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记者郭佳丽)甘肃人孙宁等待了4个月,至今未收到中公教育的退款。
虽然经过中公教育培训,孙宁没能“上岸”。按照协议,她向中公教育申请退款,然而等到的回复却是“没钱”。
有类似遭遇的并非孙宁一人。近期,来自海南、吉林、辽宁等全国多地的学员向央广网反映,因考试未通过,他们均遭遇“退款难”问题,中公教育承诺的“不过包退”变成“迟迟不退”。
对于退费额激增的原因,中公教育解释,为应对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一方面提高了线上班次的占比,线上班次收款占比从2019年的16.45%增加至37.91%。另一方面,公司加大了高退费班的推广力度以及增加了学员贷的使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退费增加。
如今,那些相信“不过包退”的中公教育学员们还在等待全额退款,而中公教育却对学员进行分期退款。
学费迟迟不退,老师称“没钱”
2022年5月,即将毕业的孙宁希望能在老家获得一份稳定工作。在家人推荐下,她选择了中公教育培训班。“工作人员说有个‘不过全退’的协议班,就心动了。想着考不过全退,考上了,几万块也值了。”
中公教育是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最早在业内推行“不过包退”模式的培训机构。
早在2010年,中公教育推出了协议班,学员未通过考试就能申请退学费,简单来讲就是“不过包退”。各地中公教育分校都把协议班作为卖点,学费也因此比普通班高不少。
孙宁向记者提供的合同显示,她与中公教育签订了一份特岗教师协议班合同。如乙方笔试未通过,且乙方不继续参加甲方组织的其他课程,甲方向乙方退还培训费用2万元。合同还显示,中公教育在30—45个工作日内退费。
“不过包退”合同的退费标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中公教育2022年半年报显示,中公教育合同负债约47.83亿元,主要系协议班的培训预收费,学员和中公教育签订协议,前者考试未通过,后者将退还一定比例的学费。
2021年12月,沈阳人赵亮花3万元报名了“2022年辽宁省考贺岁定制班”。2022年8月,省考失利后,他向中公提交了退款申请,“培训机构责任人跟我说,资金困难,没有钱。”赵亮说。他提供的退费办理告知书显示,“因资产变现需要一定时间,无法一次性满足大家需求。”
中公教育甘肃分部一名负责退费的老师对记者表示,从2022年9月份开始,不仅甘肃,其他省份分校也出现“退费难”问题,“我也想全退,但真没钱,我接到总部的退费方案是分期退费。”
推出“保过+培训贷”模式,专家称存在逻辑漏洞
除主打“不过包退”的协议班外,中公教育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一个新业务——“理享学”,2020年该产品推出力度较大,主要是为应对市场复杂情形。
据了解,“理享学”贷款是中公教育使用学生的身份向银行贷款,用贷款抵扣学费,学生在考试前无须交钱。等到考试通过之后,考上的学生需将自己名下的贷款还清,未考上的学生则无需交钱。中公教育甘肃分部一名负责退费的老师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公教育已停止该项目。
中公教育还表示,理享学等产品的推出直接推高了协议班退费率,由于理享学贷款主要用于学员可退费部分,并且主要针对考试难度较大的课程,实际操作中使用理享学贷款的学员考试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其退费率高于公司整体综合退费率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认为,中公教育推行“不过包退”和“学员贷”的商业模式存在逻辑漏洞,具有不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导致中公教育出现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
储朝晖表示,学员考试过与不过,这是两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学,但“不过包退”的商业模式把过与不过都归于教的一方,相当于给学员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他还表示,中公教育推出“学员贷”也存在逻辑漏洞,让中公教育掉入另一个陷阱。因为它并未获得相应资质,本身不能从事贷款业务,只能依托其它金融机构。从表面来看,这确实能带来现金流,但它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就是一把双刃剑。
一名资深教育专家认为,中公教育推行的“保过+培训贷”模式终究不可持续,因为这种模式存在严重悖论。“考试通过的比例不会随学员增长而增长,反而会随着学员的快速增长而下降。”
借壳上市后,大肆兴建培训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前身是2011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亚夏汽车”,2018年底与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资产置换,2019年2月更名,主营变更为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主要服务于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
自2018年起,中公教育业绩可谓是一路飙升,收入从2017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2亿元。
由于公考的周期,从收费到退费时间不会短于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公教育不仅可以占有这部分资金,还能进行对外投资或者买理财产品获利。中公教育曾在公告中披露,2018年-2021年9月,累计购买理财产品近889亿元,为保证资金随时可用,购买的理财产品期限都非常短,采用购买赎回再购买赎回的滚动方式进行。中公教育2020年报显示,公司理财收益为1.8亿元,约占利润总额的6.8%。
也正是从2018年开始,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大肆兴建培训基地。在湖南投资建设“南湖巷项目”用于湖南区域公司总部,当期已支付土地整理款2亿元。在济南以2.28亿元竞买济阳区地块用于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在辽宁以1.73亿元收购辽宁中成置地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其拥有资产建设辽宁区总部基地。
2020年底,中公教育以30.05亿拍下了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北村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并拟在该地块上建设创新教育总部。
然而,“疯狂”理财和购地背后暗藏危机。2021年11月底,中公教育在全国骨干扩大会议上决定,不过全退的保过班模式由于占比过高已影响到了公司利润规模,未来要回归商业本质,重视利润率,强化精细化运营。
中公教育广东总部两位负责退费的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已在努力筹措资金,积极处置公司的非流动性资产,比如卖地,大股东也在减持筹钱。
视频还显示,鉴于山西、安徽、云南属于同一协作区,经集团商定,现计划分10期偿付学员学费,如中公教育未履行分10期按时打款约定,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南扩二路以南、经一路以西,纬三路以北,宗地面积91,224.10㎡的亚夏汽车土地使用权通过抵押、拍卖、出售等形式换取资金并优先用于山西学员学费返还。
专家:培训机构应扭转经营思路,符合商业逻辑
学员们提供的与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的聊天截图显示,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采取分期退费方式,每期支付10%,分10期支付完成,但各地具体支付日期有所不同。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分部“退费办理告知书”(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不答应分期,这要等一年才能拿到全部退款,谁知道会有什么变化?”在聊天群,部分学员反对中公教育提出的分期退款,他们要求一次性退还学费。但有些学员认为,分期退费也可以,但中公教育需要向学员们补偿利息。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王鑫月律师分析称,中公教育改变退款方式为分期退款,如该方式已与学员达成一致,则可行。如果是中公教育单方面变更退款方式为分期退款,则该行为已实际变更了协议条款,未经学员同意则不可行。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李宝莲律师认为,学员对分期退款需增加利息的主张是合理的。因为分期退款,实质上造成了中公教育对于学员到期债权的资金占用,逾期退款可参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利息损失。
储朝晖表示,不少培训机构以营销手段获客,无可厚非,但也要扭转经营思路,符合商业逻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文中孙宁、赵亮为化名)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