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教育云平台基础应用软件系统

大班美术综合活动:时光隧道

镇江市实验幼儿园   薛云

活动背景:

大班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一段时间他们对迷宫书非常感兴趣,总喜欢几人聚一起顺着弯道用手走来走去,还不停的讨论,哪个最有趣。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发现他们都知道迷宫有起点和终点,并且从起点到终点的路途中会有许多的弯道和陷井,我想如果让孩子试试自己学着设计迷宫,他们会从中体验到更多创作的快乐,于是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会大胆勾画曲线。

2.逐步体验成长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侯和长大的照片

2.彩笔和大白纸

3.由动物(小蝌蚪、毛毛虫等)图片及成长变化制作的迷宫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小时侯和现在照片的比照,了解成长的变化。

师:你小时侯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你又是什么样啊?

总结:小时侯我们……现在我们……

二、通过认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了解时光隧道。

1.通过小动物,认识时光隧道。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几位小客人,你们看他们是谁呀?

小动物刚刚出生,还没有长大,这可怎么办?(别着急小动物有好办法。在动物王国有时光隧道,动物宝宝们只要从时光隧道里走过就会长大了。)

瞧瞧时光隧道是什么样的? (出示迷宫图)

2.请小朋友尝试通过时光隧道找到动物宝宝长大后的样子。

师:我们看到时光隧道和迷宫一样是非常复杂的,现在动物宝宝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能通过时光隧道找出动物宝宝长大后的样子吗?

三、鼓励幼儿尝试制作时光隧道。

1.师:你能用你自己的照片也画出时光隧道吗?

好!现在请你拿起你的照片和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时光隧道,然后,我们来猜一猜,找一找,看谁的时光隧道最有趣,最吸引人。 (小朋友开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制作好后,互相交换玩一玩。

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

1.怎样画时光隧道才有趣?

师:你觉得怎样画时光隧道才会有趣?

总结:画好多条路,路还要画的弯弯曲曲,这样别人走的时候必须转来转去的才有趣!

2.怎样的时光隧道会更有趣?

老师可以提示幼儿讨论,想出很多新的方法:

例:多画几个入口,增加岔路。

活动反思:

“时光隧道”这一活动是立足于近期班上幼儿热衷于玩迷宫游戏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引起了幼儿的浓浓兴趣。同时,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设计隧道的水平差异很大,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原有经验,并产生提升自己经验的需要,使自己设计的时光隧道更加有趣。

例如“你觉得怎样画时光隧道会有趣?”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和同伴的游戏比较发现了阳阳和毛毛制作的时光隧道虽都有弯弯曲曲的路但毛毛画的路一看就是死路,阳阳画的路有很多迷人的路所以阳阳制作的隧道有趣的多,从而产生了新问题“弯弯曲曲的时光隧道就一定会有趣吗?”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总结出来:有趣的时光隧道不仅路要多,而且还要有好多条不通的假路,并且假路不能被人轻易发现,才能迷惑人!

这次活动提醒我,应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多种形式的引导幼儿发展对各种实践活动和各种问题的广泛兴趣。

活动点评:

该活动体现了新<纲要>所倡导的理念,具体表现在:1.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能关注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有趣的迷宫设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实现了教育价值.2.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开展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将活动创新的时空留给幼儿,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笔大胆构思、设计迷宫,并生生交流互动中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创作的快乐。

改进建议:将此次活动向幼儿区域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美术操作材料,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更多创新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点评人: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王兰)

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色彩

贺家弄幼儿园   李忠萍

活动背景:

桂花飘香,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朋友们每天在桂花树下做操游戏,常常把凋落的树叶捡起,这一信息告诉我们,孩子是喜欢亲近秋天的,随着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我们慢慢走进了幼儿园的秋天,走近田野的秋天,走近果园的秋天,感受秋天的丰收和喜悦,玉米成熟了,高粱红了,金黄的谷子弯了腰……果园里,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玛瑙般的葡萄,小灯笼似的柿子、桔子,还有咧嘴的石榴、红红的大枣……秋天成为丰收的季节。秋天有盛开的各色菊花,串红,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就连常青的松柏树也会挂着有趣的果实,让我们尽情的去发现它们独特的美丽。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本节活动运用油性物质与水性物质的不相容性,用“油水分离”的手法把多彩的秋天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多姿多彩的植物和果实的色彩变化。

2.学习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秋天美丽的色彩。

3.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秋天的景色图片及树叶、果实布置成主题墙“多彩的秋天

2.课件(秋天的景色)

3.音乐歌曲《秋天多么美》磁带、录音机

4.绘画纸、白色油画棒、蜡烛、毛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的美丽

1.参观主题墙“多彩的秋天”(背景音乐“秋天多么美”)幼儿讨论:你都找到了哪些秋天的美?秋天美在哪里?

小结:金色的稻田   红彤彤的苹果  黄橙橙的梨   火红的枫树…………

2.欣赏诗歌“多彩的秋天”

3.观看课件“多彩的秋天”,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秋天。

二、学习“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秋天的美。

1.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教师出示一张绘画纸,让幼儿观察。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是不是你们找到秋天的景色?这样的秋天景色美不美?

(3)有什么方法让它变得美丽?

2.教师讲解新的方法――“油水分离”的方法,交代要求。

(1)用白色油画棒画出幼儿喜欢的秋天景色

(2)学习用毛笔蘸彩色水粉在作品上均匀涂抹,(教师形象讲解毛笔均匀涂抹的方法。)

(3)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3.(播放“秋天多么美”的背景音乐)幼儿创作,表现秋天的色彩。

三、展示与欣赏作品。

附作品:

秋天,秋天,真美丽

唱着歌,跳着舞,乐得秋爷爷到处跑!

跑到公园里,给公园增添绚烂的色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

五彩的菊花。

跑到田野里, 田里的庄稼成熟了。玉米露出金灿灿的牙齿。棉花穿上雪白的衣服,金黄色的稻子笑弯了腰……

跑到果园里, 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咧嘴笑的石榴,灯笼似的柿子……秋天成为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美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的开展,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二个要点:1、参观主题墙“多彩的秋天”、音乐《秋天多么美》、欣赏诗歌“多彩的秋天”、观看课件“多彩的秋天”,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秋天。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美。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提高幼儿对秋天色彩美的感知力,利用大自然的美景,由视觉、嗅觉、触觉刺激引起兴奋,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创作动机,推动幼儿的审美联想和创造。2、在活动中看到了孩子是有能力自主学习的。作为教师的我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本活动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来的,所以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是自主的、大胆的和富有创造力的,在表现作品时也都极富想像力,这种探究活动确实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让他们感到“我能行”。3、活动中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油水分离”的方法,让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所感受的色彩通过绘画创作来表现自己丰富的情感。

活动点评:

该教师教育理念新,思想方法民主,师生共同搜集材料布置主题墙“多彩的秋天”。共同创设环境,由此幼儿自主观察、自主构思“秋景”画面,自主探索操作体验、幼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绘画创作成功,幼儿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增强了幼儿自信,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点评人: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梅怀萍)

中班绘画活动《我眼中的春天》

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  严茗

活动背景: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在生活的环境里,学会热切地捕捉春天的脚步,感受季节带来的变化。通过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小手去抚摸一棵棵树,一朵朵花。幼儿获得初步的经验,用他们创造的符号去表现,画出他们眼中的春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扮演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运用新观念和新教法,结合春天的主题活动《春天在那里》,生成设计了这次艺术活动,户外写生《我眼中的春天》。

活动目标:

1.    享受户外写生的乐趣。

2.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到来。

3.    尝试自己创造符号来表现物体的结构。

活动准备:

1.    画板、画纸、水彩笔

2.    利用邻近小学的校园,事先联系好场地。选定较有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写生。

3.    录象机、家长自拍有关春天植物、动物、人们的情景的录象。

4.    自制电脑课件《春之声》、电脑

活动过程:

一、     请幼儿欣赏录象和课件《春之声》引入主题。

师:“你们看了刚才的录象和动画,小朋友知道这些植物都怎么了?什么季节来了”

幼:“因为天气变暖和了”“小花要长个子了”“小青蛙醒来了!它还生了许多宝宝!”“春天来了!”

二、     背好画板出发到写生地点。

师:“今天,我们出去瞧瞧春天的影子还在哪里躲着呢?”

三、     介绍写生地点----中山路小学的校园

自由漫步,边走边看。要求幼儿用眼睛看周围的景色,寻找春天的影子。提醒幼儿重点看植物,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要观察到。

师:“说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二楼花圃里的迎春花开了,黄黄的花瓣”“我发现草丛里有几朵小白花,非常美!”“我发现树上的叶子有的深有的浅,有许多刚长出来的嫩叶”“我看到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红色的小芽芽”

师:“你们观察地非常仔细,刚长出的小芽芽叫芽孢,那棵树是春梅”

四、将看到的美丽的春景画下来,自己选最喜欢的角度坐下进行写生。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耐心观察、细心表现绘画对象。(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独立选景,不跟从别人)

师:“你们观察了这么多,选一个自己认为最美地方,将你喜欢的植物画在纸上。尽量画大,将要表现的事物放大,仔细刻画(尽量想出用自己的符号去画)使画面饱满。”

一个选远景的幼儿“老师我画楼上的迎春花”

几个蹲在草丛边的幼儿“我们想画小草里的小白花”他们选择了特写。

三个幼儿已经在春梅树周围坐下,他们决定画春梅树上的芽孢。

五、回幼儿园,将作品贴到区角的墙上。邀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欣赏。

六、     评价观察仔细、有创造力的作品。

延伸:

周末,让父母和自己去公园写生,继续寻找春天。

活动反思:

传统的教学“春天”是老师出示挂图讲解春天的季节特征,让幼儿记住几个知识点。幼儿画春天也就是复制老师的范化画而已。然而,科学的美术教育方法是用开放式的绘画方法培养孩子。在我的绘画实践中,不是教孩子怎样画画,而是启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本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通过对话、漫步,激发他们潜在的观察力,触发儿童的激情,训练他们对画面的构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孩子自由地把对春天的感觉画出来。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创造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作品来。

活动点评:

传统的绘画是“你教我画”,老师是示范者,孩子是临摹者。在大多数的绘画教学中,学生都是机械地临摹,画出一个具象的物体,而谁画得最象,往往就会获得成人的夸奖。渐渐地,孩子们绘画基本功提高了,但是在他们的画纸上,再也看不到童年充满想象力的符号。在提倡新课程教改的今天,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挥发激情。在本节课的活动设置中,老师注意了要让孩子自己充分想象,用各自不同的感官、视角去观察、去发现,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美景,然后再通过画笔记录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最直观的物体,也许作品不是最工整、最完美的,但是彰显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画面内容丰富。尊重个体,开发不同模式的体验,体现了执教者新的教学理念。(点评人:镇江中山路幼儿园   戚  燕)

小班美术活动“蜗牛”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    吴纯

活动背景

雨后的天空湿润而晴朗,城市的环境显得格外清新。早晨上班时,在靠近草坪的路边看见了许多蠕动着的蜗牛,它们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慢条斯理的向前方试探、触摸,此情此境,给眼前的春天又悄悄地增添了几许生动和情趣。

“老师,我带蜗牛来了”、“老师,我也带了”、“是啊,老师上班的时候也见到很多的蜗牛。好吧,把它们放在自然角,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到了幼儿园,意外地发现被蜗牛所吸引的远不止是我一个人,在那个早晨,几只被小朋友沿途拣来的蜗牛,带着它们圆圆的壳、扁扁的身体和慢吞吞的动作,热热闹闹地走进了我们共同的话题。于是,接下来的整个上午,孩子们的注意都被几只装着蜗牛的小玻璃缸深深吸引住,他们挤在自然角狭小的空间,久久不愿散开。

------那天打开备课笔记,看见了“蜗牛”的教学活动方案,想起前一天所发生的情景,不由得会心的微笑起来,我知道,这一定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对象。故而,我选择了这只貌不惊人的“蜗牛”,作为幼儿园美术学科研讨活动的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1.喜欢蜗牛的形象,愿意在螺旋线的基础上,完整表现蜗牛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提高螺旋线的绘画技能,并用螺旋线的多种变化丰富背景、为自己的蜗牛装饰漂亮的家

3.提供与同伴共同创作的氛围,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彼此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1.环境准备:教学活动区域的墙面上一边张贴事先画好的有“草地”、有“小湖”的大色块背景,另一边张贴事先准备的“妈妈的毛线篮”图饰

2.教学准备:韵律活动 “生活动作”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音乐、及不同的操作区域中的油画棒、水彩笔、棉签画材料、彩色粉笔、铅画纸、胶水抹布等绘画、操作工具

3.经验准备:对蜗牛外型已经有所观察和了解、欣赏过童谣“蜗牛和黄鹂鸟”

开展过有关螺旋线的初步练习活动如:草地上的花、池塘里的小旋涡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螺旋线的特征

1.韵律活动:“生活动作”

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律动动作”,请把你们平时学习的生活本领都教给老师吧(在音乐伴奏和幼儿的提示下共同表演律动:“生活动作”)

2.你看过妈妈绕毛线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这个动作,并且说说毛线团有什么变化(幼儿通过“绕毛线”和“解毛线”的动作重温“螺旋线”的两种画法:“由里向外越绕越大”、“由外到里越绕越小”)

二、出示油画棒,第一次操作“绕毛线”,复习“螺旋线”的画法并提出新的要求

1.刚才我们用“从里到外越绕越大”和“从外到里越绕越小”的方法,绕出了一种漂亮的装饰线,还记得它的名字吗?(幼儿:是螺旋线)

2.墙上的毛线篮空了,现在请小朋友用桌子上老师准备好的彩色笔再帮妈妈绕一些毛线团好吗?但是妈妈们都希望毛线团要一圈一圈分开绕整齐,绕乱了用起来不方便的。(幼儿进入操作区复习“螺旋线”的画法,教师在原有的绘画经验上提出新的要求,提醒幼儿慢一点画,注意让每一圈都间隔差不多的距离)

3.小朋友们真能干,绕出的毛线又整齐又清楚,妈妈用这些线团一定能结出漂亮的毛衣,快把毛线团放进妈妈的篮子里吧(帮助幼儿张贴“螺旋线”作品,幼儿短暂的互相欣赏作品,并用“大拇指顶顶”的小游戏向同伴送去自己的鼓励)

三、观察“蜗牛”的基本特征,引出活动主题

1.你们喜欢螺旋线吗?是啊,它很漂亮。有一种小动物也特别喜欢螺旋线,它们用螺旋线做成了美丽的壳背在身上,前几天它还来我们教室做客呢,它是谁呀?(幼儿:是蜗牛)

2.欣赏童谣:“蜗牛与黄鹂鸟”引出活动主题,讨论蜗牛的特点

听,什么歌这么好听呀?(音乐声由弱渐强)?谁会唱?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吧。(师幼共同表演,引导幼儿通过模仿蜗牛背着壳慢慢爬的动作体验蜗牛的可爱)

真是太有趣了,你们喜欢蜗牛吗?让我们今天来试着画一画它好吗?

