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衰败,从组织沉默开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公众号,彭剑锋、黄卫伟、吴春波、洪天峰、施炜、肖知兴、田涛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每一年总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大企业走下神坛,步入衰落。

这些本大有前途的公司因何惨遭淘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研究发现,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都绕不开管理层的两大致命伤——“短视”和“惰性”。

短视的企业高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更注重处理紧急情况和“家门口”的事务,而忽视了正在重塑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具有惰性的企业高管则无视新机遇,选择留在熟悉的舒适区。

那么,企业管理者如何才能避免短视和惰性呢?

答案或许出乎意料的简单。成功的公司都采用一种共同的战略——鼓励员工质疑企业最根本的构想。然而,很多企业却染上了一种病——组织沉默。

作者 | 邢雷

“组织沉默”是什么?

我们谈论组织沉默,其实是想搞懂“员工为什么不说话”?

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典著作《退出、言论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中指出,员工对组织不满时,往往会有三种选择:离职(Exit)、言论(Voice)与忠诚(Loyalty),并提出了EVL模型。

其中,“言论”有可能是提出建议,也可能是抱怨,目的是希望改进组织的现状。

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发现,除了上述三种反应,还有第四种反应,就是忽略(Neglect),是一种冷漠和消极的逃避,给模型加了个尾巴,变成EVLN。

这第四种反应,描述的就是员工的沉默行为。

这样看来,相比沉默,抱怨还要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员工还愿意开口。

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从而改善所在岗位、部门或组织某些方面的工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

理解这个概念,有两个重点:

一是“沉默≠没意见”。

沉默是主动的、有意的、有目的的,有时员工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观点或主意。

二是“沉默≠不说话”。

沉默可能是有意识筛选或过滤了自己的观点,例如,报喜不报忧,只讲领导爱听的话。

简而言之,员工沉默就是: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不说。

员工最容易对哪些问题沉默呢?

调查发现,员工沉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评价上级或同事的能力、绩效、优缺点;

2.公司的规划、改革与发展;

3.公司政策、制度、机制或领导的决定;

4.组织的工作安排、工作流程、人事安排、公平性问题及改善意见;

5.薪酬、福利、待遇的合理性、公平性;

6.贪污、职权滥用、违反职业道德;

7.人际关系、冲突。

组织沉默有多可怕?

在组织里,沉默的员工会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对组织的事情缺乏控制,从而导致较低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工作倦怠、压力甚至离职。

而人的行为具有从众性,员工是否发表意见还会受到同事的“传染”。一旦组织中形成了沉默的氛围,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员工沉默就升级为组织沉默。

组织沉默的可怕之处在于,当沉默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就变成了一张大网,不仅会强化个人行为,还能庇护个人沉默。

在沉默的组织氛围里,个体可以安心、安全地沉默,而要打破沉默,就不只是要战胜自身的恐惧,还要冲破集体的罗网。

对组织而言,沉默意味着暮气沉沉的组织气氛:上下级沟通被阻滞,合理化建议被压制,负面意见被屏蔽,组织觉察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下降,最终影响组织绩效。

组织沉默为什么产生?

组织沉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表面看,沉默的直接原因是员工本人。

但深入研究发现,根源是管理者内心住着两条“火龙”,一条叫做“内隐管理理念”,另一条叫做“对负面反馈的恐惧”。

“内隐管理理念”这条火龙,骨子里刻着傲慢和偏见,执着于三个成见:

1.员工是利己主义、不值得信任;

2.管理层对组织中的大多数问题更为了解,而员工提出的问题都是微不足道的;

3.意见一致才是组织健康的表现,那些异议和不一致则应该尽量被避免和排斥。

“对负面反馈的恐惧”这条火龙,血液里流淌着一种本能——恐惧。

它对负面评价非常警觉,本能告诉它,那是一种带着危险的威胁信号。要保护自己,就要躲避它,如果躲不掉,就在心里“贬”它千百遍,告诉自己这些评价全是胡言。当负面评价来自下属,更加不值得听取。

两条火龙盘踞在管理者心里,喷出熊熊火焰,烧退那些胆敢来犯的“侵入者”,直接影响了组织的结构、政策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风格。

例如,一言堂,听不得反对意见或漠然置之,不给员工向上反映情况的渠道等,最终导致了组织沉默。

员工之口,

为何这么难开?

我们常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管理层努力宣传民主公开的组织文化,刻意塑造从谏如流的开放性姿态,建立了专门负责收集员工意见的部门,设置了实体意见箱和网络匿名意见箱,设立了总经理开放日,可员工还是三缄其口。

打破沉默需要的,可能是挑战领导的勇气,可能是打破“和谐”的决绝。要有理有据,要分析清楚,要逻辑严密,要有会讲话的艺术,还要意识到“得罪”了领导前程堪忧,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沉默才是员工行走职场的护身符、提防明枪暗箭的软猬甲、确保一路通关的必杀技。

沉默最省事,因为不用思考;沉默最安全,因为不会得罪人;沉默最讨巧,因为不会露怯。沉默,似乎才是职场最大的王道。

知道了沉默对于员工如此重要,企业管理者就应改变内心独白。如果开会时,员工经常跟你唱反调,跟你顶牛、发飙,炮轰你这不对那不对,你应该庆幸——你的员工,还拿企业当回事。

