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工龄分为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劳动总的工作时间,也就是在不同单位所有工作时间的总和。连续工龄是指职工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可以连续或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工龄大于或等于连续工龄。
(一)上山下乡知青的工龄计算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听过上山下乡的不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国家还将这部分群体分为“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这两者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原户籍的不同进行的,原户籍为城镇户口的称为“下乡知青”,农村户口的称为“回乡知青”。
(二)离职又重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
1998年,国家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中规定,职工辞职和辞退前的工龄与重新就业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自动离职人员的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自动离职一般是指工作人员不向单位打招呼,未办理请假或辞职手续,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
(三)从非公有制企业录用人员的工龄计算
不过这点现在有所改变,福建省在2016年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从非公有制单位和临时工中招聘工龄计算等问题通知》,只要能够提供原始合同并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2005年及以后实际工作并缴交养老保险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当然,影响工龄的文件和政策非常多,不同工作、身份也对应不同的政策,所以没办法一一列举。
(一)影响工资水平
在企业中,正常都会有一个工龄工资,并且一些企业还会针对不同工龄的员工有一些福利,比如股票期权等。
而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也是会直接影响工龄工资或者薪级工资的。同时,现在公务员的职级并行也是和工龄有关,而事业单位的职称晋升也是需要一定工龄的。
(二)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工龄和缴费年限是相等的。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养老保险改革以前,退休后的待遇可以很直观地从工龄中体现出来。
而在养老保险改革以后,机关和企业的养老金计算方式统一了,虽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还是和工龄直接挂钩的。按照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工龄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三)带薪休假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是享受年休假的,并且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可以看出,工龄越长的年休假也越多。
(四)医疗期
我国《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规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医疗时,可以根据本人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不同的医疗期:
(五)经济补偿金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时候,有一些情况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年限越长补偿金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