谁来说说蜗牛背了个怎样的壳?

幼儿1:蜗牛的壳很大

幼儿2:它的壳是圆形状的

幼儿3:壳上有螺旋线呢很漂亮的

那么,你们还记得它身体的样子吗?

幼儿1:蜗牛的身体是扁的,它是这样慢慢的爬的

幼儿2:我看见蜗牛头上有两个东西像蝴蝶那样的

幼儿3:我知道,是触角

3.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现在你们来当老师,帮助我画一只蜗牛吧(根据幼儿提醒在黑板上示范画)画完后请小朋友给我一个评价

幼儿1:你的蜗牛没有笑

幼儿2:你画的螺旋线很整齐

幼儿3:你没有在触角上画小球球

四、出示多种材料,第二次操作:在螺旋线的基础上绘画“蜗牛”

谢谢大家,你们一定愿意自己来试试吧,在桌子上除了油画棒,还有许多其它的材料,你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中去画可爱的蜗牛,也可以每一种材料都试试。教室的墙上有草地和小河,都是蜗牛喜欢住的地方,请你把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贴上去让大家欣赏。

(幼儿在“蜗牛与黄鹂鸟”的背景音乐声中开始第二次绘画活动“蜗牛”,教师再次提醒幼儿画出均匀的螺旋线,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提出不同的难度要求、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帮助幼儿将自己满意的作品贴在草地和小河的背景上。)

五、互相欣赏作品,再次用游戏的方法向同伴送去鼓励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蜗牛世界啊,草地上、池塘里都有小蜗牛快乐游戏的身影,小朋友们不仅用给自己的蜗牛盖好了小房子,还送给了小蜗牛不同的礼物:有的是笑眯眯的表情,有的是可爱的蝴蝶结,有的给蜗牛涂上腮红,还有一只穿格子礼服的蜗牛呢,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欣赏一下,看见喜欢的蜗牛就用大拇指去和它的触角顶一顶。

六、延伸活动:运用已有经验添画背景,丰富画面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画蜗牛,连螺旋线也画得更加漂亮了,下面,我们就再用以前学会的螺旋线的不同变化在草地和小河里为小蜗牛装饰一个漂亮的家吧。

活动反思

一、         取材于生活的教育内容,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

“蜗牛”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说也奇怪,这些貌不惊人甚至有些丑陋的小东西得到了小朋友普遍的钟爱,也许因为慢吞吞的动作;也许因为圆溜溜的外形,它们总能让孩子们欣喜地看个没完,说个没完。

历来,教育活动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越能使孩子们焕发出参与的热忱。美术活动更是如此,艺术本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又何谈创作呢?

由于对“蜗牛”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前的好几天里,幼儿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近距离观察,也因此,在我引出活动主题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十分浓厚,在二十分钟的活动后,他们又将延伸活动自发地进行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二、         目标的延续性使活动的难度得到了合理的分解

“蜗牛”是一次在螺旋线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我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层层推进的设计。

首先,活动是建立在系列的 “好吃的棒棒糖”、“草地上开满螺旋花”和“池塘里的旋涡”等认识、尝试螺旋线的活动基础之上的。起初,孩子们只能初步认识螺旋线连续绕圆圈的特点,他们绘画的螺旋线基本上停留在“乱缠乱绕”的水平上,经过系列的练习,部分幼儿开始初步具备控制自己线条的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前一部分是复习并巩固提高螺旋线的技能。在韵律活动“绕毛线”中,我们完成了对螺旋线的书空练习,接着,我们又通过帮妈妈绕毛线这一游戏巩固已有的绘画技能,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幼儿由于已经具有的基础,多数都较好地达到了要求。

由于目标的合理分解,也由于“蚯蚓”和“蝴蝶”的相关经验,幼儿在完成绘画“蜗牛”时就显得格外轻松了。

三、         活动兼顾了技能的练习和自主创作的空间

我对两次操作活动提出的目标是不同的,前一次是单纯的技能练习,在与幼儿交流中,我始终提出规范操作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也只有一种油画棒。

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转而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同的装饰,这时,我提供了棉签、水彩笔、彩色粉笔和油画棒等多种材料供幼儿选择。

最后,在延伸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幼儿不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绘画材料,在绘画的内容和区域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大的自由。

这种技能与创作空间的兼顾,不仅保证了幼儿作品的质量,同时,也使幼儿在愉悦的挥洒过程中时时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四、         较好地把握了活动节奏,使之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从律动到歌表演,音乐一直穿插在活动之中;从“绕毛线”到“大拇指顶顶”,游戏也始终伴随在幼儿左右。

两次操作活动结束后,我都请幼儿用不同对象的“大拇指顶顶”的游戏向同伴送去自己的欣赏和鼓励,第一次是伙伴与伙伴之间手指的接触,第二次则是幼儿与自己喜欢的蜗牛触角的接触。这种游戏几乎使每个小作者都得到了他人的欣赏和认可,在无形中分享着成功的喜悦。而一曲活泼诙谐的童谣“蜗牛与黄鹂鸟”则使幼儿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次集中起注意力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中。同时,不同的座位、不同的材料甚至最后直接在墙上作画,这种自由的选择与变化,也使幼儿活动中出现的疲劳得到了有益的调节。

张弛有度、动静相宜的节奏,使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

四、不足

在活动中留下的最大遗憾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不够。尽管我在示范画“蜗牛”时注意到请幼儿提示和让幼儿提出评价意见,可是在观察和感受部分基本上还是教师与幼儿间的我问你答,对问题的回答也以“封闭式答案”为多,几乎没有给幼儿留下自主发挥的余地。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的问题。

活动点评:

生活中的美术随处可见,过分注重形式美,幼儿难于接受。来源于生活,真实、朴实;来源于生活,幼儿容易接受、兴趣盎然;来源于生活,教师更能准确把握。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将它转化为教育的资源,活动前的准备充分、全面,为顺利开展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活动中,教师始终关注孩子的反应、孩子的需要,既是引导者,支持者,又是孩子们的伙伴,通过“你来帮我画一画吧,你来帮帮我吧”这样的语言,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构思自己的画面“蓝图”,将美术技能的训练和自主创作的空间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整个活动轻松、愉快。在材料的选用上,充分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差异,显现出对孩子们的尊重。(点评人:江苏科技大学幼儿园  姚群)

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面具

江苏大学幼儿园教师   徐红平

活动背景:

每次开展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时,头饰、面具等道具总是幼儿最喜欢的,以往一般都是教师给幼儿提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渴望得到自己动手、自己操作的机会,于是我们试图通过美术活动――自制面具,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中,既感受到自己在身体方面的成长,又感受到自己在心智、能力等方面的成就,从而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想象,尝试用各种图案、各材料及各种美术方法装饰面具。

2.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具范例,未装饰的面具若干(同幼儿人数),油画棒、记号笔、剪刀、胶棒,各种材料纸:即时贴、蜡光纸、亮光纸等。

2.请大班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境表演,引起兴趣。

幼: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多好朋友来参加,他们说想开个面具舞会,我想问一问中(一)班的小朋友来不来参加?

师:我们想不想去?那我们没有面具怎么办呢?

你那些好朋友都来了吗?他们在哪儿?

(评析:幼儿对于情境表演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浓,都表示非常想去参加面具舞会,兴趣点被自然地引到面具上。)

二、幼儿观察面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面具的外形、使用的材料等,拓展幼儿的思路。

师:哇!他们的面具真漂亮啊!快让我们小朋友看看,他们的面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评析:这是一个氛围宽松、让幼儿自由探索的环节:当他们惊喜地发现哥哥、姐姐戴着那么好看的面具时,每个孩子都流露出喜悦的情感,对面具的兴趣也一下子被更高地激发了起来。在随后的观察、比较、讨论中,幼儿对制作面具更是产生了浓厚的欲望。)

三、引导幼儿讨论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面具。

师:小朋友是不是也很想做一个这么漂亮的面具?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制作面具的材料,我们让哥哥、姐姐先回去,我们做好面具就和你们一起参加面具舞会,好吗?把你们的面具留给弟弟、妹妹做样子吧!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面具呢?

(评析:前面的探索活动使孩子们得到了启发,他们联系平时对动物的一些认识,在头脑中搜索各种关于动物的信息,思维异常活跃,实现了知识经验的迁移。)

四、制作面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和别人不一样的面具。启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进行制作有趣的面具。

五、幼儿戴上自制的面具,自由唱歌、跳舞。

(评析:幼儿操作很投入,用各种材料制作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面具造型,如老虎、兔子、狮子、狼、小猫等。幼儿在亲历了实际操作活动后,体验到了制作与成功的喜悦:戴上亲手制作的面具跳舞,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活动分析:

本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的纸,让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法来表现面具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运用画、剪、贴等基本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塑造出各种形状的面具,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这次活动个别环节的处理略需改善:如在第2环节中,幼儿显得很兴奋,挤作一团,影响了观察的效果。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更多一些诱导,如请幼儿分组边观察边叙述,或是面具逐个出示,再让幼儿叙述面具外形、使用材料、使用方法等,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活动点评:

本教学活动的设计,寓教学于游戏中。活动开始,通过情境表演的形式,引起幼儿对制作面具的强烈兴趣和探究心理,在观察、探索面具的同时,拓展了幼儿的思路。引导幼儿观察面具的五官是用什么做的,给了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面具。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参与意识较浓,想象丰富,动作较大胆,教师的引导适度,具有启发性,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美术作品。整个活动自始自终似在游戏,实在学习。不足之处是幼儿对投放的有些材料(比如亮光纸)不太熟悉,在制作时有些不会用,因此造成幼儿在选材料时有些单调。(点评人:江苏大学幼儿园  宋亚红)

大班趣味纸工:纸猴

江滨大地幼儿园 王蓓

活动背景:

大班的孩子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剪、折、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作心爱的活动,他们很爱动手做一些饰品或是自制玩具。曾经在一本画册上看到这样一串小吊饰:一只只彩色的小猴子手尾相接的倒挂在一起,很是可爱!我想,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也能试着做呀。如果在过节的时候,能用他们自己制作的小饰品来装饰教室和自己的卧室,一定棒极了!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开始实施了,我们先让孩子做的一串串小猴子装饰我们的主题墙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拆―看―拼装―尝试操作的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制作小纸猴。培养孩子观察、分析、讨论、动手的能力。

2.培养孩子自己有了困难会求助,别人有了困难会帮助,以及小组团结协作的团对精神。

3.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兴趣浓厚。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道具大树2―3棵,在大树上摆好与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纸猴,用彩带缠绕当作藤蔓。

2.彩色的纸、剪刀、胶水或胶棒、订书机、胶带或双面胶、夹子、回形针、几幅图片、《猴子捞月》的动画片等。

经验准备:

1.对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2.能较熟练的操作剪刀、订书机、回形针、夹子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       兴趣导入

教师导语:

(将幼儿带入预设的场景中)小朋友们你们看,大树上谁在上面玩耍呢?(注:引导孩子观察树上的纸猴。)对,是小猴子。我们会用蜡笔、水彩笔来画猴子,会用橡皮泥捏猴子。你们看这些猴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那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纸做小猴子。

二、       自主探索,同伴启发,合作互助完成作品。

1.发现、研究,寻得方法,初步完成纸猴。

教师导语:

①    师:这些纸猴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每个小朋友在大树上取一只你喜欢的小猴。(注:幼儿取一只纸猴找位置坐下。)

②    师:你可要仔细看噢,研究一下用了几种方法?你可以与几个小朋友商量一下,或者把小猴作拆开看看。(注:孩子有探究到底的好奇心,但在活动中孩子还不太敢拆开研究,教师鼓励幼儿用非常规的方法研究。)

③    师:拆坏了没关系。我们只要会做了,可以做很多。我相信只要你认真看、大胆的试,就一定能成功。(注:适时的鼓励幼儿,要相信自己。)

④    师: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我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看谁的发现最多,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每组老师提供的纸的颜色不同,看看什么颜色的纸猴子先变出来。好,现在开始!(注:对大班的孩子做事给予一定时的间限制。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效率。)

2.请幼儿相互介绍做法,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继续完善作品。

教师导语:

①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谁有不同的意见?(注:让每个孩子都停下来听听别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学习。每个孩子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要对他们的做法充分肯定,同时给他们一点意见和建议。在这儿充分利用孩子之间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教孩子。)

②    师:刚刚我们听了很多孩子介绍了自己的方法。没完成的小朋友不着急,我们再做一次,这次我们小组合作,你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在小组里我们互相帮助,哪一步不会做的找同组里会做的孩子帮助,每组的所有孩子都完成了,那么这组的小猴子就爬上树,先来的猴子在大树的最上面,后来的猴子只有站地上了。(注:对于一些能力强、动作快的孩子提出新要求,让他们帮助组内的孩子共同完成。能力弱的孩子也要学会求助,最后小组集体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带动集体的成功。)

③    师:小朋友还可以请老师来帮助你们。(注:教师分组指导,个别指导。)

④    师:通过我们小组成员齐心合力的努力,每一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纸猴,把自己愉快的心情说给小伙伴听听。(幼儿相互表达成功的喜悦。)再让我们看看什么颜色的纸猴爬在了树顶,那组的孩子胜利了。

三、引导幼儿感受猴子捞月的好办法和它们合作精神

1.看关于猴子捞月的图片。

师:小猴活泼可爱,我们的小猴在爬树,这儿有几幅关于猴子的图片,请你仔细看,这些小猴在干什么?(注:在选择图片时,注意了画面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2.欣赏《猴子捞月》的动画片并继编故事。

①师:你们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呢。(注:放动画)

②师:小猴子捞着月亮了吗?是它们的办法不好吗?那是为什么呢?

