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讨论稿)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人人通空间

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深入开展,依托贺兰县“互联网+教育”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双示范县契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教师队伍的提升发展和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扎实有序地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及区市县级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现状

1.基本情况。学校于2017年投入使用,现有23个教学班,1139名学生,63名教师,专任教师42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自治区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8人,凤城名师、贺兰名师各1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4人,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各1人。

2.基础设施。学校各类功能室齐全,室内外活动场地充足,网络畅通,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管理原则,以云网为背景,充分运用学校常态化多媒体教室、互动教室、微机室,努力尝试集教、学、研、管、育等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

(1)自治区标杆校项目:已经建成智慧教室5间在线互动(自动录播)教室8间、智慧书法室1间、机器人及无人机创客室1间、微媒体中心(微课制作中心、校园电视台、非线编辑)1间,这些项目已经在建设运行之中,各项准备、培训工作已经开始。

(2)人工智能项目:人工智能(方略全息盒子)教室(自动录播及智慧教研)5间,预计11月中下旬全部投入使用。

3.应用现状。本着“课程育人、科技赋能,立足前沿、跨越发展”和“教师第一,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课堂主导、课程拓展、管理跟进、科研助力、服务强化”为宗旨,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的建设原则,借力自治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项目,对学校信息化工作做了整体规划,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与改进。

(1)智慧教学:打造信息化课堂,促进创新应用转型升级。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聚焦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德实“双线并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得实课程与德育课程)的“创造+”课程体系、“PRE”(准备、研学、拓展)教学模式及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等,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成为常态。

(2)智慧教研:推行网络化教研,促进教研模式变革创新。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及互联网思维,开展课例型、专题式、沙龙式、问题会诊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探索“341”(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三条途径,点上策略研究、线上叙事研究、面上模块研究和体上项目研究四个层面的一体化推进)教研模式及多维互动、协同合作的混合式教研,促进教师的深度与个性化学习。

(3)智慧德育:实行一体化推进,促进全面育人落到实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素质教育,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挖掘平台优势,尝试德育探索,通过德育课程化、家校一体化、育人完整化(如:五育并举、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4)智慧管理:探索统整式运行,促进科学精细有序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充分利用教学助手、云校家、宁夏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学校平台开发等,扎实开展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尽最大可能探索工作集成:互联网+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班级管理+学科管理+……,努力探索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5)智慧评价:尝试多元化评价,促进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立足于多元评价的实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借力“互联网+”,践行跨学科、无边界、通未来的办学思考(即顶层架构),让教师和管理者自身成为“数据脱盲者”,打造学习型未来教师队伍,促成成长型智慧家长,实现基于证据的教育形态,推行智慧评价新尝试。

三、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立足我校信息化工作实际,充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和宁夏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探索多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构建高效、便捷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和融合创新、透明高效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各个领域有效、创新应用的水平,实现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人与技术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服务师生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创新。

(二)主要任务: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现“五化、三学、五更加”,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为此,在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宁夏资源平台,构建与智慧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 五个一体化建设。

1.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逐步建成学校“智‘学’、智‘玩’、智‘创’、智‘研’、智‘读’和智‘管’六大中心,以期建成智慧互动课堂、多元化学习场景、创意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体验中心和公民教育科技场馆等五类智慧环境,体现校园活动的“深度融合”,即学校信息化工作与常规工作的有机融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体系的融合、信息化平台资源与集约化利用的融合、信息化工作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融合,信息化工作与师生发展的融合等,构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性运行支撑环境,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

2. 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等,让学习无处不在。

3. 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建设智慧学习管理系统、智慧教务管理系统、智慧科研管理系统、智慧教学管理系统、智慧平安校园管理系统、智慧资产管理系统、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其他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建设。

4. 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以省市“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省、市和学校的统一的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5.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学生智慧学习与评价系统和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体系。

四、工作重点

1.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培训。以“先培训、后实施”为智慧校园建设原则,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学科骨干教师等人员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应用模式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提高试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需要,充分班班通和云平台技术,改造和优化现行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智能化、集成化的校园管理以及人本化、效能化的教育教学服务,使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与教育教学实践和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3.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支持学生主动学习、支持教师有效教学的智慧教室环境,以智慧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4.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改革探索。按照“学校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人本化、工作业务流程化、工作流程协同化、管理数据标准化”的智慧校园管理理念,依托智慧校园的基础环境,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管理策略的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从局部信息化向整体信息化转变,实现整体规划、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5.开展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策略探索研究。依托宁夏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云校家、教学助手等技术完善教师学习空间,搭建教师平等对话、协同发展、激发教育智慧的平台;同时深入开展信息时代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策略研究,通过环境建设策略、制度保障策略,引导教师采取自主发展、团队合作等策略,促进智慧成长,以技术启迪智慧、探索促进创新,依托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五、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校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校园安全、总务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指导制订出台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达淑宁