所以,请珍惜并善待每一个愿意开口的员工,不论他是来提建议还是意见。

打造组织环境,

让建言者“如鱼得水”

说到底,员工建言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组织不能强制要求,只能通过各种手段迂回引导和鼓励。建立一个包容、鼓励建言的组织非常难,因此需要多些智慧和“手段”。

1.创造员工的心理所有权——“我要说”

员工是否对组织有主人翁感受,是否把组织的事当自己的事,是打破沉默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当现实中的企业无法给予员工实际所有权时,如何激发主人翁精神呢?研究发现,“心理所有权”是一条有效途径。

“心理所有权”是人对目标物产生的一种占有感,即认为目标物是“我的”或者“我们的”。与实际所有权(如员工持股等)不同,心理所有权更多地表达一种“心理上的占有”。

员工对组织产生“占有感”,意味着员工产生了愿意与组织共享利益的心理情感。只有当员工认为企业是自己的,我是为“我的企业”在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员工才有主动向企业建言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理所有权解决的是“我要说”的问题。

要使员工产生心理所有权,有三种做法:

第一,增强员工对组织要素的“控制感”。

人只会对那些归自己控制的事物产生所有感。组织可为员工提供实现“控制”的要素。

第二,增进员工与组织的“亲密度”。

可以通过增加员工在组织中的时间、卷入度和联系强度,增加员工的心理所有权。例如,给员工提供各种机会了解工作、团队、参与的项目等;给予员工机会充分了解组织的使命、组织目标、组织绩效等;增加个体与组织互动的频率;延长员工与组织的联系,如任职时间较长等。

第三,增加员工对组织的“付出感”。

个体对目标物的投入越多,越容易产生对目标物的情感,从而认为目标物是属于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在组织情境下,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对某一目标物投入精力越多,越容易对该目标物产生所有感。

2.增进员工的组织支持感——“我愿说”

如果说心理所有权解决员工“我要说”的权利,那么,组织支持感解决的就是员工“我愿说”的义务。

组织支持感是指“员工感受到的组织重视自己贡献和关心自己福祉的程度”。

从社会交换理论看,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给他的“积极对待”(报酬、晋升、支持等),作为回报,员工会对组织产生义务感,关心组织福利、希望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继而对组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包括很多角色外行为,其中包括建言——为组织提供建设性意见,使组织绩效得到改善和提高。

组织支持感会减少组织沉默,即通常所说的“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

但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大量研究发现,组织对员工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是员工对组织付出和奉献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组织支持感是因,员工建言是果,有先后关系,不能反过来,要求员工先建言,组织再给予建言员工支持感。

3.提高员工的心理安全感——“我敢说”

心理安全感是影响员工建言的重要心理需求,要赋予员工“我敢说”的勇气。

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和人情社会,爱面子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格。人们珍视自己的面子,也很注意保全他人的面子。

建言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驳面子”,让人下不来台。因此员工在开口前,总是会考虑是否会影响面子、损害关系,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如果不好抉择,干脆保持沉默。

所以,要让员工敢说,组织就要倡导一种“对事不对人”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一种“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的评判标准,注重成果、尊重规则,员工才能打消顾虑,无惧建言可能带来的人际关系损害和对未来利益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建言氛围。

4.克服组织防卫,训练探询的沟通模式——“我会说”

很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沟通时,内心有很多负面的、消极的判断,这些判断不会说出口,没有机会进行质询和检验。

例如:“他对问题根本就不了解。”“他这是在给我挑刺!是不是当了谁的枪?”“我真的在努力跟他沟通,但我感到根本就没法继续下去。”

这种典型的“不论而证”,是导致组织沉默的重要原因。

例如,员工相信并坚定自己内心的判断,认为领导都是不想听意见的,所以,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也就不足为奇。

打破组织防卫型组织沉默的有效方法,就是组织成员学会并建立一种“探询式”的沟通方式,套路模板是:“我的看法是这样。我是怎样产生这个看法的。你看我的推论有没有破绽?你是否有不同的证据或不同的结论?”

综上所述,组织沉默导致企业缺乏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负面信息的反馈,扼杀着企业的活力与激情。工作中的沉默,是员工的角色外行为,是员工进退有据的心理堡垒,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任何想要完全挖掘和利用员工全部智慧的组织,都要摆好姿态、搭好戏台,让员工要说、想说、敢说、会说,从而塑造一种开放、活力、激情、阳光的人性化文化环境与组织氛围。

