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踐行與弘揚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思考

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大學文化緊密相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內在地規定了大學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基本發展路徑,對大學的教育實踐起到了根本性的引導和定向作用。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大學文化三位一體,從不同層面揭示了大學所應有的基本品格和特性。其中,大學理念是對大學這一社會存在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和看法,是對大學完美本質的根本性界定和價值判斷,從根本上規定並回答了“大學是什麼、如何辦大學、大學如何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能”等問題。大學精神作為對大學品格、個性、精神、理想、信念、價值觀等精神文化建設內容的高度凝煉和整合,既是大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又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核心、靈魂和動力。大學文化則更關注最高文化價值和對大學理想的追求,更能展現大學自身的氣質、品位、神韻與追求。

一、大學理念的定位與大學精神的鑄造

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是大學最關鍵和核心的價值。大學精神蘊涵在大學理念之中,大學文化是大學最重要的競爭力,是大學辦學品質最根本的體現,也是大學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辦學資源。大學成功源於理念和價值。大學的意義就在於培植著個體素養,傳承著民族傳統,同時也提升了人類的精神,並且將個體、民族和人類締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1.大學理念的定位

大學理念即是對“大學”這一社會存在的最完美最完全的本質和特性的規定,是其本然或應然的狀態,是大學之所以為大學的共性和根本規定性,它指引和決定著大學的功能、定位、價值選擇和發展方向,決定著大學精神的基本內涵和特質,規約著大學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現代新的大學理念提出,大學的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它的成果理應為全人類所共用,所以,大學應成為一個人類文化交流的中心,體現一種多元化的碰撞和衝擊,從而為建設人類最先進的文明作出貢獻。

育人啟智、傳承文化、研究學問、推進文明、教化社會是古今大學的共同追求,構成大學理念的基本內涵和大學的基本職能,並由此而決定了現代大學所應具有的根本精神。

2.大學精神的鑄造

大學精神蘊涵在大學理念之中,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積澱而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大學發展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是大學的本質特徵在精神層面上的反映,是大學的靈魂和大學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學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並重、獨立精神與自由精神的統一、包容精神與批判精神的整合、創新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協調是大學精神的本質特徵,構成了大學精神的基本內涵,同時也內在地規定了大學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講,大學精神的本質特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特徵:

(1)提倡“求真”的科學精神與“求善”的人文精神。科學和人文代表了人類精神的兩個基本方面,也構成了大學精神的基本內容。科學精神是一種理性精神,是一種“求真”的精神。“求真”是大學精神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是以價值和倫理為核心的精神,是一種“求善”的精神,它體現了人類文化創造的價值和理想,它蘊含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永恒的道德精神。

(2)培養“崇高”的獨立精神與“探索”的自由精神。大學教育是塑造靈魂的教育,它必須賦予學子以獨立的人格和內在的崇高精神,鼓勵他們自由地接受、自由地判斷、自由地探索和思考。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品格,既是大學發展的可靠保障,又是大學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大學精神靈魂之所在,是大學生命的首要原則。

(3)整合“融合”的包容精神與“爭鳴”的批判精神。大學之大,不僅在於其規模、人數、學科之大,更在於其大度能容,在於其能容納各種不同的思想、學派、學科內容、價值觀念和各種學術人才,能夠吸取社會政治、經濟等不同領域的有利因素,能夠引導多元化的文化爭鳴與融合。批判精神是指大學在求真、求善的基本價值原則下所形成的追求真理、批判錯誤、糾正錯誤的行為規範和精神氣質。大學是探索高深學問的機構,同時又是社會精神的守望者,它以理性精神透析著社會,在傳承文化、發展科學、提升人性的同時還固守著社會的良知和人類的尊嚴。大學在堅守自身精神家園的同時,還應當保持一種批判性思維的敏銳性。因為現代大學精神所依憑的學術自由和堅守精神,無非是指一種反思的姿態。這就要求我們成為社會進程中的冷靜觀察者和積極參與者。