副组长:杨冬梅    吴学峰    朱海燕

组  员:李丹阳    李雪霞    李婷婷    王  珊    杨富强

杨小梅    王  茜    任  娟    冶一慧    张玉秀

曹  娱    郑  瑶

工作职责:

(1)制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根据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4)指导各处室、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各班级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定期组织信息化业务培训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5)定期组织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建设工作。

(6)安排与做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

2.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杨冬梅

副组长:李丹阳    李雪霞

组  员:王  茜    任  娟    冶一慧    白光昕    张玉秀

茆旭莹    曹  娱    郑  瑶    王亚妮

工作职责:

(1)制订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2)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应用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3)指导学科教师开展应用工作,定期组织应用经验交流,落实各项应用工作。

(4)定期进行各学科应用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应用工作。

3.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德育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朱海燕

副组长:李婷婷    王  珊

组  员:黄  婷    付  瑜    马艳芳    马爱瑛

工作职责:

(1)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德育应用的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2)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德育应用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3)指导各年级组长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试点经验交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4)定期进行各年级试点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试点工作。

4.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后勤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杨富强

副组长:李  娜

组  员:官晓琴    马晓霞

工作职责:

(1)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后勤管理的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2)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后勤管理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3)负责建立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指导各年级组长开展教学物资配备、采购及维修实行即时网上办理,落实后勤智能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4)定期进行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5.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技术维护小组

组  长:吴学峰

副组长:李雪霞

组  员:马  仙    王  莹    祁  璐    刘  静    陈  悦 杨云云     杨  艳

工作职责:

(1)负责草拟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维护工作方案。

(2)负责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3)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平台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4)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5)为各学科、年级组开展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

6.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智慧办公及档案资料工作小组

组  长:杨冬梅

副组长:吴学峰    朱海燕    杨富强

组  员:李丹阳    李雪霞    李婷婷    王  珊

工作职责:

(1)负责制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管理方案。

(2)负责制订智慧校园建设智能办公系统的规划与实施。

(3)指导各个工作小组做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健全工作机制

1.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将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联系等方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应用层次,细致做好规划,科学确立目标,切实提供保障。

2.强化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督导与考核。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科室、年级组、班级、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等部门和个人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工作的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对各科室、年级、班级或对教师工作的等级评定中,与绩效工资持钩,并做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

3.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管理制度。各工作小组要建立健全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纳入学校科学规范管理轨道。学校要建立如下制度:教师学生信息化培训学习制度,校园网络安全制度、学校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校园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宁夏教育资源平台管理制度、网络教学资源使用考评制度、网络教研与集体备课考评制度、智慧型教师培养模式与策略、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资源上传考核制度、录播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制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制度、智慧校园与德育工作及家校联系整合研究制度、智慧校园与后勤智能化管理制度等。

4.用好奖励机制。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先进教师(创新型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三项以上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5.经费保障。落实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需求预算,确保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的经费。

(三)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体系

1.借力培训。紧抓项目实施、专题论坛等培训契机,分层、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理论及实践的培训指导。此外,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不定期地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包括信息化教学培训,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培训等。

2.校际培训。依托银川市发展共同体和贺兰县教研联盟,与其中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开展较为深入的结对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老师观摩学习、学习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校际间应用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活动和异地网络教研活动,既能增进学校间的沟通和联系,又能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网络教研和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3.校本培训。认真分析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挖掘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信息技术资源,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培训。利用学校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方略全息盒子职能评课系统等,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网络集体备课、视频直播教研、混合教研、远程协同教研等,及时发布教学课例,热情参与教研话题讨论、分享个人教学心得,同伴互助促进自我专业提升。

4.层级培训。通过对培训活动中涌现出的信息化教学能手的宣传和奖励,形成推动全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积极氛围,使培训由信息技术教师到学科教师,由青年教师、骨干培训转向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都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

5.开展聚焦信息化课堂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师徒团队“汇报课”等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在信息技术下的说课、上课、评课的程序将教学设计及相关课件上网,并将优秀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晒课”,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学校定期集中评出优质课进行公开展示,并积极推荐参加各级比赛。

6.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每学年通过青年教师大赛活动组织一次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细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比如:微课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说课、议课、评课与辨课、网络备课、故事案例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加强学校学科资源库建设

1.创造条件组建学科网络资源建设指导小组,积极开发校本资源,收集整理各教研组、备课组各级优质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科教学资源库中,并对学科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分类,尝试建设学科基本支撑体系类资源、不同版本教材类资源、专题性资源、考试训练类资源、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与协作学习类资源。

2.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各处室、各年级、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将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资源进行汇总检查,每月公布一次,并将应用性强的作品放入学校资源库,实现校内各教师之间、校内资源库之间的资源共享。