幼:小猴子捞的是月亮的影子,影子怎么能捞到呢?

③故事还没有说完呢!(注:加入老师续编的故事是为了让幼儿更深刻的感受猴子)后来这些猴子搬进了动物园。有一天,许多小朋友来猴山看小猴子表演节目。忽然一阵风吹来,把帽子吹到了小池塘里。小朋友可着急了,可是谁也没办法。这时候,只见小猴子们爬到了树上。一只接一只倒挂下来,捞起了帽子。小朋友们笑了。小猴子们也笑了。(注:帮助幼儿总结小猴子是用的首尾相连的方法。)

3.通过竞赛的形式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来连接小猴子,合作完成猴子捞月的作品

①分组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数量最多。

师:让我们的纸猴表演《猴子捞月》的故事吧,我们来做很多很多只猴子,也把它们一只只接在一起,用什么办法接呢?篓子里有很多种材料,请你选择合适工具和材料,用你觉得又方便用快的办法。把猴子手尾相连。(注:鼓励幼儿尝试各种工具)为了更刺激一点,我们来个竞赛。每组小朋友把你们做好的小猴子挂在大树的藤蔓上。现在比赛开始!

②鼓励幼儿选择操作方便、快捷的材料连接纸猴。

师:篓子里那么多的材料那一种用起来最方便、最快呀?(注:让幼儿边操作,边对材料有一定的筛选,以便更好的完成。)

③引导幼儿在合作中尝试分工、提高效率。

师:大家都要加油呀!红猴子组告诉我一个好办法:谁剪得快就负责剪,一个人负责画,再有一个人负责贴。你们可以试试看。(注: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分工进行。让合作更加合理化。)

四、宣布竞赛结果。与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师:比赛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哪组的小猴子最多。并请他们介绍取胜的经验。(注:决出获胜组,并请孩子们自己试着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小猴子水中捞月的做法傻的可爱,但小猴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也像小猴子那样通过合作取得了胜利。这种合作我们还要用在很多地方呀!让我们把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的设计是我对突破传统手工教学模式做的一点尝试与创新。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往往把纯技能、技巧的要求作为衡量孩子成与否的标尺,孩子们被动地跟在老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所以我注重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首先手工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新颖有趣。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爱好是他对一样事物最能坚持的态度,所以要激发学习兴趣。手工活动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幼儿很大的探究空间。我抓住孩子喜欢探究,喜欢玩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找出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入了《猴子捞月》的故事这个特定的情境,整合成富有童趣的美工活动课。

其次,在活动中我想帮助和引导孩子进行合作及如何合作。“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并不是一张纸几个人来画、一个作品大家共同完成就是合作。我们应当在让幼儿学会如何合作、在操作中感受合作的成功与效果,并在其他的活动中正确、合理的分工合作。所以我在让幼儿分组竞赛的时候,希望幼儿能在分工进行。但我仅仅用语言对幼儿进行了提示。可能还需要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引导。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探讨、研究。最后就是教师要放手课堂,以孩子为主。重视幼儿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幼儿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让孩子学习纸猴的制作方法,老师没有去直接教授,而是让孩子自己通过拆我的成品来探究方法。并在简单的启发后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制作,并把“怎么样手尾”这个难点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解决,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创造出好多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后让他们带上作品去装饰教室,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点评:

《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的颁布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趣味纸工活动《纸猴》的设计和组织,在为幼儿营造主动学习,研究学习的条件中突出“巧”字,巧就巧在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孩子们拿到新玩具都喜欢摆摆弄弄,拆拆装装,活动中的范物一改以往的观赏品的角色,它可以让孩子们摆弄、拆装。巧还巧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时还允许孩子们“投机取巧”, 你剪得又快又齐,剪的这道工序就分配给这个孩子,他折得好折的这道工序就给他……孩子们自主协商、分工合作将小组成员中每个人的优势放得最大,教师巧妙地运用的孩子与孩子相互学习的教育资源,整个活动教师并没有教孩子折剪,但每个孩子都完成了作品,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巧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活动的“妙”,将《猴子捞月》的情景渗透在手工活动中,做纸猴不是为了学而做的,孩子们是为了玩而做,努力做许多纸猴可以首尾相连串起来玩游戏。通过巧妙的活动组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幼儿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模仿走向了创造。教师的活动组织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独白走向了对话,从台前走道了幕后。(点评人:镇江京口区教育局教研室李莉)

大班手工活动――做相框

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邓成瑞

活动背景:

“三.八妇女节”就要来到了,在晨间谈话中,我引导小朋友们想一想“三.八节”快到了,你准备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根项链;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个包;还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个头花。小朋友们说了许多,都是买这个买那个,他们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小手,为妈妈做一样东西作为礼物,于是为了配合班级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好妈妈》,我引导他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利用从家里带来的妈妈的照片做个什么,我还将我以前做的相框让小朋友们观察。看了我的相框后,小朋友们非常激动,个个跃跃欲试,都希望自己也能为妈妈做个各种各样的相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亲自动手为妈妈照片制作相框。

2.学习用细毛线从已剪好的带有齿轮的硬纸一角向另一角缠绕,绕出相框。

3.养成认真、细致,做事有条理、有信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张妈妈的照片

2.剪有齿状的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卡纸若干,各色细

3.毛线每人一团。

4.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发兴趣

1.提问:你们今天带来了谁的照片?照片可以放在什么地方保存?(相册、镜框、台板)

2.提问:我们今天带妈妈的照片来干什么?

二、观察带有齿状的卡纸,第一次尝试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的卡纸边,看看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

2.讨论毛线应该怎样绕?(个别幼儿尝试)

三、观察范例,第二次尝试

1.引导幼儿讨论做相框有什么要求?(毛线沿齿边缠绕,中间留有空白)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事先绕好的相框,尝试说一说它是怎样绕成的?

四、交代要求,第三次尝试

1.每位幼儿选择一种形状的卡纸和自己喜欢的毛线,用毛线从一角向另一角缠绕,中间要留有空白。

2.幼儿尝试操作

3.提醒和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时,仔细观察,不急躁。

五、评价作品,第四次尝试

1.尝试将照片镶进相框里。

2.展示完整作品。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幼儿,做出较多的干预指导,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限制了幼儿稚嫩的、富有童趣的想象,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如果教师都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来要求幼儿,将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失去自我,失去主动表现的自信心,丧失参与活动的热情,抹杀创作的萌芽,泯灭创造力。通过调整我的教育行为,小朋友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做出了多种多样的“相框”。

通过这次美术活动,我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不是机械地教幼儿技能技巧,而是要以“受人以渔”的思想为指导,适时有效地加以引导。要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就必须支持幼儿的真实意愿,欣赏他们,激活他们的想象,那么他们的作品就会更加的灿烂,更加的千姿百态。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展开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所指出的“艺术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教师能够了解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对艺术活动有兴趣并具有一定的修养。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够支持和鼓励幼儿艺术方面的探索、表现与创造,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些技能的获得。能做到允许具有不同艺术素质的幼儿按照自己的特点提高艺术能力,并善于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教育策略。 教师还能够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艺术活动并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探索与表现能及时地给以肯定,充分尊重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意愿,真诚鼓励每位幼儿的探索、表现与创造。

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始终保持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幼儿能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乐于用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独创的意识与一定的能力,使每位幼儿在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点评人: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梅怀萍)

中班美术活动:《花的线描画》

丹徒区高资中心幼儿园   张咏梅

活动背景:

在主题活动《春天》中,老师带孩子们去散步,观察春天。孩子们边观察边讨论春天的季节特征: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花朵……。“这朵小花真漂亮”“这朵花有五个花瓣”“这里有红颜色的,还有黄颜色的……”这时,有一个孩子说“我家还有紫色的花,它的花朵大大的,花瓣是尖尖的非常好看。”“我家也有好多好多的花,有白的、黄的、蓝的可漂亮啦!下次,我把它带到幼儿园来。”“我家也有,我也带。”“我也带”“我也带……。”第二天,有的孩子果真带来许多的花,孩子们见了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我发现孩子们对花儿非常感兴趣,又是孩子所熟悉的。于是,我就设计了一节美术活动《花》。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周围的环境有了初步的洞察力。因此,我平时课程的设计多从幼儿生活中提取丰富的绘画题材,这些熟悉的事物使幼儿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在本次活动中我试图让孩子们在通过主动观察,相互交流来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并让孩子们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愿望,从而激发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花的不同形状、姿态及排列方法,并用线描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

2.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花、勾线笔、纸

活动过程

1、      教师用语言调动孩子观察花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准备开一个花展,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自由观察,边探索边讨论:“呀!这么多的花!真漂亮!”“我最喜欢这朵花了,因为它的颜色特别鲜艳,花瓣有点像椭园形,花茎细细长长的……”“我喜欢这朵花,因为它的花朵小小的,非常可爱……”

一、引导观察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花都有什么地方不同?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把你喜欢的花的外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喜欢这朵花,因为它的花瓣大大的,就像一个个喇叭,颜色也非常的漂亮。”

生2“我喜欢这朵花,因为它的花瓣圆圆的,花叶又有点像锯齿,黄黄的花朵很美丽。”

二、教师把孩子观察的情况加以总结。

师:“花有好多的品种,它们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特征。小朋友观察的非常认真不仅发现各种花色彩有区别外,花瓣的造型也有不同、大小也有不同。”

三、    启发幼儿用勾线笔把花的外轮廓线勾画出来。

师:“刚才,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把你们喜欢的花儿画出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及时给以评价:“我是蝴蝶,蝴蝶要来采花了,蝴蝶想停留在哪朵花上呢?请把你们画的展示出来吧” !“这朵花的花瓣细细长长的很少见,很特别,我想停在这花瓣上。”“哦,这一大片的花海啊,我喜欢,可还不够密,如果再多一些的花就更好了……”蝴蝶角色的自然融入,让孩子感到趣味无穷,而教师的评价不繁琐又具有针对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五、评价作品

完成作品的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供幼儿欣赏、评价。(评价作品以幼儿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课堂效果自然就活跃起来。)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题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内容是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特点。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的多元探究环境,给了孩子自由、宽松的空间,并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大胆的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表述出来。然后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去描绘,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各自兴趣需要去探索发现、创新制作,从而建构了个性化的经验,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交流、分享的机会。结束时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教师与幼儿间共同评价,增强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给幼儿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

活动点评:

绘画活动中,成人总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幼儿则不然,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绘画过程。虽然很多时候幼儿的作品乱糟糟,但只要你和孩子交流,我们就会为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惊叹!在《花的线描画》的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机智的创设为孩子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空间。

1.精心创设环境,丰富幼儿表象。教师在孩子具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花园,花都是挑选出来的,有高高的仙鹤兰,花团锦簇的垂丝海棠等等,孩子可以近距离地局部观察,也可远距离的整体描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表象,孩子有内容表现,活动的参与程度就高。

2.降低活动结构,幼儿轻松活动。教师只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绘画工具,孩子能静下心观察发现隐藏在鲜艳色彩下,花的外型、姿态、纹理等,用线条表现出来。

3.个别指导灵活,多种渠道评价。教师以幼儿喜欢的小蝴蝶的身份,帮助孩子解决绘画过程中出现的线条、构图等方面的问题,保护孩子对绘画的天然兴趣。在活动中教师为孩子创设了展示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共同分享成功。孩子们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伴的承认和赞许时,他们的自信心大增,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美”的作品也随之而来。

建议;幼儿作品中线描的装饰性成分较少,多数以线条来表现花和叶的外型与姿态,较少表现花与叶的纹理,这大概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线描画也许更适合大班的孩子。

