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社会责任报告报业全媒体

《华商报》社是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家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传媒机构,旗下拥有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资质和业务,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61-0053。

自1997年7月改版,华商报确立了“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遵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实行依法纳税、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形成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成为陕西传媒文化产业界一家特色鲜明且富有生机的企业。

2.社会责任理念

改版25年来,华商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民本为魂,民生立媒”定位,坚持为政分忧、为民解难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办报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市场客户的青睐。

3.获奖情况

2021年,华商报社党委编采体系支部被中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华商网“城事智库”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1年,华商报获得的部分奖项)

记者佘欣采写的报道《饭局 迷局 骗局 “上学谎言”的背后》获得“陕西新闻奖”文字通讯一等奖;记者陈思存获得西安“消费维权先进工作者”;记者张成龙获得“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记者宁峰获得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2021年,华商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认真做好重要决策、重点部署、重要活动、重大会议等宣传报道,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以短视频为突破的新媒体建设加快,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更加主动,一批受众面广、渗透全网、影响力较大的正能量报道受到广大市民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报社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新闻报道与宣传工作任务,采写制作发布的一批民生新闻报道解决了市民的实际问题,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1年,华商报部分头版版面)

2.舆论引导

2021年,《华商报》新闻报道坚守初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讲好陕西故事、西安故事,为陕西发展鼓与呼。

重大题材报道如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陕西两会等,从故事切入、从普通市民入手,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强调用户黏度和传播效果,“我心中的旗帜”、“红色经典诵读”等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同时,进一步提升时政观察、华商说法等品牌影响力;以视频化改革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长安人物志”、“陕西人文地理”、“非遗故事会”等精品专题栏目传播力进一步提升。

第十四届全运会报道,华商报从会前预热到赛事报道、文化软实力展示,全媒体发力,以立体形式向全国、全世界传播新时代陕西文明风尚、精神风貌、魅力风采。开幕式当天推出的八连版手绘长卷,被部分读者作为精品收藏。

(2021年,华商报报道的十四运会版面,下图为开幕式当天推出的八连版手绘长卷)

年底西安遭遇严峻复杂的疫情期间,华商全媒体记者、编辑火力全开,报、网、端、微、号、频等团队齐上阵,充分发挥媒体社会动员功能,新闻报道呈现“现场报道有独家、专题报道有深度、独家策划引风气、解封报道有创意”的特点,为抗击疫情贡献华商力量。

(2021年12月,西安疫情严峻期间华商报部分版面)

“秦创原”等省上重点项目宣传深入人心,全年报、网、端、微、号、频等全媒体平台发布有关秦创原的报道超过100篇,阅读量500万+。

继2020年策划推出华商报记者“直播带岗”之后,2021年“直播带岗”活动持续进行,积极助力“六稳”“六保”。

3.舆论监督

2021年,不管是报纸还是新媒体,华商报始终把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群众冷暖和生活诉求,解困民生,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在党和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凸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

(2021年,华商报报道的部分舆论监督新闻)

舆论监督报道《热力公司看天供暖“短斤少两”调查》,揭开供热企业“偷暖”损害市民利益的问题,引起西安市政府重视,要求相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涉事企业主动为供暖不达标业主退费。

《“塑形角膜镜”围猎学校医院调查》挖出涉事公司“围猎”辖区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超越职责乱作为内幕。报道引起时任咸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敦促相关部门严肃查处,遏制了个别地方、个别领域行业不正之风。

4.对外传播

华商报一贯重视对外传播,日常报道强调客观、全面和文化自觉性,力求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有情、有感染力,努力消除各种偏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021年,报社举办的“时代先锋 西安等你”城墙大型公益集体婚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陕西青年精神风貌,被《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文化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2021年,华商报以视频化为突破,围绕“价值重塑、数字位移、三线作战、共创新生”,进一步推动融合、转型发展。目前自身建设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华商头条客户端以及华商网,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开设的账户主要有微信公众号华商报、华商网、八百理,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号、腾讯企鹅号、百度百家号、网易号、抖音号大风视频等。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是一款基于LBS定位,面向新兴互联网资讯用户群,全天候提供专业、及时、精准的实时资讯和生活服务信息,做规模、权威的城市新闻资讯的“入口”和区域信息交互平台(生态),现有用户超过1660万。