3.建设校本优秀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将学校所有已建设的资源重新进行梳理、归类,传至学校网站以保证教师及时使用;另一方面还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以其它各类教育资源库为依托,积极搜索并整理相关学科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开展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充分支持。学校每学期要按资源库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对各年级、学科、各处室进行考核,与绩效工资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研组评选挂钩。每位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成绩也将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一项重要考核评比指标。

(五)成立学科教研指导小组

1.成立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的学科教研指导小组。各教研组要以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为教研方向,充分利用云网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为突破口,强化教师教研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提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并制定具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2.强化课题(专题)研究。各教研组要以本教研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为基础,统筹规划教研组教育科研,以PRE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核心,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学科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资源平台、电子书包、人工智能方略全息盒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有机融合的课堂教学应用研讨活动。

3.建立成长档案。建立、规范教师专业成长电子记录袋,特别是关注新上岗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他们年轻、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高的优点,整合丰富多彩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网络应用资源,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六、推进策略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是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信息孤岛,把本来互为联系的工作割裂。

(二)“领衔教研组 + 参与教研组”的推进模式

采用组团和结队的方式,以应用水平较高的教研组为核心,组建多个应用推进团队,确保多个教研组的应用水平同步提高。即:以学校信息化某一方面的应用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做法与成效的教研组为“领衔教研组”,其它一个或数个教研组为“参与教研组”,组成应用推进团队,通过这种结对互助的形式,加快提升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环境建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

(三)“有重点,分层次”的推进过程

由于各教研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在信息化应用推进过程中,要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推进工作,使得各教研组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个台阶。

面临现代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德胜实小将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逐梦潜行,创新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完善适合教师、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的网络空间,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坚定地遵循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寻路,让每一个灵动生命因智慧教育而自由舒展。

THE END
0.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处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安全防范意识等能力,进一步规范、统一后勤职工的学习培训,建好一事一档工作,结合后勤管理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jvzquC41jsi/zz0gf{/ew4kphu039=:137:;7mvo
1.8月20日下午袁新梅园长《幼儿园后勤与安全管理》培训课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5. 主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生动多样,鼓励参与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6. 主讲教师教学方式适合学员实际情况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7. 参加此次培训的收获有 知识理念技能能力情意 8. 该课程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1-2个方面) 9. 该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jvzquC41yy}/ys}0ep5y|86823;5;?3cur~
2.行政管理培训专题行政经理培训行政管理培训课程信息: ·行政管理实操训练 ● 培训对象:行政总监、行政经理、办公室主任、董事长秘书、总经理秘书、行政助理、行政主管等其它行政管理人员。 ● 课程背景: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行政管理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工作中常遇到以下问题,不清楚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明晰自己的工作jvzq<84yyy483yjkzwt/exr1|j{bp}n1zkth|qjpi0nuo
3.教师培训中心后勤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4<59?3jvor
4.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通用18篇)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后勤保障 按要求配备专用的培训教室和教师示范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如教室内要有投影设备,给授课教师提供画板、画笔、颜料、纸张、石膏几何体等。 (二)管理措施 1、严格考勤制度。每位学员应按时参加集中培训,不得随意请假或缺课。每缺课一次扣除6学分,缺勤超过五分之一课时者不予颁发合格证书。 2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8;;7
5.高校管理干部分岗分类网络培训培训对象:后勤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 主体内容:围绕政策法规解读、后勤管理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实践案例、协调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模块设置课程内容。 扫描二维码 查看具体培训内容 (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能力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培训对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副院长)等。 jvzquC41yy}/gwfgc0kew7hp1rxplnhvu1kewlfvkqt04973/2?.3>432873:7mvon
6.食堂就餐卡管理规定(精选18篇)培训制度是培训管理的基础;培训规划与计划是培训管理的导向;培训项目实施与管理是培训成功的关键,它直接体现培训的效果;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是培训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明确地规定了不同岗位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对整个培训管理体系而言岗位培训课程体系起到一个标准化的作用(在五大模块中岗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技术含量jvzquC41o0jj{rkcpyko0lto1hgoyns1iwo{jjsi|joew8=4:36857mvon
7.中华女子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国妇联干部调训轮训任务安排和妇女干部培训需求,制定妇女干部培训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干部培训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研究开发培训项目,更好地履行妇联干部培训职能,更多地满足广大妇女干部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 jvzquC41yy}/e€z0gf{/ew4zziq0kwkq136638=7234ivv
8.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六)加强后勤保障服务。 其一,落实财物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落实经费管理制度,坚持审批一支笔,收支两条线,公开了1至3月四费收支情况并报院纪检组,顺利完成了第一季度经费保障工作;其二,加强后勤供给。公务接待提倡热情,但坚持厉行节约,第一季度共完成接待多次;规范办公用品和大件物品购置。修定了办公物品申购表、jvzquC41yy}/rrsfc0ipo8jkenbpp4iqpm{wxqpipjg872888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