点评:高资中心幼儿园  巫桂萍

中班种子镶嵌画的欣赏与创作

句容市实验幼儿园郑露莹

活动背景: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在享受各种美味种子、果实的同时,也带来了好多种子到幼儿园,一天天过去了,自然角的观察台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种子:瓜子、玉米、稻子、花生、黄豆、绿豆、红豆、芝麻等等,真多呀!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形态各异、颗粒饱满地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园、放学活动间休息,只要孩子有时间空都会跑过来看。有的说:种子可以吃,种子可以收起来,下次再种。有的说:种子可以做项链、手镯等工艺品……在一片议论中,乐乐却问:老师,种子还可以干什么呢?孩子的发问,提醒了我想起了一项活动即:种子镶嵌画。

活动一:认识与欣赏种子镶嵌画

活动目标: 1、观察种子,感知它们的形态与颜色。

2、     了解种子镶嵌画的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更多的种子,特别收集一些不常见的种子:松子、荔子核、桃核、百果等。

2、种子镶嵌作品4幅。

3、课件准备:①农民采取各种各样种子的欢乐场景。②各种种子的生长过程。③利用各种种子的特有的形状、颜色、巧妙组合的镶嵌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种子,激发创作热情。师:看了种子的生长与收割,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种子的好多知识,现在请再到观察台上去看看自己带来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幼儿活动)。 [评析:鼓励幼儿带着问题观察自然角的各种种子,并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活动中幼儿自主性较强。] 师:(幼儿回位)这些种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一样? 幼:园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扇形的……有的是红色的,绿色的,咖啡色的,白色花纹的,黑色等。 [评析:让幼儿表达在探索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能促使其认知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重组。] 二、组织幼儿欣赏种子镶嵌画,培养他们的创作灵感。 师:请小朋友欣赏几幅作品(课件),再看实物作品(见图),这些作品和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幼:是种子做的画,是在泥上做的,没有用笔和纸…… 师:都有哪些种子? 幼:黄豆、绿豆、红豆、西瓜子、玉米。见图 师:你们喜欢这幅事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幼:花瓣各种各样特别好看,不用纸笔就能做好看的画,好玩! 师:大花是用什么做的? 幼:黄玉米,围成的大圆花,一圈圈很好看。 师:太阳花是用什么 做的? 幼:红豆。师:这种画叫镶嵌画,(师出示课件)讲解:因为用种子镶嵌的,叫种子镶嵌画,方法是:将种子嵌入泥块中组成的画。(师另外再亲手示范一遍) 师:出示几幅作品,让幼儿欣赏。 [评析:幼儿对镶嵌画的欣赏在材料表现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发现了镶嵌画的表现特点,最后再次出现几幅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想象,但要正确的运用进行创作还有一些距离。活动二:我的种子镶嵌画 在活动一之后,幼儿不约而同地要求老师让他们做种子镶嵌画,有的孩子在区域、自主活动中就稍稍地自己忙起来了(你看图一),看到孩子们有好些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展开第二次活动。

活动二:种子镶嵌画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种子,了解镶嵌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再次收集更多的种子。

2.每人1份橡皮泥,木板,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联想。 师: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它们看什么? 幼:黑圆的桂圆,荔子种子象眼珠,圆圆的豆子像珍珠,白瓜子象花瓣,夹有圆形的瓜子象树叶,细细长长的瓜子象小草…… 师:你们能用种种各样的种子做好想象的东西吗?(幼儿讨论)

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创造,组织幼儿操作

1.             师:小朋友自己选择需要的种子之前,想想要做什么(请几位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要创作的画)。 (小朋友动手开始创作作品,幼儿动手,有的用大小颜色不同的豆子做小花,有的用瓜子做小鱼,有的用芝麻做小刺猬、小鸟等。) [评析: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种子,展开想象,进行创作,给予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

2.             师: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幼儿很快自由交流起来,从幼儿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满足和成功感)。 [评析:这里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启发幼儿合作创作种子嵌画

师:小朋友自由结伴,两人或三人组合,讨论画面主题和内容,大家分工合作,各自选择材料进行组合创作,也可请老师帮忙。(此时幼儿讨论激烈,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很快一组组组合好了,他们有的定出了“美丽的春天”主题,内容是花、草、蝴蝶,有的是海底世界,内容有鱼、海草等) 师:小朋友将作品做好后,相互欣赏,介绍一下各自的作品。幼:(小朋友自由交流,沉浸在成功与满足的喜悦之中)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设计小小点心房,利用种子镶嵌的方法制作各式点心。 2、在自然角的观察台上,让幼儿实验各种种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点评: 1、种子镶嵌画的欣赏与创作,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界天然的各种种子的颜色和形状,取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创造美。 2、在过程设计中,层次性强,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从观看课件,初步了解→欣赏→交流→创作,循序渐进,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 3、在表现方法上,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短时间内让幼儿了解了种子发芽生长以及采收的过程,为幼儿在进行后面的活动作好了铺垫。 4、体现了幼儿合作交流讨论的新的教学理念,活动中敢于放手和尝试,先让幼儿说想创作的画,再让幼儿创作,然后合作创作,共同完成,就象种子即劳动的结晶一样,大家一起完成一幅作品,一种集体劳动创造了美的活动。(点评人:句容教研室黄忠)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按摩师

镇江京口区教研室   李莉

活动背景:

清晨,孩子们寻着音乐走进了幼儿园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在这里孩子们听着音乐跳操,听着音乐画画,听着音乐舞蹈,甚至听着音乐用餐、午睡,音乐渗透在孩子们一日生活、学习中,跟孩子们形影不离。我们意识到用音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无意识地倾听中感受音乐的美。但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真正的朋友,仅仅倾听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节和情感。让一些名曲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是需要用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去倾听,去理解,去表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用玩“角色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片段,是从孩子们的需要出发,也是对传统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挑战。

活动目标:

1.懂得音乐可以将平淡的活动变得有趣,愿意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乐于为别人服务,愿意合作。

2.能再现生活经验,会用讨论、匹配、模仿等方法,根据音乐设计相应的游戏情节,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3.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性质及节奏,愿意用表演的形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孩子们玩音乐游戏的基础,课前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参观南门大街一家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美容、美发店。

2.         物质准备

教学多媒体设备;VCD电影《大独裁者》片段;VCD动漫《幻想2000》红鹤玩溜溜球片段;磁带《动物狂欢节》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VCD《大独裁者》,感受配乐活动是件很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音乐吗?有一位理发师特别喜欢音乐,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给顾客服务,看他来了。(注:放录像)这位理发师你们认识吗?他就是著名的滑稽大师卓别林,他的动作多有趣呀?(注:让音量渐渐响起,放大听觉的感受。)有了音乐滑稽大师的表演就更有意思了。(注:这部分设计为视觉导入,强调幼儿的听觉感受,鼓励幼儿观看幽默大师的表演同时跟着音乐配音、或是配一些衬词,初步地感受音乐。)

师:理发师听了音乐可以快乐的理发,滑稽大师听了音乐有滑稽、有趣的表演。在生活中我们听音乐也可以做很多事,小朋友想一想,你听音乐最想做什么事情?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注:创设一个幼儿想说、乐说的氛围。)

幼:(注:幼儿逐一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听着音乐开汽车、刷牙、跳舞、穿衣服、扫地……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把最想做的事表演出来吧。(注: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现、表达感受到的音乐。)。

二、         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用动作表现、表演音乐的一些要素。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性质及节奏,并愿意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教师导语:

师:这儿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听,让音乐跑到你耳朵里,心里,跑遍你的全身。(注:注重培养孩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师:你听出什么来了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的这段音乐是什么样子的?

幼:这段音乐是很高兴的样子。(注:老师概括这段音乐是欢快地。)

幼:这段音乐是有趣的样子,听了音乐想笑。(注:老师概括这段音乐是滑稽、有趣地。)

师:你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有什么感觉?又想干什么呢?你能用动作做给我们看看你听了音乐以后的感受。(注:根据孩子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提问,关注个体差异,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孩子鼓励他们做动作表示。)

注:观察后记――孩子是很喜欢模仿的,一部分孩子听到音乐就有模有样地学滑稽大师卓别林的样,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一些动作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有的孩子自己给自己刮刮胡子,有的则要给别的孩子梳头、洗脸等。还有小朋一边开着小汽车一边欣赏别的小朋友的表演等。孩子的表现为我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打开更多的思路,给了我更多的生成性的信息。

2.共同回忆有关美容、美发店的相关经验,丰富按摩的相关动作。

教师导语:

师:我刚刚看有的孩子在刮胡子呢,说明他们还还想着卓别林呢,戏剧大师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我们还去了南门大街的“雪儿丹尼”美容美发店参观呢。你们看到那儿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回忆一下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注:再次创设一个幼儿想说、乐说,自由表达的氛围。)

师:我们不能把卓别林请来,也不能把那些叔叔、阿姨请来,那么谁做理发师呢?对呀,当然是我们小朋友了。我们把卓别林听音乐为顾客服务的本领学会了怎么样?老师哼唱,你们跟着旋律做动作好吗?(注:这个部分是帮助幼儿巩固难点的部分,在指导策略上老师先是哼唱旋律帮助幼儿协调动作,巩固节奏型。其次根据乐曲的节奏用配上一些衬词的方法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反复练习。如孩子们做揉的动作,我就唱揉   揉  揉揉揉揉揉揉,变换动作就变换衬词。)

3.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

师:小朋友做得棒极了,老师也想试试。(注:教师在孩子们尝试表演的基础上示范引导,较完整地让幼儿欣赏配乐游戏。这个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听音乐的变化在老师的启发下匹配动作,能力差些的孩子可以模仿老师的表演。)

师:(注:教师一边表演一边引导小朋友听着音乐看老师动作与音乐是怎样协调的。)老师的动作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的?我的动作哪儿是轻轻的,哪儿是重重的?(注:教师合着音乐给孩子按摩,让他们体验轻音是用弹脸、揉脸等一些轻快的动作表现,而重音是用捶腿等一些重重的动作表现。)

师:在动作来不及换怎么办?(注:在大家都以积极的情绪投入表演时,老师再次提出一个难点问题。)

幼:可以听音乐;可以看老师的;可以看同伴的……

三、        幼儿合作玩“小小按摩师”的音乐游戏

师:我们在玩游戏前先来认识一下音乐游戏的角色。帮别人按摩的人叫什么?(幼:按摩师。)那么被按摩的人又叫什么呢?(幼:顾客。)那么,你找个朋友商量一下,分一分角色,谁做按摩师,谁做顾客。自己找自己的游戏伙伴吧。(注:这部分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协商,学会合作,并能按商议好的出色扮演自己的角色。)

师:我们听音乐游戏,最重要的是把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表现出来。顾客们你们听到音乐怎样表现?(注:让扮演顾客的孩子表达。)你们可真能干。

师:按摩师们你们听到音乐怎样表现呢?(注:让扮演顾客的孩子表达。)

师:让我们每个人都把音乐的欢快、滑稽和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吧。

(注:此部分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定换角色的次数,兴趣高昂就多玩几次。在角色的变换上还鼓励他们扮演理发师、美容师,自己创意与音乐协调的动作。)

四、        结束部分

师:我们刚刚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动物狂欢节》音乐片段。好听吗?而我们今天可以给它重新起个名字叫什么呢?(注:幼儿讨论,最后我们把这首乐曲叫做《快乐的按摩师》。)

师:音乐可以为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同的人听音乐有不同的感受,舞蹈演员听音乐会翩翩起舞;的哥听音乐会轻松地开车;健美教练听音乐会欢畅地跳操。动漫大师听音乐设计了精彩的动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看看一群红鹤听到圣.桑作曲的《动物狂欢节》会做些什么呢?(注:观看VCD)

活动反思

一、            从“动物狂欢节”到“小小按摩师”的演变,是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再思考,再创新。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是有限的,怎样就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所渲染的热烈、欢快、幽默的情绪呢?让孩子们只是听听乐曲,他们是不会感受到动物们狂欢到底是什么景象,城里的孩子接触到的动物太少了。在动物园里孩子们可以认识很多动物,但笼子里的动物并不快乐,更不会狂欢,它们只会吃了睡,睡了吃,最多在笼子里散散步,逐渐演变成有着动物外形的观赏物。可是孩子们仍然认为他们的动物朋友会说话、会唱歌、会跟自己快乐的嬉戏――狮子王辛巴;小鹿斑比;小老鼠杰瑞;猫汤姆等等,这些动物的形象、言行,孩子们喜欢、迷恋,在孩子的眼里它们无所不能,无所不会。这些在动漫大师塑造下拟人化的动物,它们最终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情感体验以及人的精神品质。寻其根源,我们找到了这次音乐欣赏活动的出发点――听圣.桑的《动物狂欢曲》我们只是定位在小动物的狂欢,我们可以打开视野再现很多的社会生活。孩子们听《动物狂欢节》可以表现穿衣、穿裤、刷牙、洗脸一系列生活情景,也可以模仿舞蹈演员翩翩起舞;的哥轻松地开车;健美教练欢畅地跳操等人们的劳动生活。本次活动我们演绎的是理发店的场景,我们组织孩子参观理发店,让他们真切的感知生活。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一种体验,让孩子的学习、游戏的内容服从幼儿的经验,那么孩子才会有兴趣去探究、发现,在构建经验和提升经验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

