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人力资源。教育家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在长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凝聚的价值共识,具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驱动力。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

一、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

教育家精神源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师者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当今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体现了中国教师对待教育的独特精神内核,是中国教师区别于其他国家教师的重要特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及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使命,是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和基本素养。教师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真正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将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之中。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他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育人要求。教师要发挥教育者的“开智”才能,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具备竞争力。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要求。深厚的知识底蕴、勤勉的教学姿态以及过硬的教学水平,构成了教师职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唯有不断创新升级,才能引领大学生探索学术前沿。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师之爱的深刻阐释,既是对教师职业的内涵把握,更是对教师作为“引路人”的内在要求。身为教师要关爱学生、躬耕教坛、默默奉献,以育人为一生志业,以实际行动诠释高尚师德。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师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遵循。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思想的启蒙者,必须具备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认识世界。

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时代价值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的实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有利于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整体推动高校育人工作迈上更高台阶。

(一)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的实现要求

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满足国家战略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强调教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还反映了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使命的担当。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育家精神正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既可以通过培根铸魂指引学生向善向上、形塑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可以通过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必备技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实现道德水准、文化知识和思想觉悟的高度统一。教育家精神倡导高校教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把握大学生主体特征,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因此,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利于锻造具有教育温度、教学情怀的“国之大者”,引领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保持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甘为人梯的精神,以深厚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启迪学生,在立德树人中培育大批堪当重任、善于创新和敢于斗争的栋梁之材。

(三)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更加凸显了支撑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教育家精神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从而满足国家战略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发挥教育家精神,着力培育大批新质人才,创造大量能够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高新科技,为我国各方面、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

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坚持党对弘扬教育家精神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培养教育家精神的体制机制,构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宣传阵地,从而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党对弘扬教育家精神工作的全面领导

方向指引前进道路。正确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展开的起点,教师一切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坚持党的领导,把好教师育人工作的主要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极为关注的事业,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中,使其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政策和方针在教育系统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健全培养教育家精神的体制机制

更好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就要以制度构建、政策适配与机制改革做好实施保障。一是遵循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打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制度环境。将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融入教师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扭转传统教师能力评价取向,重建对于教师素养的评价框架。二要构建适配均衡的政策工具。需要明确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与诉求,从而制定能够充分引导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认识自觉、行动自觉的政策工具。三要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全国高校培育涵养教育家精神的网络社区,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持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三)构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宣传阵地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夯实阵地,探索建设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扬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红色基地等多方合作共建,开展优秀教师宣传工作、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形成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让教育家精神可感可学。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数字技术变革契机,通过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大力宣传教育家精神,提升其感染力和覆盖面,形成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总之,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宣传阵地,教育家精神将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霍文静、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JG24JS021)阶段性成果]

THE END
0.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可以概括为()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可以概括为( )A.服务性B.专门性C.长期性D.创造性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6545gc3?f23::2c;fe3g?5:l96gdid4j3jvor
1.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脉络内在结构与践行路径郭璇左茜摘要: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717?797mvo
2.李建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內构性特点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这六个方面是一种内在性结构而非条块排列。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能对jvzquC41lum{d7|jw0kew7hp1ktgq86273597=60jvs
3.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精神新时代教师精神是以大爱情怀为基础、以大德风范为中坚、以大智风采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大爱情怀包含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怀、热爱教育的炽热情怀和关爱学生的慈爱情感;大德风范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生命大德;大智风采包含渊博的知识积淀、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jvzquC41yy}/os3qti4dp8rvll532;62;1z32;62;3>`4=95344ivv
4.教育专业精神包括4篇(全文)因为不管当今的大学教育多么需要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都毕竟是专业教育,大学也都是要分专业的。同时,专业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因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简化为“训练”,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应该教书育人,不能等同于技能培训,所以,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很重要。我认为,高校素质教育不仅要“转识成智”“化性为德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yst~9elv0jvsm
5.20225教育就是发展人的心智不断向上向善心智要发展和成长,离不开教育。心智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理成长和思维成长的教育和培养。心智教育力求通过对人的情绪、情感等诸多心理要素、精神要素、思维能力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高尚的人格和全面的心智结构。 心智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的建立过程。根据心智的分类和成长过程来说,人的教育应jvzq<84luly{7qupw4ff~3ep1oohx432;:04>6:0jzn
6.专业精神是从事教育事业所应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系统。它由以下几个部专业精神是从事教育事业所应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系统。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A、专业理念、专业态度 B、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C、专业理念、态度与动机 D、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态度与动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不定项选择 早在秦昭王时就将珍珠与玉并列为“器饰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kff?854h76:<9:88>7h
7.专业化建设范例6篇(一)兼职教师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 笔者认为,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具体包含五部分:一是服务性。乐于从事某项工作,不计较物质待遇,而重视对他人及团体的贡献。二是专门性。从事一项工作应具备专业知能,不是仅靠个人体力和普通常识即可应付工作需要的劳工或低层工作人员。三是长期性。有终身从事这项工作的意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5:64;7mvon
8.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冯运沈萍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孕育并影响其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内在特质,用来描述教育家的群体特质[7]。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生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纲挈领地将教育家精神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631792;7mvo
9.brjxjybrjxjy-区分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非常有必要,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决定着其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 ['A正确', 'B错误']jvzq<84yyy4hqwlzwmkywn}k0eun1ptpiz{06985584ivvq
10.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编: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导读】华图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编: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联系【黑龙江华图热线】,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及教师备考交流群【690352474】,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jvzquC41jnp/j~fvw0ipo87244513:<13;873?=0jvsm
11.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内涵与层次结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文化内涵与层次结构 摘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文化的结晶,是教师教育文化共同体在文化自觉方法论与实践逻辑的指引下的文化产物,是教学决策文化、教学实施过程文化和教学结果文化与教师教育利益相关者文化互动耦合的产物。从需求层次视角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分为基本质量、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从微观单元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5514963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