THE END
0.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精选3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或者一些优秀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钦佩。这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认同权力”。当领导成为员工的“仰慕对象”,领导的影响力会大大提升。 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是一门艺术,还有更多的技巧需要领导在实际经验中慢慢积累。善用以上四个技巧,可以有效地jvzquC41yy}/fr~khctxgw3eqo5zcwokcpmhcx4{cppjcwl{wmuvejn134>17:9;0jznn
1.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1. 把“命令”换成“对话”:每周留20分钟,听员工“说废话” 很多管理层怕“开会浪费时间”,但你知道吗?真正浪费时间的,是“无效执行”——因为没沟通清楚,员工做了半天白做,返工的时间比沟通的时间多10倍。 试试“1v1沟通”:每周抽20分钟,和团队里的一个员工单独聊聊天。别一上来就问工作,先问问“最近有没jvzquC41yy}/srszwg9777hqo1NSR89;52<90qyon
2.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精选3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或者一些优秀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钦佩。这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认同权力”。当领导成为员工的“仰慕对象”,领导的影响力会大大提升。 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是一门艺术,还有更多的技巧需要领导在实际经验中慢慢积累。善用以上四个技巧,可以有效地提升领导与下属的沟通能力。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zcwokcpmhcx4{cppjcwl{wmuvejn133;92;;90jznn
3.《经营管理技术》125道模试题性薪金增加——向员工支付基于其功绩的性薪金增加。 自助餐式福利一一每个员工可以从一系列福利待遇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31、哪种计划削弱了管理层对于薪金增加的可自行斟酌的能力? a.以技能为基础的评定 b.性薪金增加 c.全部工资 d.自助餐式福利 32、在哪种支付计划中,员工薪金的增加明显? a.全部工资 b.jvzquC41yy}/7:yguv4og}4ujq}04?97744ivvq
4.如何让OA在工作中替代微信?管理层都不用OA,要让员工怎么用呢?“我如果,领导层愿意更好地推动效率至上原则,还可以减少公司层级,让审批、管理的流程更简单。 甚至领导层可以开放更多的阅览权限,让基层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任务,以便基层员工能够在领导空闲时,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其实,以前在企业管理软件不发达的时候,很多大公司的基层员工在跨部门协调工作,向领导反映jvzquC41zwkrk~3eqo564<:946=:987672:63A9
5.并购不见协同效应,物企该如何做好投后管理?新闻频道合景悠活:在收购后,合景悠活及时对人才进行梳理和赋能,和对方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定期参与其管理层经营会议,设置利润分享机制,鼓励员工和管理层共同努力,达到与管理层、团队利益深度捆绑的目的。 4.促进团队交流,赋能业务活力提升 收并购追求1+1>2,但并非是简单的1+1,物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不同团队的重组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7.3924:1816?6;9;:/j}rn
6.信息与沟通的含义【提示】有效的沟通必须在以全方位方式进行,既有内部沟通也有外部沟通:高级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管理层与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辖的委员会之间、企业与外界各方(比如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律师、注册会计师)之间。 3.信息系统。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jvzquC41yy}/fxsicq4dqv4eoc5{{87245653A93;;?957xjvor
7.沟通工作总结(通用17篇)要想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班主任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理解、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由于教师年龄、性格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我所在的办公室,由一半的青年教师和一半的中年教师组成,过去一年,我亲眼目睹了这两类教师是如何与家长交流的。 jvzquC41o0xvk€jp0eun1ptpiyko1ptpi|{p|xsilkk0395;5;;/j}rn
8.精辟的个人述职报告一直认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都十分重要,进公司以来,早上上班很安静,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聊天,没有闲玩,同事们都很实干,容易相处,气氛很融合,但同时也感觉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太少,希望获得更多的沟通与批评,以利于工作和自我缺点的改正。 四、自身在工作上的优点及不足 jvzq<84yyy4vpsx0eqs0djticq574<74:54ivvq
9.走进管理层才发现,所有领导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走进管理岗后我慢慢发现,似乎所有领导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而受到提拔的也往往是这类人。 这类具有管理者潜质的员工通常都有这3种特质: ►有想法有主见,敢于“强势”,很少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动摇内心。 举个我下属的例子。 做HRD的时候,我亲自招进来一个本部门的小姑娘。 jvzquC41yy}/t~yjqwz/exr1kplptvfvkqt03?6950nuou
10.以“沟通零距离”基层项目员工代表恳谈会打造员工幸福高地5月16日,中核华辰总部工会组织召开了2024年员工代表恳谈会,总部各部门、中核混凝土20余名员工代表反映着对公司管理、党建群团和生活后勤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季开平参加会议。 2022年10月,中核华辰工会为建立“下有所呼、上有所应”的呼应机制,实现管理层与员工的良性互动。开展了“沟通零距离”基层jvzq<84o0etxg|y0eqs0|}qkuv5b1;5461661;<144<34<:90jznn
11.管理学基础2某公司改善了职员a的工作条件职员a的积极性本文探讨了管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管理层次存在的原因、员工公平感与工作积极性、计划的形式、职权类型、组织设计原则、控制与沟通、领导理论的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员工激励理论等。同时,分析了如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和绩效评估来促进组织效率。 jvzquC41dnuh0lxfp0tfv8wqdkt:69>1ctzjeuj1fgzbkux134929=<88
12.事业单位工作总结范文领导层与员工沟通,可以采用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不同的形式。和员工进行沟通可以通过直接的沟通方式来实现管理阶层和每个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的日常工作状况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也可以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管理层在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和员工进行沟通时可以提高管理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2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