二、用动作说话用肢体表演更有魅力

当孩子们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做一些动作比画,对音乐的感受是很难用语言来描绘的,但用肢体语言表达就容易和生动了许多。在整个活动中我鼓励孩子用动作说话,用脑、用心、用变化的、连贯的、滑稽有趣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流畅、节奏的欢快,强弱的变化,把感受和想法表演出来。但在顺利迁移幼儿已有的基础上我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创编个性化地动作上来,幽默大师的表演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老师的表演给了孩子更多模仿的机会。我们不反对模仿,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的引导应该更加深入,倡导更加个性化的表现,

三、在合作游戏中演绎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

在游戏中孩子们扮演的角色一个是服务者另一个是被服务者,教师把选择权给了孩子,让孩子们找好朋友自由配对,商量角色,合作游戏。合作在友好的基础上就会延伸为协商、互助,我们定位的这种合作显得自然、淳朴,充分放大了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教育资源。而此时的老师已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跟孩子们一起玩融入到他们的游戏中。音乐游戏的过程教师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过程。

活动点评:

如何将经典名曲引入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从小聆听名曲、感受名曲之艺术魅力呢?本次活动给了我们启示,为我们打开了音乐欣赏活动的新的视野。整个活动是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活动载体,以幼儿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借助于现代媒体技术的视听效果,让幼儿多通道去体验、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幼儿在世界名曲声中用肢体语言、角色扮演、欣赏创意动漫表达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感受名曲至始至终的幽默风格,体现艺术教育的愉悦性、创造性、审美性。

音乐活动是培育幼儿“音乐心灵”的活动,幼儿在享受名曲作品形式美的同时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名曲所引发的想象与情感的体验,本次活动教师抓住这个切入点,幼儿在不断感受音乐、表演快乐的按摩师的音乐游戏活动中自主创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活动幼儿一直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在参与活动中幼儿自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最后教师充分利用在座观摩教师这一资源,和幼儿合作表演,实现了超越时空的平等对话的新的学习精神。(点评人: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兰)

大班音乐创新游戏:快乐的时间

丹师附小幼儿园   林芸

活动背景:

平时我经常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并让他们用身体中的小乐器,如:手、脚、嘴等,创编出一些节奏型。我在上数学活动时,带孩子们认识了整点和半点,孩子们都在不由自主地模仿秒针的声音,显然他们对时钟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我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将我在南京参加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通过倾听音乐《快乐的时间》,从而让孩子快乐的游戏。

活动目标: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快乐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时钟、磁带、锣一只,双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游戏:你好

今天这儿有大(2)班的小朋友,也有大(4)班的小朋友,你们平时见面你会怎样打招呼?(你好)还可以跟他握握手,好,现在请你听到钢琴长音当的时候就去找和好朋友握握手,下面,我们来听音乐玩游戏,当音乐开始时你们可以随着音乐在教师里快乐地跑步,当听到钢琴长音时就快速地找一个小朋友握手,并轻声说你好。

二、谈话导入活动,并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平时你们在家里都能听到什么声音?比方说家里来客人敲门的是什么声音?咚咚咚,还可以怎样敲?教师小结:还可以这样……

2.那在厨房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切菜、妈妈剁肉是什么样的声音?

3.咱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声音,(出示钟)看看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听过钟的声音?秒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秒针是什么颜色的?它是走直线还是绕圆圈走?有的大钟在到点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当)1点敲几下?……

三、欣赏音乐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在音乐里,哪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哪有当钟到点当当当的声音。再仔细听一听这些声音告诉你几点了,请你们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我。

1.边欣赏音乐教师边用语言指导: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滴答*,注意听当当当,几点?记在心里,再听,几点,待会儿告诉我。如果你们想听到秒针的声音就可以伸出手和我一起做*,你是怎么听出秒针的声音的,什么乐器告诉你的?现在注意听钟声。

2.刚才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先听到什么?(秒针)你知道这是用什么乐器敲出来的吗?(出示双响筒)这种乐器好象能够敲出和秒针一样的声音,你们想不想那着这个乐器来敲一敲,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如果你想敲得好听,小眼睛都看着我。(试敲)小小闹钟滴答滴答********停,太棒了,你们都很听指挥。

3.我们先合着音乐来敲出秒针的声音。

小小闹钟滴答滴答,陪我说话滴答滴答,夜晚陪我入梦乡,白天催我早起床。

4.刚才小朋友都在音乐里听到了钟声,先是几点,谁能上来帮我拨出3点,咱们可以不看秒针,短针指在3上,长针指在12上,这就是3点,如果让你用一只手臂代表长针,另一只手臂代表短针,谁来模仿一下。这种方法很好能看得很清楚。

那谁来拨出6点,6点可以怎样来做;那最后一下是几点?12点应该怎样做?两只手要尽量重叠在一起。

四、音乐游戏《快乐是时间》

1.现在林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和我做这个游戏。

2.小朋友集体玩游戏。

3.你们看这是什么?(锣)它像什么声音?下面我来敲出钟的声音,您们用动作来表示几点钟,好吗?(几点了,用动作告诉我,6点怎么做?)

五、结束部分

好,今天时间的游戏就玩到这里,回家后你仔细听听,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听到什么声音,下次我们再来玩这个游戏,好吗?我们一起和客人老师说再见,跟我来唱一首《再见歌》。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整个脉络比较清晰,首先,带着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接着,让他们带着不同的问题来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音乐,孩子们不仅没有感到枯燥,而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在我的提示鼓励下、孩子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进行游戏,很快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表现了自我,愉快参与表演,美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整节课的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规程》指出: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大胆、自由地表现。音乐游戏的创编活动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希望以后能不断学习、设计出更完美的活动。

活动点评:

新《纲要》所倡导的自主、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本次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精选了乐曲,将一首十分优美、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外国乐曲引入课堂,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美的听觉享受,激发其自我创新表达的愿望,营造了艺术创造的空间。其次教师能从幼儿在生活入手,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节奏,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艺术地表现生活中节奏,将对生活中节奏的体验经验迁移到音乐游戏中来,在快乐的游戏中让幼儿自主、创新的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与难点,注重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让幼儿在认真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自主感知音乐形象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点评人: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兰)

中班节奏游戏:发条舞

丹阳市丹师附小幼儿园  金珏

活动背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个青蛙发条玩具来幼儿园玩,当时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并且还跟着小青蛙跳跃的节奏点头、拍手,直到发条松了小青蛙停下来为止。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利用发条玩具不同的节奏,设计一个创意节奏活动。但是,这种发条玩具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了,为了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我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各种发条玩具,并且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有区别。有些是快速的运动然后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停止。我根据发条玩具不同的运动速度,与音乐的各种音符衔接,想象成各种不同的门铃声,作为活动中房子游戏的道具。材料选择的创意性和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成为本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活动目标: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发条玩具青蛙、公鸡、机器猫、小狗。

2.四个发条玩具的家。

3.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卡片

4.人手一份四种发条玩具的卡片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欣赏小狗发条玩具表演节目,感知他的节奏特点。1.观察小狗发条玩具。(1)小狗是怎么表演的?(2)小狗表演的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狗表演的节奏滚一下走一下,就是 x   ――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小狗发条玩具表演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小狗滚一下走一下。

同样的方法出示公鸡、青蛙、机器猫发条玩具,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二、给发条玩具找家

1.看看每个门都有什么?(门铃)

2.门铃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你能拍出来吗?

3.          请幼儿送你喜欢的发条玩具回到相应节奏门铃的家。

三、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发条玩具小卡片贴身上,然后按正确门铃去家做客。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对中班孩子开放,首先根据教案传授四个音符内容显得多,孩子只能掌握皮毛,或者说依葫芦画瓢的感觉;其次在出示发条玩具感受节奏,不一定所有发条玩具只代表一种节奏型,可以寻找幼儿身边熟悉的动物或事物更加准确的反映节奏;但整个活动孩子积极性很高,尤其四个发条玩具表演节目和送小动物回家,他们兴致勃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看小动物表演认真学习,大胆表演,富有爱心的送朋友回家,快乐的做客,在一个较枯燥只是传授知识的情况,让幼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热闹的气氛下更好的掌握知识。

活动点评:

该活动将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与幼儿生活中玩电动玩具发条的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活、教学、游戏有机整合的学习理念。首先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能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了幼儿身边最喜欢玩的电动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探寻发现其中隐含的秘密,即不同发条玩具能发出不同的节奏音型。其次活动形式上教师有效的创设自然真实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玩中迁移已有经验获得感知四种节奏特点的新经验。再次在师幼互动上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与幼儿互动自然流畅,幼儿活动情趣高涨。

建议: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整个节奏教学活动的容量略显多了一些,建议可分为两个活动,在每个活动中补充选择一个与本次节奏教学相匹配的优美乐断,让幼儿在音乐中通过更多通道的更多的表现手段去体验节奏的变化之魅力,感受音乐之美妙,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点评人: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兰)

中班歌唱活动 :《大 母 鸡》

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幼儿园   谈晓健

陈镒康  词汪  玲  曲              大 母 鸡

陈镒康  词

汪  玲  曲

1 = G 2 4

3 6   1 | 2  -  | 3 6   1 | 6  -  | 2 2  1 3 | 6  1 5 | 6  1 1 | 2  -  |

大母   鸡   哟,     坐草   窝   哟,       坐在  草窝  下  蛋    哟。哟哟  喂,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 3 6  1 1 | 6 1  2| 6 1  6 1 | 2  - |

咯咯咯咯 嗒 咯咯咯咯 嗒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一声  一声  在唱  歌,在   唱    歌。

3 3 2  3| 1 1 6  1| 3 3 2  3| 1 1 6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蛋儿   大、蛋儿   多,蛋儿   大、蛋儿    多,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活动背景:大母鸡这首歌曲比较生动富有趣味性,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澄清和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的困难,为此我将歌曲的曲调作了部分修改,将母鸡下蛋的叫声谱上了曲调,使整首歌曲在曲调上没有断顿感,达到和谐统一。并通过分析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将歌词内容(大母鸡哟,坐草窝哟,坐在草窝下蛋哟。哟哟喂,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  一声一声在唱歌,在唱歌。蛋儿大、蛋儿多,蛋儿大、蛋儿多,咯嗒咯嗒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划分为主歌和副歌(划线部分)。从“副歌”入手,因为“副歌”母鸡的叫声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上口”和容易记忆。所以为“副歌”谱曲,学会唱“副歌”,然后在教师范唱整首歌曲时邀请幼儿用演唱“副歌”的方式参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大 母 鸡

1 = G 2 4                                    谈晓健  改编

3 6   1 | 2  -  | 3 6   1 | 6  -  | 2 2  1 3 | 6  1 5 | 6  1 1 | 2  -  |

大母   鸡   哟,     坐草   窝   哟,       坐在  草窝  下  蛋    哟。哟哟  喂,

3 3 3 3 2 |3 3 3 3  6 |3 1  3 1 | 3 1  2| 3 6  1 1 | 6 1  2| 6 1  6 1 | 2  - |

咯咯咯咯 嗒 咯咯咯咯 嗒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一声 一声  在唱  歌,在   唱    歌。

3 3 2  3| 1 1 6  1| 3 3 2  3| 1 1 6  1|3 1  3 1|3 1  2|3 1   3 1|3 1  6 |

蛋儿   大、蛋儿   多,蛋儿   大、蛋儿    多,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咯嗒  咯嗒 咯咯   嗒。

活动目标

1.能够看图,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演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初步学唱歌曲,在老师的启发下,较有意识地观察并选择图片和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3.能安静地倾听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    节奏,练声活动

1.分别手拍,脚踏出图1所示节奏型。

提示语:“前面有一条小路,路上有许多草窝,咱们来走一下。”“有一个小草窝我们就拍一下手。”“有一个小草窝我们就踏一下脚。”

2.练声(C――F调上行下行音阶)。

提示语:“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公鸡怎样叫?喔喔喔喔喔。母鸡怎样叫?咯咯咯咯嗒。”

二、    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感受歌曲母鸡下蛋的节奏。(出示图2)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演唱。

提示语:“母鸡一边叫一边把蛋下在草窝里了。”“快看看有红有绿,真漂亮。”

2.老师慢速范唱。副歌处指图邀请幼儿演唱。

3.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

提示语:“我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一句?”