二三里在整合流量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主要垂类流量koc,形成直签ip矩阵联盟,已达成近百家MCN合作机构,可以更加便捷地为品牌提供一体化创意方案和服务。基于品牌和产品定位,开展一系列全域营销策划、内容种草,到落地阶段的电商体验设计及运营,全链路创意定制化服务,提供全域“品效合一”解决方案。

(2021年6月,二三里客户端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华商网打造聚焦城市发展的政企+网友+专家智库的互动交流平台,明晰产品核心价值,提升产品内容深度、广度,品牌区域影响力、垂直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省委网信办认定的陕西首批3家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2.融媒体报道

(2021年,华商报“大风视频”发布的部分十四运会报道)

2021年,报社开启全员视频化生产,新组建了视频团队,全年共发布视频5198条,其中播放量超过50万的接近600条,融媒体报道逐步成为主要业务。

围绕十四运会宣传报道,华商全媒体紧扣“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主题,推动全民运动,展示西安新风尚,4月14日大风视频抖音号及华商报官方微博发布独家视频《81岁老人坚持400米跑已有10年 用时1分31秒 证明大爷还是大爷》,引发全网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等中央媒体纷纷转发,抖音号24小时播放量近1亿,成为2021年兼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原创爆款短视频新闻。

“追风大爷”裂变式爆款传播,展示了华商人在新赛道上的精彩,为“视频化”转型开了一个好头。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华商报“融媒体一体化平台”是一个集融媒体策、采、编、发、存、析、评一体化平台,由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领导。

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可为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平台提供统一的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与发布管理,并可快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闻处理,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报网互动、用户反馈、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模式。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2.社会服务

华商报24小时开通读者热线029-88880000,帮助市民解决实际问题。2021年末西安疫情严重期间,“华商记者帮”关注市民求助8000余次,通过网络解答疑问、联系相关部门督促解决等多种方式实际帮到市民超过2000人次。

华商网“群众呼声”栏目作为省委网信办指导栏目,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小里帮忙”等民生视频栏目涉及教育、房产、供暖、日常消费、寻亲、动物搭救等生活琐事,在陕西初具影响力,并向全国辐射扩散。

3.公益活动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华商报推出建党百年“百支党员帮帮团 为民服务七个一”活动,在西安全市范围内组织100支党员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涉及维权、公益、调解、医疗、文娱、信息服务等,受到市民广泛好评。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改版25年来,华商报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媒体担当,推出了一系列事关民情民意、解困民生的报道。

2021年春节,华商报响应西安市“原地过年”倡议,策划“留下来 我们一起过年吧”活动,为400名留在西安过年的外地人送去年夜饭,同时为他们远在家乡的亲人免费寄去陕西特产,以实际行动抗击疫情,讲好“陕西故事”,彰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等10部门联合要求的强化物业服务监督管理、建立服务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华商报记者调查采访西安市10个区县(开发区),相关报道引起职能部门重视,同时增强了市民对物业服务的监督管理意识,推动了西安市物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以实际行动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华商报一贯坚持关爱生命,“避免二次伤害”原则,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注意力效应,注重保护隐私,尽量不侵扰受害者亲属,不猎奇、不炒作,掌握好报道尺度,进行理性反思和追问,以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赢得用户的普遍尊重。

3.以人为本

华商报日常报道坚持真实、客观、全面标准,注重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市民明辨是非。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众,回应市民关切与民生热点,体现了媒体温度、价值锐度和站位高度。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陕西省主要新闻媒体,华商报坚持从一条条具体新闻做起,努力做到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宣传中国梦。

