清心除烦。用于心烦不寐,怔仲惊悸,梦多易醒或久卧不眠。【包装规格】每粒装0.5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功能主治:养血安神,清心除烦。用于心烦不寐,怔忡惊悸,梦多易醒或久卧不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疮疡热疖。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祛风通窍。用于治疗慢性鼻炎引起的喷嚏、鼻塞、头痛、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中风(脑血栓)恢复期(一年内)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型急性咽炎,症见咽痛、充血,咽干或具灼热感,舌苔薄黄。
功能主治:清热通淋,止痛排石。用于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属热淋证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肢体不适。
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咳、祛痰。用于风热侵肺引起的口干作渴,咳逆痰多及支气管炎咳嗽。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周身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