4.幼儿学念歌词。

根据幼儿喜欢的那句词找图并听范唱、学念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三、    启发幼儿选择图片和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老师用遮图的游戏方式考考幼儿,请幼儿唱歌。

提示语:“今天学的歌,你们会唱了吗?”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提示语:“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四、    听音乐做游戏,分别感受歌曲中“3(mi)1(dou)6(la)的音高。

提示语:“母鸡把蛋下了一地,咱们把它捡起来,3(mi)是红蛋,1(dou)是黄蛋,6(la)是绿蛋。”

附图1                                  附图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绿)  ●(红)

●●●●(绿) ●(红)

●(绿)●(红)●(绿)●(红)

●(绿)●(绿) ●(红)

●(绿)●(红)●(绿)●(红)

●(绿)●(绿) ●(红)

●(绿)●(红)●(绿)●(红)

● (绿)●(绿)●(红)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将歌曲“副歌”节奏前置,歌词念诵以及演唱,使得在第一次范唱时,幼儿的表现让人惊叹,全班幼儿几乎唱出整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这首歌曲是那么似曾相识,朗朗上口。另外在图谱设计上以圆点的大小不同表示16分音符、8分音符、4分音符的音值长短,以圆点的颜色不同表示母鸡“咯嗒”的叫声,未说片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圆点的音符大小和颜色,自主感受音符时值的长短和母鸡叫声的不同。在活动结束设计一个练耳活动,感受歌曲中“3(mi)1(dou)6(la)的音高,更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活动点评 :

根据心理学研究,幼儿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程度和熟悉程度是呈倒U型曲线,哼鸣曲调使幼儿对歌曲达到一定的熟悉度,对这首歌曲还未学唱就很感兴趣了。在学习新歌时,将歌曲划分为主歌和副歌,从“副歌”入手,在熟悉歌曲曲调旋律的基础上,通过看图或动作,探索记忆歌词,知道哪里是母鸡在叫,是怎么叫的,利用视觉符号和运动觉符号,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策略,使得幼儿非常喜爱这首歌曲。再配合开始部分和《大母鸡》联系紧密的“草窝”节奏练习和“鸡叫”练声活动,以及结束部分“鸡蛋颜色”练耳活动,使得整个活动设计巧妙,独具匠心。(点评人: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周正红)

小班音乐活动:秋叶

上会中心幼儿园 刘明霞

活动背景: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树叶虽说是“随地可捡”的东西,但孩子们对树叶的有目的的观察和了解还是很少的。在“秋叶飘”这一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多方位地接触了树叶。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去检落叶,卉卉抬头看着偶尔飘落树叶说:“老师,树叶还会跳舞呢!”我一看,真的呢,随着风翻转而下的树叶不是在跳舞么?旁边的孩子也有了新发现,有的孩子还把已经捡好的树叶朝天上抛,欢叫着学着树叶的样子扭动起来,陌陌唱起了才学的歌曲《秋天》,孩子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在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树叶中,我们还发现不同的树叶飘落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作为音乐活动《秋天》的延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树叶飘落的不同形态,学习用不同的动词来表述树叶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不同的动词来替换歌曲中的动词“落”。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飘落的动作,并学习合理利用空间,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已学会歌曲《秋叶》;

2.红、黄、绿三色树叶挂饰若干;

3.准备三种有着不同飘落形态的树叶;

4.大树妈妈的胸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教师出示大树的胸饰:我是大树妈妈,你们看,我原来有许多树叶的,可是现在只剩下一点点树叶了,你们数数看,还有几片啊?(三片)看,颜色还不一样呢,都是那些颜色呢?(红、黄、绿)

2.教师:我的树叶宝宝到哪里去了呢?哦,原来呀,它们被风吹走了,吹到哪里去了?(吹到地上去了;吹到水沟例去了;吹到小河里去了;吹到房顶上去了……)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秋叶的歌吧!

二、感受树叶飘落的不同形态,并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1.师:瞧,大树妈妈这儿还有几片树叶没有落下来呢,它们也想去旅游,谁可以来帮它们呢?(风)

那,就请你们来当一当风娃娃,吹一吹秋风,看看树叶会怎样落下来呢。

2.教师拿出一张宽大树叶的:风娃娃,吹起来吧!(幼儿嘟起嘴巴起劲地吹起来,树叶划着美丽的弧线飘飘摇摇摆动着的落下来了。)

师:小树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你会学一学吗?(孩子们随着音乐扭动起来。有的张开双臂像小鸟的翅膀一般左右摇动,有的举起双手,摇摇摆摆地慢慢蹲下,欢欢还作抱娃娃状摇动起来……)

教师适时把幼儿的动作反馈给大家,请大家一起学一学。

师:你们说说看,小树叶是怎样下来的?(摇下来的,飘下来的)

3.教师继续让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另外两片树叶。(幼儿又用“转下来、跳下来、绕下来”等表述树叶落的形态)

4.师:你们说的真好,我还能把你们说的话用歌唱出来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引导幼儿把说出的动词替换歌词中的“落”唱出来)

三、幼儿随乐表演

1.师:你们看,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都离开我了,我好想念他们啊!我都要哭了,怎么办呢?你们来当我的树叶宝宝好不好?

2.带上各种颜色的树叶胸饰,简单认识一下自己的树叶,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带胸饰按颜色分类上来表演。

四、结束活动

我还有很多的树叶宝宝被大风吹到外面去了,跟我一起去找他们吧!(随着《秋叶》的音乐走到户外)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孩子们都对活动很感兴趣,由此我也得到一些启示。1、活动的生成一定要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开展《秋叶飘》的主题的时候,孩子们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在对树叶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们对于树叶的探究又有的新的方向。在一次外出活动时发现幼儿对树叶飘落的形态特别感兴趣时,我知道该是对他们的这一需要给予应答的时候了。这时,不论是在知识经验的准备还是幼儿的探究欲望上都比较到位了。在主题活动开展时,每个活动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一定要紧凑,具有一定的系统性。2、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对于《秋天》这首歌已经比较熟悉,为了避免幼儿产生厌倦感,我在活动的开始就玩了变身的游戏。我说,老师要变身啦,看看我变成谁了?这样一开始就可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接下的环节中又让幼儿当一当风娃娃,所有的孩子都很起劲,大家对自己吹落的树叶特别感兴趣,观察得也特别的仔细,表现得更是得意。比较重的数叶落下的时候速度快,没有别的树叶飘、摇、转的形态,陌陌小朋友说道,树叶是“跳”下来的,还重重的做了一个向下沉的动作。最后的随乐表现的环节里,孩子们的角色又成了树叶宝宝,大家围在大树妈妈的周围快乐地跳起舞来。3、在活动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幼儿用动作表现树叶落下的形态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找一找谁的动作最美,要学一学别人的动作。在戴上树叶胸饰的时候,要求孩子们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活动评析

该活动体现了以下特色:1、内容处理得当,目标定位明确。这本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老师原本打算一节课上既要让幼儿探索、表现树叶的不同姿态,又要遵守游戏规则,集体表演游戏,考虑到内容多而不能让幼儿充分探索,尽情表现,所以对活动内容、形式作了取舍和调整,设计成韵律活动,活动目标切入合理,便于教师把握活动重点。2、情境创设适宜,幼儿进入角色。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扮演风娃娃、树叶宝宝,这些角色体验让小班幼儿很快进入活动情境,投入活动。3、教师引导到位,幼儿创编鲜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片不同树叶的飘落姿态,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动词和动作创编,幼儿准确的语言描述(歌唱)和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显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4、领域渗透自然,整合恰倒好处。教师以音乐活动为主,自然整合了数学、美术领域的内容,淡化了学科界限,符号幼儿园课程综合化的要求。

不足:在活动的第三环节,即幼儿戴上胸饰上来表演时,因老师指令不明而没有很好地进行动作表现,只是围在大树妈妈的身旁做树叶宝宝,以致使前面的创编成果没有得到延续。(点评人:丹徒区教研室  孙建华)

大班韵律活动:小蜜蜂

镇江市润州实验幼儿园      执教:张裔

活动背景:

在传统的集体舞教学中,人数多、难度大,过程不易调控,教学方法也总是运用枯燥、乏味的口令,训练幼儿编排队形。由于幼儿方位感较差,队形易混乱,教学效果差、效率低。通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探索,我们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集体舞教学方式,利用幼儿能理解的知觉符号,把复杂的队形简化成一目了然的“图谱”,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各种队形。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创编,给了幼儿自主、创造、想象的空间,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韵律活动,幼儿能够创编出多种队形及与队形匹配的小蜜蜂的舞蹈动作,并能小组合作制作出图谱,根据图谱来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和音乐的敏感性,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3.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蜜蜂做工》、《小蜜蜂》、《可爱的小鸡》。

2.小蜜蜂的头饰每人一个(红、黄、蓝、绿),操作材料小蜜蜂4份。

3.操作板4块。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可爱的小蜜蜂们,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二、         基本部分

1.              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创编欲望。

2.              创编小蜜蜂的动作。

(1) 师:小蜜蜂听到了这么好听的音乐,都想起来翩翩起舞了,小蜜蜂们想一想,你想跳个什么样的动作呢?

(2) 幼儿创编各种小蜜蜂的动作,并介绍给大家。

3.创编各种队形。

4.幼儿分组操作,摆放队形,并绘制出与之匹配的舞蹈动作。

(1) 将幼儿分成四组。

(2) 师:请小蜜蜂分成四组,共同商量设计出一个最好的队形,并注意每只蜜蜂都必须跟着排头。队形设计好后,再共同设计在这个队形上小蜜蜂跳什么样动作最合适、最好看,再请每一队的排头用舞谱表示出来。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讲解创编的队形和动作。

6.根据图谱舞蹈。

7.教师数拍子,幼儿根据图谱走队形,跳动作。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跟着排头走。

8.幼儿根据图谱,配上音乐舞蹈。

9.交换图谱的先后顺序舞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蜜蜂的舞蹈跳得真好看,最后我们一起来跳个《可爱的小鸡》结束今天的活动,好吗?

活动反思:

在这节韵律活动中,处处体现出了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各种队形,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通过讨论商量选用最好看的一种队形,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编,体现了小组的共同智慧,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

活动点评: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本节韵律活动中,教师能够采用小组创编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小组的智慧,合作创编各种队形,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变换队形,掌握了变换队形的简单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再配上自己创编的各种动作,组合成了一个可以表现的小舞蹈,给了幼儿非常大的成就感,并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点评人: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周正红)

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带

江南幼儿园   田宁

活动背景: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等过程,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让孩子获得与活动相关的新经验和新体验。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使孩子在经验、能力和智慧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带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并激发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展示牌4个。                            2.彩带人手一个;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并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二、探索、发现:

1.   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会跳舞?

2.    出示彩带,播放音乐让幼儿讨论尝试如何将彩带跳起舞来。

3.教师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性质,并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探索尝试舞动彩带。

3.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将彩带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多少种图形。

4.    .请幼儿设计舞谱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5..教师总结幼儿的舞谱并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舞谱粘贴在展牌上互相交流。

6.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进行表演。

三、结伴创编                                                             (1)幼儿探索尝试: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2)幼儿自由组合,结伴创编舞蹈,并能在音乐的结束部分进行组合造型活动。

四、展现欣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舞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活动反思:

在这节大班艺术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活动中我并不要求幼儿有多美的舞姿,而是以“会跳舞的彩带”作为纽带,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过程来品味“舞”的愉悦。在具体实施中,我发现孩子们心思特别活跃,在回答问题上出乎意料,并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对于民族特色的舞蹈十分感兴趣,因此我在活动的最后又渗透了一个展现欣赏活动:“大舞台”,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将本节课推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的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潜在能力。而且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民族音乐的牵引下,幼儿对中国民族舞蹈有了新的认识,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活动点评:

这节大班艺术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张弛有度,能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形成有效的师幼、幼幼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时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了基础,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而且幼儿的创新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获得了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新经验和新体验,在经验、能力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点评人: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周正红)

大班音乐活动――跳舞毯

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孙俊梅

活动背景: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展了民间游戏活动,小朋友对这种形式的游戏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玩方向的民间游戏《金苹果》中,我发现小朋友已经有了前后左右方向的意识,但是方位感不是很正确,特别是在游戏中边说边做的控制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不够,于是我设想能不能有一个活动,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既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又可以轻松进行身心的训练呢?――于是我联想到了跳舞毯,设计了这节活动。

在这节活动中,往往我运用了尝试的理论,以先练后讲,幼儿先尝试学习,教师后指导为主线,激发幼儿愿意去尝试,大胆去尝试的愿望,使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根据音乐旋律变换脚步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2.通过跳舞毯,锻炼幼儿脚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5块小泡沫地垫拼成1块大的正方形地垫,在大的地垫上粘上不同方位的箭头标记。

2.音乐《兔子舞》

3.活动前先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石头、剪子、布引入课题。

1.今天啊,我们要来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首先,你们先来看看我用脚在干什么?(教师做用脚石头剪刀布的动作)――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  你们会玩这个游戏么? 现在就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玩玩吧?

3.小朋友们玩的真开心,我也很高兴,下面,我有个要求, 就是要变换节奏来玩这个游戏,老师说的慢,小朋友就要跳的慢,老师说的快呢,小朋友就要跳的快,请你们跟着老师说的来做,看看谁的小脑袋是最聪明,谁的反应最灵活。

二、出示跳舞毯,引起幼儿跳舞的兴趣

1.你们的小脚真能干,刚才的游戏玩的非常棒!小脚的本领确实很多,今天我们就要用小脚在一个神奇的东西上来跳舞,你们看这是什么?――跳舞毯,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么?今天啊,我们就来试试学习在神奇的跳舞毯上来跳舞好吗?你们知道怎么跳?老师也特别的想来试一试?只是老师在跳舞的时候请小朋友把我拍手,给我鼓励!(教师示范在跳舞毯上跳舞,请幼儿边看边拍手!)

2.“看到我跳的那么开心,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好,下面啊,你们就找一块跳舞毯跳舞吧,但是告诉你们在跳舞毯上有秘密呢,请你们一边在跳舞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在跳舞毯上都有些什么秘密?”

(1)幼儿第一次尝试在跳舞毯上跳舞

A问:你们在跳舞毯上都看到了什么?(箭头,圆)

B问:那这些箭头是不是都一样啊?(不一样,方向不一样)

C问:那这个圆是表示什么呢?(站回中间)

小结:不同的箭头表示不同的方向,每次我们的小脚踩过一个箭头以后,一定要踩回原点,懂了没有?好,我们来试一次。

看,我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箭头都请到了这张跳舞图上,看看,这是什么箭头,应该怎么跳?(幼儿尝试看标记做动作)

小结:我们把这个箭头    起个名字叫“前”,跳完后应该怎样,收回来起个名字叫“踏”

那   叫什么?……

A幼儿尝试看跳舞图结合语音、动作进行完整练习。(原地)

B.结合音乐,幼儿跳舞。

(2)第二次尝试进行两种方向的箭头舞步的跳法。

师:小朋友们真的很棒,学习了尝试就能成功。你们愿意尝试在试试更加难的呢?你们已经知道一个箭头是怎么跳了,现在给你们更加难的,看       又是表示的什么意思?前后,那收回来叫踏,连起来就叫前后踏,那我们来试试下面的呢?

