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将高技能人才列入国家战略人才范畴。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学徒制在我国历史悠久,师傅带徒的工匠技术传承方式一直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制度。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需要有充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基础保障。为此,我国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将其作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支持促进企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01

企业新型学徒制

助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党的十九大发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动员令,党的二十大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均对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做出部署安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有关要求,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等专项文件,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使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为推动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在以往培训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职业技能培训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意义重大。

NO.1

契合企业所需,有利于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

由企业确定学徒对象、学徒岗位、培养目标、培训内容、考核办法,与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分别签订相关合同和协议,完全围绕岗位需求开展职工培训,能够明确企业、培训机构和学徒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

NO.2

汇聚多方力量,有利于集聚优质培训资源

通过企校合作方式调动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投入职工培训,促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良好工作格局。

NO.3

促进技能就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

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减轻企业和劳动者学习成本压力,可促进企业招用更多包括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在内的青年劳动者,通过学徒制培训使其达到技能岗位要求,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由于新型学徒期限为1~2年,可以促使企业与新录用职工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02

企业新型学徒制赋能高质量发展

企业新型学徒制自2015年在全国试点,至今历经四个阶段,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服务数字经济、制造业、康养等重点领域和急需紧缺职业需要,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型人才根基。

NO.1

2015年至2017年:试点起步阶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两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试点企业约200家,培养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约2万人,涉及机械、化工、电气、汽修、数控、焊接等近百个工种。通过试点,实现了检验政策、积累经验、研究问题的预期目的,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NO.2

2018年至2020年:蓬勃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制基本体系,在各类企业普遍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学徒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推进人才培养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地积极推动落实,强化宣传组织发动、促进校企合作,给予支持保障,促进学徒制培训蓬勃发展,惠及百万技能岗位职工。

NO.3

2021年至2022年:创新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学徒培训、激励、保障等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指南》,与国际劳工组织开展学徒制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并于2022年年底根据地方实践经验和国际先进理念,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这一阶段,各地学徒制培训不断规范和创新发展,涌现大量经验特色做法。

NO.4

2023年以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指导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根基培训基地等率先带头开展学徒制培训。推广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应用。研究制定学徒培训课程大纲,编写精品教材,启动学徒制国际合作项目。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断推动学徒培养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学徒培养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03

企业新型学徒制

彰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优势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推行和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各环节工作的高度结合体,汇集了各项政策优势。

NO.1

培训广覆盖伴终身

培训对象主要是与企业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由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企业可联合培训院校共同分析企业技能岗位需要、职工成长成才需求,研究制订学徒培训的职业(工种)计划。培训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重点。培训方式以工学一体为主,通过实施工作项目、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问题等,提升学徒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学徒可享受政府培训补贴资金支持。

NO.2

评价考核自主灵活

鼓励企业职工人人持证,推动企业全面自主对学徒等职工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已实施技能等级认定的职业(工种),学徒培训后可直接参加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可按规定将学徒技能评价融入日常生产活动中,灵活运用过程化考核、模块化考核和业绩评审、直接认定等多种方式,对学徒进行考核定级。学徒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包括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NO.3

使用强化技能导向

鼓励支持各类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导师,利用车间班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培训。通过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不断提升学徒关键核心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新型学徒参与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在技能岗位发挥关键作用。

NO.4

激励推动干事创业

企业和培训院校可根据学徒培养目标做好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选拔工作,合理配比师徒数量。组织开展师资研修、培训成果展示、教学能力竞赛、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活动,促进师资双向交流学习,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导师可作为评优评先和晋升技能等级的参考条件。支持企业建立学徒奖学金、师带徒津贴等,激发师徒积极性和主动性。

NO.5

保障维护多方权益

企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所在企业承担。企业确定培训对象后,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约定培训内容、质量考核标准、双方责任等。企业委托培训院校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应与培训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培训内容、费用支付、双方责任等。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由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惠及数以亿计劳动者,在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创新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更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贡献者和建设者。(作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杨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教育方针第十四条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第十五条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 jvzquC41yy}/onnrkct/ew46|m;rw;|
1.培训职业教育范文职业教育是公民到达就业岗位后的一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能,并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能力,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如果说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提高人的学历文凭的话,那么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就应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职业培训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形式jvzquC41yy}/{xzhcdobq7hqo1nbq€jp15>73=3jvor
2.下一篇:简述儒家思想的特点互联网经济与工匠精神范文德、日、美是世界上的制造强国,其产品做工精细考究,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精品理念和员工的工匠精神。 (二)培养工匠精神是实现职业教育本质和功能的重要内容 现代学徒制是在古代学徒制基础上结合现代学校教育形式而发展形成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具有从就业培训到职业教育,从非正规培训到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45:/j}rn
3.中国特色学徒制下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认定——基于《职业教育法该款规定了企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中各自的职责和功能,明确要求国家引导企业设置一定占比的学徒岗位,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领取相应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学徒培训,或与职业学校合作开展学徒培养。其中,学徒培训的对象是与企业之间已存在全日制劳动关系的新招用职工、jvzq<84l|z4h|vnge0kew7hp1ktgq86229525?<0jvs
4.素质培训方案范文(精选15篇)(三)职业培训,时间为1天 职业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完成主角转换,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其资料主要包括:社交礼仪、人际关系、心态与情绪控制、团队合作技能等,培训的方式是集中培训,在形式上,以集中授课为主,职业培训结束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心得体会或者演讲等。 (四)技能培训,时间为3----4天 技能培训主要是结合新员工即将上任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fkzphcthcw435;=83>70jvsm
5.新《职业教育法》视域下的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我们还应当关注到新《职教法》对于职业培训给予的重视,这也有利于技工教育作用的发挥。另外,新《职教法》第三十条“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将“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学徒模式进行完整表述,肯定了现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将相关政策法律化,有利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jvzquC41yy}/er{vg0kew7hp1ktgq86347547;70jvs
6.推进方案(通用16篇)(一)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主要包括: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技师培训等。 (二)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7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