(4)推行“開拓性”的創新精神與“進步性”的時代精神。創新精神是大學理念的內在要求。大學的創新精神,體現在學術研究之中,就是要有開拓性精神,勇於提出新的思想、觀點,以新的思想引導社會,以新的知識成果服務於社會。創新精神體現在人才培養上,就是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符合時代要求的開拓型、創造型人才。

二、大學文化建構的原則

大學文化就是以大學為載體,由大學人所創造、能夠體現大學根本精神的文化。從廣義説,大學文化則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方面。大學文化是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在實踐層面的充分展現,是“大學精神”的現實表現形式和具體化。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規範引導著大學文化建設,決定大學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大學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人本思想原則

大學文化首先應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人的尊嚴、自由、幸福、終極價值,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的文化;是一種能體現人性自覺、喚起對人性的尊重,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文化。人本思想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大學文化建構的根本立足點,也是構建和諧文化校園的基本要求。大學的物質文化環境建設應該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要求,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價值;大學的制度文化建設應體現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大學的精神文化建設要充分尊重師生員工的價值選擇和個性特點,為大學人的全面發展營造出良好的人文環境。

2.學術自由原則

學術活動是大學存在的基礎和核心,學術自由是大學文化的根基,同時也決定了大學文化的創新程度和大學文化的底蘊。大學文化應始終強調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求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學術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開放的環境中實現科學的創新和發展。

3.倡導多元原則

“和而不同”多元化的文化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大學的自由精神和包容精神的具體體現。大學文化的多元性表現為文化來源的多樣化和文化展現形式的多樣化。大學文化的建設需要以審慎的眼光來處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係。在繼承、整合與創新的基礎上,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培植出新型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豐富多彩的高品位、國際化、現代化和多層次的校園文化。

4.引領社會原則

高校既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和重要輻射源。因此高校文化建設要以自己獨特的精神風貌對社會文化建設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引領社會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發揮大學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應有作用。

三、教師踐行和弘揚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路徑

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是大學最關鍵和核心的價值。因此,大學文化的建設方式和思路之一,就是對自己學校的辦學歷史和傳統的深入認識、認真研究和持續宣傳。大學文化也表現在學校建設的三個方面,即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大學教師的文化素養,以及大學本身的文化品位。現代大學教育已經越來越強調和重視通識教育,越來越把文化素質作為評價大學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標準;大學教師雖然更多地屬於一種學科方面的專家,但從教師職業的角度而言,文化素養仍然是第一位的;而就大學本身來説,它的文化品位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大學的辦學視野和境界,制約著大學在辦學過程中的方向和品質標準。

大學文化的建構與大學精神的鑄造,歸根到底要落腳到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同學身上來。當代大學教師和大學生應當確立良好的價值追求,追求應該追求的東西,自覺杜絕、抵制各種不良價值取向的影響。那麼,如何培養一名合格優秀卓越的大學生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應當是五個方面。①積澱知識。一個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為,必須有知識。知識使人聰明與高尚,無知使人愚昧以致犯罪。作為當代大學生,當然更應當把知識作為第一位的價值目標去孜孜以求。首先要掌握做人的知識,否則,“無知即罪惡”,就有可能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當代大學生要積澱知識,通過知識的積澱與滲透使我們逐步高尚起來,使我們健康成長起來,使我們能夠變成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情操的人、一個懂得感恩與回報的人。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叫傳授知識;同學們在底下聽課,叫接受知識;發表論文、出版專著,叫研究知識;為社會服務,叫運用知識;一代又一代人通過大學培養成為有用之人,叫傳承知識。知識有兩種,一種是書本知識,一種是實踐知識。要面向社會、走向社會,學習和接受來自人民群眾實踐的知識。總之,知識是大學的生命之本,是當代大學生的首要價值追求。②錘鍊能力。大學四年,既是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主要階段,也是培養能力、增長才幹的重要時期。鍛鍊我們的才幹、增長我們的才幹,培養將來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本領,應當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成為一種普遍的大學之風。我們應該追求“能力本位”,不要追求“官本位”,不要追求“金錢本位”。“能力本位”既是一種社會價值,也是我們個人的價值追求。③鑄造崇高。崇高應該成為我們這個社會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追求崇高,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融入我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④堅持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翅膀,有多大的理想就能飛得多高。追求理想在我們今天的社會更有現實意義。在這樣一個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當代大學生尤其應當把握住自我,樹立理想、追求理想,而不要受浮躁之風影響而變得低俗起來、庸俗起來。⑤追求卓越。這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追求的歸宿。積澱知識、錘鍊能力、鑄造崇高、堅持理想,歸根到底要落腳到追求卓越,即實現自己卓越發展上來。大學文化建設的主題是“人”,大學精神鑄造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是大學文化建設和大學精神鑄造的精髓。實現人的全面卓越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所在,當然也是大學文化建設和大學精神鑄造的根本價值所在。(蘇祖安)