A.口头说

B.听音乐练习。

C.完整练习(老师在跳舞的时候除了脚按节奏踩箭头,我的手是怎样的呢,那你觉得手动好看还是不动好看,怎么动呢?脚到哪边手就指到哪边。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两个舞蹈谱连起来跳,要求加上手的动作)

D.请客人老师站在你的旁边一起跳

(3)第三次尝试跳自己编的舞:

小朋友太棒了,你们用的是我的跳舞谱,现在让你们挑战更高的难度,就是让你们来当舞步设计师,来跳自己编的舞。你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圆圈,带会就请小朋友在圆圈里画上箭头,在一个圆圈里你可以画一个箭头,也可以画两个箭头,听清楚了么?现在就开始试试吧!

A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跳舞。

B“你们真能干,个个跳的都很棒,下面,就请上我们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在跳舞毯上跳舞好吗?一起分享我们跳舞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小小设计家们将你们设计图也带给你同班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体验给你们带来的快乐吧!

活动反思:

一、活动中选择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活动中,我将生活中大家都很喜欢的活动跳舞毯作为媒介,将体育活动中方向感和音乐活动中的韵律节奏,以及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等多方面能力培养相结合,使教育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有了这样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教具出现,自然在学习的活动中不显得枯燥,孩子们主动学习起来也就显得非常的主动,使学习成为了快乐的事情。

二、尝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尝试教学法以学生学习为主,重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有了对这样的教育方法的认识,使我在设计这节活动中,每一步让孩子以先练在先,教师指导在后,例如:让幼儿看图进行脚步训练时,以幼儿学过的金苹果游戏作为知识经验的准备,然后自己猜测肩头的方向,并且将在音乐活动学习过的节奏训练的语音型自己带入到学习中,孩子们通过彼此之间的谈论,教师的后指导,使尝试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得以充分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活动层次清晰,从易到难逐渐促进幼儿有序发展。

本次活动先从单脚训练到双脚训练到配合语音节奏训练,再到加上双手全身心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同时使活动中幼儿有踮一踮就能达到,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活动处于不疲劳的状态。

幼儿设计图谱:

活动反思:

活动点评:

整节活动,教师通过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法和学法,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和提高。活动把体育活动中的方向感和音乐活动中的韵律活动融合的同时,又尊重了幼儿的主观愿望和主体地位。教师将需要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游戏化,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及合作学习等多种能力,在师生互动中顺畅的完成了预定的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教态亲切得体、优美大方,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点评人: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李忠萍)

小班音乐活动:小企鹅过冰河

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徐雯

活动背景:

孩子们特别喜欢把自己家里的动画片带到幼儿园里和好伙伴们一同分享,前两天的动画片《小企鹅丁丁》,孩子们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是实在是太喜欢丁丁了,每当看到小企鹅在冰河上溜冰一不小心跌到、并窟窿里时,就开心的也要模仿一下,而且,模仿的也十分逼真呢!在加上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小班的主题是《冬爷爷来了》,为了进一步教育孩子们冬天不怕冷,我就想到利用不怕冷爱溜冰爱锻炼的小企鹅这一孩子们都喜欢的形象设计这么一节课,利用现有 的音乐素材,我找到了《拨旋》,这首曲子是一场歌剧的开场,是演奏者用小提琴以拨旋的方式演奏出来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紧张,正好可以表现小企鹅溜冰和跌到的感觉。所以,我就把现有的音乐片源和幼儿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形象结合到音乐教学中去,这样,就使原来很普通的乐曲活了起来,有了生病,于是就产生了这个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悉乐曲的旋律,会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边县音乐旋律的轻松和紧张。

2.享受游戏的快乐,根据音乐的性质,学习有克制的按规则做游戏。

3.通过韵律活动,培养幼儿冬天不怕冷,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小企鹅玩具,冰河教具,音乐《拨旋》班得瑞音乐《日光海岸》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健康舞表演  ,各种体育锻炼动作表演

二、基本活动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锻炼了身体,现在咱们身体暖和和的,你们看, 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 ,在这么冷的冬天也不怕冷  (出示小企鹅)

问:它是谁啊?  今天啊,它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溜冰舞!

老师演示小企鹅在冰河上溜冰并且掉进冰窟窿,听第一遍音乐

问:你们看到小企鹅在干什么啊?后来呢,突然怎样了?

幼:在冰上走

幼:在溜冰

幼:后来掉到冰洞里面去了

问:那你觉得刚才的音乐里,什么音乐是它掉到洞里了呢?

幼:音乐里面“咚”的一声的时候

幼:有种划下来的感觉,跌倒的感觉

听第二遍音乐,你感觉企鹅掉进洞了, 你就拍一下手

听第三遍音乐,问:下面呢,我就请你的大拇指来表演表演,你听到小企鹅溜冰的音乐就动动你的大拇指,你听到小企鹅掉进冰窟窿,就把大拇指弯一下腰!好么?

请幼儿随着音乐,在听到掉在洞里的时候做相应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小企鹅掉进窟窿里用什么动作表现么?

听第四遍音乐,老师:好,下面我们就在这里开始表演吧!我们的地板就是冰河,你们呢,就是可爱的小企鹅,当你听到掉进窟窿的音乐,你就蹲下摆个造型好么?

连起来跟着音乐表演。

问:啊,小企鹅走过了有窟窿的冰河,现在来到的是一片没有窟窿的冰河了,小企鹅在冰上自由自在的溜冰,还变换各种造型,你们会么?咱们来想想,在音乐停顿的时候我们也来摆个造型怎么样?

一起跟着音乐表演。

三、         结束部分

老师:啊,看,小企鹅走过了冰河,来到了冰山的脚下,天空中下起了小雪,雪花在天空中飘啊飘啊,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座位上学一学小雪花吧!

活动反思:

1.     活动来自生活,我选择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和教学想结合。

我选择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物形象结合主题活动设计了这节课,所以整节课孩子们都乐此不疲的模仿着小企鹅溜冰划倒,通过他们的喜欢的动物模仿不知不觉他们掌握了音乐《拨旋》的时而轻松是而紧张的特点。

2.     活动教具简单却新颖,一直抓住了每一个幼儿的眼球。

制作教具,我仅仅用了两个装玩具的篓子和一张卡纸,也许教具并不精美,但是,我把教具用的恰倒好处,当小企鹅在教具中间来回溜冰时,当小企鹅不小心掉进“窟窿”里时,孩子们几乎眼睛都忘记眨的看着,笑着。在小企鹅表演时,我把拨旋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我跟着音乐控制着小启鹅的行动,所以,孩子们在欣赏的时候自然的把音乐听到了耳朵里,初步对音乐的性质有了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他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了哪里是小企鹅轻松的溜冰和跌到窟窿里的音乐,教学很顺利的展开。

3.     整个活动,我都很投入,我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孩子。

整节活动,首先我做到了自己很投入,我很喜欢小企鹅这一形象,我更加的喜欢拨旋这个音乐素材,因为喜欢,我格外的投入,因此,课上,我用我的热情感染了所有的孩子们,在第一次大家找空位置表演时,我观察到有2个小朋友没有站起来表演,只是在座位上轻轻的动动小手,后来,我很开心的走到他们面前,真诚的请他们加入,他们互相看了看,也开心的融入了我们,尽情的表演了起来。

4.欣赏的同时,伴随着递进的小要求,幼儿感到很有趣。

音乐教学中,欣赏有时是很枯燥的,但是,音乐只有重复的听才能理解其中的性质和变化特点,在课前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每一次听音乐的时候,我都给孩子们留了不一样的要求,孩子们伴随着这些小要求,很感兴趣的去欣赏着每一遍音乐,通过一次次的感受,通过认真的完成没一个小要求,最后,每个孩子都了解了音乐的性质,和我一样,喜欢上了这首曲子。

我是一名刚工作2年的教师,经验还不丰富,在整节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在语言方面不太严谨,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问题,在课前仔细推敲课上要说的每一句话,研究每一个问题,没有必要说的话尽量少说或者不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活动点评:

该活动是由教师发现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而适时产生的,由于活动中选择了幼儿极为感兴趣,极为喜欢的动画片里的角色做为音乐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当幼儿一看到教师表演的教具小企鹅走冰河,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再加上教具的使用和乐曲的旋律特征完全温和,使幼儿在欣赏时,不但调动了多种感官,也加深了对乐曲旋律、性质的了解。其次,整个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幼儿一遍一遍的听,并每次都有新要求,让幼儿没有感到枯燥而是很有兴趣,并且 ,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去大胆的说,做,模仿,创造,幼儿在活动中没有了压力,感到轻松自如,留下了愉快的情绪,教学效果很好。(点评人:镇江贺家弄幼儿园       梅怀萍  )

中班综合尝试活动――《七个小仙女》

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刘姗姗

活动背景:

今天的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极大的启示。幼儿生来对音乐就有特殊的情感,因为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音乐会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情绪。音乐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快慢有序的节奏、丰富形象的音乐语言,深受幼儿的喜爱。如:在幼儿游戏时,我们会放一些很轻松、欢快的曲子;在幼儿午餐时,我们会放一些舒缓的曲子等。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班级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综合教学活动,想让幼儿在欣赏、感受、表现音乐方面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用动作、语言、表情表现乐曲的主题;

2.          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          丰富幼儿词汇:雄壮的,优美的,欢快的,缓慢的。

活动准备:

1.《音乐之声》主题曲磁带

2.不同类型的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采茶》《加油干》

《勃拉姆特的摇篮曲》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在《音乐之声》主题曲中,唤起幼儿快乐的情感体验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表演后的感受

师:听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心情怎样?

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听了以后想干什么?

教师小结:快乐的感受是由音乐带给我们的。

二、         基本部分:

幼儿听不同性质的乐曲,尝试用动作、语言、表情来表现乐曲的主题

师:所有好听的音乐都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哪七个音吗?

这七个音符可以变出各种好听的乐曲,很神奇,非常的美妙,她们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四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觉得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干什么?

尝试一  欣赏乐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师:你们刚刚听了这首曲子想干什么?

(小组讨论,再个别说)

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解放军叔叔听了这首曲子在做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解放军叔叔好吧。

解放军叔叔在上战场,走路的时候,是怎样的?

是很有精神的,还是无精打采的呢?

这是一首比较雄壮的歌,解放军叔叔听了这个歌精神饱满,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上战场打仗。

尝试二    欣赏乐曲《采茶》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音乐,看看和刚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听了这个音乐又想干什么?

(小组讨论,再个别说)

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听了以后想干什么?

(教师表演)

刚刚老师在做什么呢?

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采茶》

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采茶吧!

(幼儿表演,教师语言提示)

尝试三    欣赏乐曲《加油干》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一首。

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你想干什么?

(小组讨论,再个别说)

听了这首曲子,做起事来特别的有劲,还很开心。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加油干》,听起来和欢快,做事情越做越有劲儿,让我们大家跟着音乐动起来。

尝试四    全体幼儿尝试表现不同性质的乐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采茶》

《加油干》

我们干活都干累了,我们再来听一首曲子,听了我们想干什么?

欣赏乐曲《勃拉姆特的摇篮曲》

三、         结束部分:欣赏文学作品《七个小仙女》(附后)

师: 在睡觉之前,爸爸妈妈会给我们讲故事,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故事的名字叫《七个小仙女》

(教师一边讲一边放课件,在缓慢的音乐声中结束这次的活动)

附故事:         《七个小仙女》

1 2 3 4 5 6 7是七个小仙女的名字,所有的乐器都是她们的家。

小仙女们飞到了果园里,苹果树在音乐声中长的更好,结出了更多的苹果。

七个小仙女飞到了牧场,奶牛在音乐声中挤出更多的牛奶。

音乐小仙女又飞到了菜园,蔬菜在音乐声中长的更大更新鲜。

小仙女们又向着医院飞去,病人们非常喜欢小仙女们的到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病人的痛苦减轻了,病好的更快了。

音乐小仙女是幸福的天使。你听!小朋友们还大声唱着她们的名字呢!

活动反思:

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动作是幼儿认识活动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孩子欣赏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听觉艺术时,我们可以请动作帮忙,较快地使他们认识音乐、感知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这是一种极佳的方法。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来进行的。 除了《采茶》这首曲子,幼儿通过听一听,做一做,跳一跳,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能比较准确的感受和表现出音乐的性质以及自己当时的情绪。而《采茶》这首曲子是我整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我改变了方法,是让幼儿通过看老师的舞蹈,来发现这首曲子的特点,幼儿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很快就喜欢上了这段音乐。整节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都在用心去聆听,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美,去创造美。因为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而我自己也是受益非浅,首先在教育观念上,不能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不能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还有就是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人们有着微妙的音乐心理,而音乐也对人起着神奇的作用。它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幸福、悠闲的感觉。音乐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性,使人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人创造性的发展。

活动点评:

每一节课都应以一课为主,其他学科渗透。这一节课是以音乐为主,语言、舞蹈渗透。课程设计的非常有特色,培养了幼儿的乐感。乐曲找的很有典型。以“听了以后想到了什么?” “听了有什么感觉?”这样的提问,引导幼儿跟着感觉走。而这些乐曲都让幼儿多听,第一遍:听到了没有?第二遍做做动作,第三遍大胆的跳。课上的比较朴素、自然,但是很有成效。重点突出,发展了幼儿的个性,没有刻意的追求幼儿的全面投入,而是顺其自然的去发展,很自然。(点评人:贺家弄幼儿园  梅怀萍)

大班艺术活动《我爱洗澡》

中山路中心幼儿园  朱刘艳

活动背景:

夏天里,天气炎热,小朋友们每天都要洗澡。有的家长就跟我反映孩子在家洗澡时总是讨价还价,有的孩子洗澡时总是嫌家长重复洗。本次活动以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让幼儿感到洗澡的快乐,能喜欢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身体的不同部位,乐于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充分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当中,并使动作具有美感。

3.养成幼儿乐于洗澡及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很脏的小猪布偶一只。

2.银色亮丝做成的流水,可抖动。

3.活动用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帮脏小猪想办法

师:我好像听到谁在哭?你们听到了吗?(放录音,传来哭声)是谁在哭(出示脏小猪)小猪哥哥为什么要哭?小猪说:大家都嫌我脏,不愿意和我玩。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什么方法能够让小猪变干净。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猪变干净呢?

幼:洗澡可以让小猪哥哥变干净。

3.欣赏小猪哥哥跳洗澡舞

师:小猪哥哥就听你们的回家洗澡了(放录象:小猪洗澡的动作)瞧!小猪还跳起了洗澡舞!(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拍拍手)

4.创编舞蹈(目的是为下一个环节的创编做基础)

师:你喜欢洗澡吗?你洗澡的时候最想让身体的什么地方跳舞呢?你能跟着音乐跳跳吗?(启发幼儿表现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

师:这一次老师给你们冲水洗澡,水流到你的身上你想让身体的什么地方跳舞,你就让身体什么地方跳起来。老师抖动教具,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运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作为热身)

师:洗澡的时候,我们用双手在身上搓一搓,会洗得更干净,也更舒服。你想搓哪儿,就听着音乐搓一搓。(鼓励幼儿把动作做得富有美感,可视情况决定表演的次数)

师:现在老师又要来冲水了,请你这一次把全身上下搓各遍,好吗?(老师抖动流水,启发幼儿搓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够不着后背。搓不到,怎么办?我们大家互相帮帮忙,好吗?

6.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

师:(放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坐在地上用最舒服的姿势搓一搓,放松片刻。老师轻轻的和幼儿交谈:“今天你们开心吗?累不累?下一次还愿意跳洗澡舞吗?

师:洗澡是一件舒服的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干净,我们小朋友要爱洗澡,好吗?

活动点评: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们喜欢用艺术的,夸张的形式来表现洗澡的动作,他们天生就是一个舞蹈家,天生就是一个创造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种创作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而在这个艺术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小猪洗澡的情境来吸引幼儿,特别是用了银色亮丝做成的“流水”,抖动到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教师很注意用语言来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编,如“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够不到后背,怎么办?我们互相帮帮忙,好吗?”,诸如此类的语言,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合作、探索,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投入、愉快、放松。(点评人:镇江市中山路幼儿园陶涛)

THE END
0.线上教学实训平台\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云朵课堂凭借其全场景覆盖的线上教学解决方案,成为教育机构、企业内训及职业教育领域的首选平台。其功能设计深度融合虚拟仿真、实操考核与技能培训需求,以下从五大核心功能展开分析: 一、直播功能:沉浸式互动教学的技术基石 云朵课堂采用分布式流媒体架构,支持万人级并发访问,确保直播画面高清流畅、延迟jvzquC41yy}/{~sfwqqfvjsi0eun1jwvkerf1qv6:28/j}rn
1.用到致力于企业培训企业人才在线培训用到-企业培训,企业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四大系统为企业提供智能合理化的人才培训方案,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企业学习平台,用到让您的企业培训实现更大价值.jvzq<84yyy4zqwlf0pku1
2.个人下一年工作计划(通用18篇)(四)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训及云平台培训相结合 1、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20xx年省教育厅将继续组织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将根据上级精神,加强宣扬、管理、监督、评价,提高远程研修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网络资源应用及云平台应用技术培训。在20xx年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新一轮的培训,重点解决在前期使用过程中发现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ftnsiqpm{wxokjwg03<<3:4?70qyon
3.学期语文工作计划【推荐】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语文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期语文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以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主体,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qpm{wxokjwggcw|gp1~vgzniqpm{wxokjwg0497525863B9273e79<;8344ivvq
4.灾后儿童心理干预23篇组织参与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人员进行网上培训,提高开展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技能。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发布的《疫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等文件,确保为师生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援助,并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jvzquC41yy}/djnjwc}fp7hp1hgoyns1fcwvcw4925=127mvon
5.在线培训互联网\一、高清互动直播系统:构建沉浸式培训场景 云朵课堂直播系统支持万人级并发高清授课,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架构与智能码率自适应技术,确保在30%网络丢包率下仍能保持720P画质流畅传输。系统提供六分屏教学模式,教师可同步展示PPT、电子白板、摄像头画面、互动投票区、学员列表及资料共享窗口,支持多机位切换、屏幕共享、激光笔标jvzquC41yy}/{~sfwqqfvjsi0eun1jwvkerf1qv6989/j}rn
6.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平台软件在职业技能培训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朵课堂凭借其全场景覆盖能力与行业深度适配性,成为超10万家教育机构及企业内训部门的核心选择。其系统以“技术+场景”双驱动模式,构建了从教学交付到商业运营的完整闭环,以下从五大核心功能模块解析其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 一、智能直播系统:万人级并发与场景化互动 云朵课堂采用分布式云 jvzquC41yy}/{~sfwqqfvjsi0eun1jwvkerf1qv6:5=/j}rn
7.[浦东]竹园小学:“云”中锦书来成长无极限疫情无情,却始终没有浇灭见习老师们自我学习的热情。相信不久之后,老师们定会用优异的成绩为本次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 成长记载——提升大平台 第一次空中课堂是怎样的心情?与带教导师交流点什么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中有什么启发……这一连串的问号累积起来,然后再一个一个解决,就给见习老师们搭建了成长平台。 jvzquC41gf{/gjxvfc/exr1pqjf48o{rf5o787244644B4w3co5:B>90jznn
8.议论文教学论文汇总十篇网络学习群体的特征和具体问题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为艺术教育联合运营平台的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正个服务平台在使用上展现出一种新的学习用户体验方式、新的业务流程和商务运作的新模式。 2艺术教育联合运营云平台的设计理念 艺术教育联合运营云平台是一种新兴的带有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5=45?3jvor
9.上司攻略在线阅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为什么向上级求助是最可行的首先你要多归纳题型,从历年真题里,你能大概归纳出哪些是重点考试内容,然后你着重去看,去背,比如后面大题,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这些都是必考的题目,这些你得罗列出一个答题模板,反正遇到这种类似的题,马上就能写出来,这很重要,其次就是确保选择题少扣分,后面大题做一做,基本都能及格,总分120分,70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swjslkct08B82454ivvq
10.做一做六月份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活动 财经商贸类“双师型”骨干教师能力提升暨考评员培训的通知(烟台站) 人机协同中心 跨境电子商务人机协同中心 2025-09-23 财经人机协同中心 2025-09-24 市场营销人机协同中心 2025-09-25 电子商务人机协同中心 jvzquC41yy}/|~t{k|{p0lto1
11.镇江市教育云平台基础应用软件系统本单元共计四课时:第一课时《菊花的扦插》、第二课时《月季花的扦插》、第三课时《蔷薇花的扦插》、第四课时《绿萝的扦插》。通过学习让孩子初步掌握扦插常见花卉的技能技巧,提升孩子眼、手、脑协调配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增进孩子间合作意识。《月季花的扦插》是在孩子学习第一课时《菊花的扦插》的基础上进行的jvzquC41|lpzu7lg0tfv7hp1gimq~ia||ek{|4kphueg}fkn1Ejpotkf?hcg;72h83g7=7/6gh2/Bgg4/:e2<789g86;;
12.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长周期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界定 对于企业创新能力这一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如伯格尔曼(Burgelma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综合性能力,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
13.武汉教育云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共参加5次命题培训,如提升命题能力的“小学命题设计”专题培训,理解教材的“教材教法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命题设计探索和实践,梳理阶段性的实践成果,开展经验交流和典型经验分享活动,课题给老师对命题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最终确立了明确命题内容——确定命题目标——具体命题分析——命题评价标准——命题评价特色五个方面的jvzquC41yy}/y~mcpgjv{~s0ep5jpmjz0rnqA{Burcif1yjtuqt0duti1xofy/xkf?L37BK;C786GN<8;4K16962CE=4F=5;92,jfF68399:6B52
14.做一做技能培训云平台使用协议与隐私政策 感谢您使用网易云课堂! 为了更好地保障您的个人权益,请认真阅读《使用协议》、《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的全部内容,同意并接受全部条款后开始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若不同意,将无法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同意 做一做技能培训云平台北京做一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做一做技能培训云平台,做一jvzquC41o0yuwm~0389/exr1rtuwkmjt16>1295224879>6:1kteg3jvo
15.精辟的教师年度总结范文(通用32篇)使学习成为 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 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jvzq<84yyy4:3€jpcp4dqv4c1hgoyns9;7;7;7mvon
16.互动教学技能云平台云服务平台做一做技能培训云平台_网上培训课程平台 技能培训云平台是目前很多教学机构与培训企业常用的,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的软件系统,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时候,线下的教学计划难以正常开展,线上的网课教学反倒凭借其便利性与跨地域性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云课堂技能培训云平台,的开发选择有很多,不同的平台所具有的的功能特点会有所jvzquC41yy}/{~sfwqqfvjsi0eun1jwvkerf1}fiu/818>3jvor
17.全语言教育论文范文6篇(全文)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1]全媒体是对各种媒介平台、表意符号、传播手段的融合,是对信息的集成传播。[2]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低年级学生在接受高年级学生的一定培训后,又快速流失,校园媒体难以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一项调查,大学一jvzquC41yy}/;B}wgunv0lto1c5gzu}uihzzj}~0jvsm
18.双创空间云服务平台数字化管理会计 展开更多 培训&评价 电子商务职通车 做一做 数字营销技术应用1+X证书 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技能大赛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高职) 电子商务(中职) 扶贫大赛 乡村振兴大赛 电子商务师 展开更多 服务 产品注册 升级下载 关注我们 ITMC微信公众号jvzq<84yyy4jvvh0ep5ivvq1oayiwjsiej{bppkwyw5
19.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范文看,那水平如镜的河面被瑰丽的朝霞渲染着,银光闪闪,多么绮丽。 河边,那一棵棵柳树翠欲流,婀娜多姿,纤细如指的柳条抚摸着河面。 远处的那个桃园里的桃花全都盛开了,从远处看,真像一片红云降落人间,扑鼻而来的花香在寂静的桃园里飘散。 在离桃园不远的地方是一片雪白的梨花,有的已经盛开了,像一个个展开双臂拥抱春天的白衣天使;有的还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74ivvq
20.九年级上册历史总结通用12篇[2]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一、统筹规划,全盘考虑。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学科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力争做到统筹规划,适时调整。 1、统筹规划,灵活调整。历史学科在初三年级要完成两本书的新课学习。按照既往经验是上学期赶新课,下学期专门jvzquC41|inh{7}wgunv0lto1jgpyns166;637mvon
21.初中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范文进行干部培训,把在学校学生干部培训时的讲话又拿过来,给班级学生干部讲,讲当班干部的好处:一,提高能力:组织、协调、表达、策划;时间管理能力,统筹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储备管理经验,为未来的工作储备才能。二,训练思维:全面;全局考虑;周到细致,有条不紊。考虑到不同同学的感受,组织自己的语言。三,培育气质:领导气质jvzq<84yyy4:4>=20eun0ls1m17Wq9m0jvsm
22.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通用13篇)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jvzquC41okv/t~nygp4dqv4lkcuywnxjglo04>=23;
23.2015中国贵阳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发展论坛【10:09】梁杰: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ICT市场40%的份额将是由第三方平台来提供带来的。云端支付在云计算服务外包业务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云南、江苏的模式也被大量采用,服务外包将面临更多的技术研究。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关于行业的融合,服务外包将更多融入特定行业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关于创新驱动,我们应该看到以jvzq<84hkpgoen3ept4dp8lwpfuoi87237664?4v42762>78a7798=747;4tj}rn
24.互动式教育技能云平台互动式教育技能云平台正成为教育机构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工具。云朵课堂凭借"全场景交互-沉浸体验-数据智能"的三层架构,帮助机构实现教学效率与学员粘性的双重突破。其符合EEAT标准的技术服务体系,已为职业培训、企业内训、K12等领域提供可量化的增长成果:课程完课率提升52%、运维成本降低62%、续费率增长28%。jvzquC41yy}/{~sfwqqfvjsi0eun1jwvkerf1p}{564ivvq
25.人才培养能力评价12篇(全文)策划人语在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活动中, “坚持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已成为高频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们经常会谈论“能力”这一话题: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阅读能力、解题能力等。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该作何思考呢?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能力立意?如何培养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xk78x;s70jvsm
26.礼仪课教案大全11篇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礼仪课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2.学情分析 高一(4)班虽然为英语实验班,但学生们层次差异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jvzquC41nnmd0ofdkcu/exr0ep5icx|gp1843=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