THE END
0.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可以概括为()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可以概括为( )A.服务性B.专门性C.长期性D.创造性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6545gc3?f23::2c;fe3g?5:l96gdid4j3jvor
1.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脉络内在结构与践行路径郭璇左茜摘要: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717?797mvo
2.李建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內构性特点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这六个方面是一种内在性结构而非条块排列。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能对jvzquC41lum{d7|jw0kew7hp1ktgq86273597=60jvs
3.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精神新时代教师精神是以大爱情怀为基础、以大德风范为中坚、以大智风采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大爱情怀包含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怀、热爱教育的炽热情怀和关爱学生的慈爱情感;大德风范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生命大德;大智风采包含渊博的知识积淀、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jvzquC41yy}/os3qti4dp8rvll532;62;1z32;62;3>`4=95344ivv
4.教育专业精神包括4篇(全文)因为不管当今的大学教育多么需要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都毕竟是专业教育,大学也都是要分专业的。同时,专业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因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简化为“训练”,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应该教书育人,不能等同于技能培训,所以,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很重要。我认为,高校素质教育不仅要“转识成智”“化性为德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yst~9elv0jvsm
5.20225教育就是发展人的心智不断向上向善心智要发展和成长,离不开教育。心智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理成长和思维成长的教育和培养。心智教育力求通过对人的情绪、情感等诸多心理要素、精神要素、思维能力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高尚的人格和全面的心智结构。 心智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的建立过程。根据心智的分类和成长过程来说,人的教育应jvzq<84luly{7qupw4ff~3ep1oohx432;:04>6:0jzn
6.专业精神是从事教育事业所应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系统。它由以下几个部专业精神是从事教育事业所应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系统。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A、专业理念、专业态度 B、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C、专业理念、态度与动机 D、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态度与动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不定项选择 早在秦昭王时就将珍珠与玉并列为“器饰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kff?854h76:<9:88>7h
7.专业化建设范例6篇(一)兼职教师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 笔者认为,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具体包含五部分:一是服务性。乐于从事某项工作,不计较物质待遇,而重视对他人及团体的贡献。二是专门性。从事一项工作应具备专业知能,不是仅靠个人体力和普通常识即可应付工作需要的劳工或低层工作人员。三是长期性。有终身从事这项工作的意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5:64;7mvon
8.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冯运沈萍霞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孕育并影响其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内在特质,用来描述教育家的群体特质[7]。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生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纲挈领地将教育家精神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631792;7mvo
9.brjxjybrjxjy-区分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非常有必要,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决定着其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 ['A正确', 'B错误']jvzq<84yyy4hqwlzwmkywn}k0eun1ptpiz{06985584ivvq
10.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编: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导读】华图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精编: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联系【黑龙江华图热线】,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及教师备考交流群【690352474】,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jvzquC41jnp/j~fvw0ipo87244513:<13;873?=0jvsm
11.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内涵与层次结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文化内涵与层次结构 摘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文化的结晶,是教师教育文化共同体在文化自觉方法论与实践逻辑的指引下的文化产物,是教学决策文化、教学实施过程文化和教学结果文化与教师教育利益相关者文化互动耦合的产物。从需求层次视角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分为基本质量、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从微观单元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5514963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