西安疫情严峻期间,为“大白”志愿者捐赠蔬菜副食、公交爱心送考生、房东给租客送饭等汇聚爱心、传递温暖、展示陕西人文明、友善的正能量报道,在华商全媒体平台每日可见。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华商报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内容涉及红色文化、文物与考古、陕西戏剧、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长征文化等。“陕西文物探探探”等品牌栏目持续受到关注,“探访唐都长安城中轴线”等报道,受到用户好评。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左图:华商报报道的航天科技版面。右图:华商报报道的纪念袁隆平逝世版面)

华商报非常重视现代科技题材的报道与科普。2021年,《侯洵、郑南宁、范代娣荣获2020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饱食忆袁公 禾下乘凉梦》、《问天 问月 问星河——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秦创原百天了!陕西打造“科创特区”》等报道,致力于科普和科学家精神传播,为推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安全责任

2021年,华商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扛牢社会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特别是疫情期间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凝聚社会力量共克时艰。全年,报社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做到精编精校,新媒体平台与报纸新闻发布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确保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2021年,报社党委组织记者、编辑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一书,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作用,新闻采编人员严格遵守报社规定的“七不准”。同时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积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业界的尊重。

2.维护社会公德

华商报非常重视维护社会公德,强调新闻报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2021年,华商全媒体平台刊发了一大批有品质、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新闻,努力做到了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真善美。

3.接受社会监督

华商报一直对外公开热线(029-88880000),在接收新闻线索的同时,也听取读者意见反馈,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三实”(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欣然面对现实)精神是华商企业文化的核心,华商报新闻从业人员民主参与报社内部事务,报社十分重视维护新闻记者、编辑采写、发表新闻作品等各项合法权益,为他们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根据华商报定位采写民生监督、民生解困报道提供有力支持保障,获得了内外一致的良好社会声誉。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华商报始终坚持合法、规范的用工制度,注重维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形成了完善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华商报自1997年改版以来一直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薪酬制度,员工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鼓励多劳多得,分配向一线新闻采编人员倾斜。

报社依法为员工办理了相应的社会保险,慰问、帮助困难员工。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记者证年审、年检规范。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对于新入职采编人员,报社及时组织参加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华商报从1997年改版之日起,即确立了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原则,从源头杜绝经营部门影响、干涉新闻采编工作或向新闻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等问题。

2021年,广告部多次收到一些市场主体提出刊登“来电免费领取泡脚粉”“免费领取蜂胶”“1元申领血糖仪”等广告的需求,审查发现此类广告多以“公益活动”“企业家献爱心”“免费发放”为诱饵打擦边球,收集老年人信息,组织会销或者电话销售,向老年人推销保健产品,社会评价很差,故坚决不予刊登。

十一、后记

1.回应

对于上一年度存在的新媒体号召力和纸媒影响力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的问题,我们更加重视新媒体建设,明确以短视频为突破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人员规模投入、激励制度方面对新媒体内容给予更多倾斜。2021年十四运会预热前期刊发的“追风老人”短视频,对推动全民运动、传播体育精神、构建西安城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西安疫情严峻期间发布的全媒体报道,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凝聚共识,整合民意,持续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华商力量。

2.不足

2021年,华商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延伸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021年度,华商报未有被行政处罚、通报批评等情况。

3.改进

2022年,华商报将围绕面向全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实现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打造华商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的目标,更加紧密拥抱互联网主战场,构建华商全媒体主阵地,持续实施主流化和走出去工程,升级以现代全媒体运营和超融合媒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全新逻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建构扎根西安、优化全省、冲向全国、面向全球的未来传媒的生产、服务系统,成为客户市场传播全案解决提供商。

同时,我们将以改版25周年为契机,擦亮华商品牌,将“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使命与愿景进行到底,持续为陕西声音占领互联网舆论高地做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培训矩阵编制及实施有关事项 遵循直线管理原则; 在编制过程中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使员工积极参与编制工作。二、培训矩阵的编制过程明确编制责任岗位职责梳理确认培训要求通用安全知识本岗位操作技能生产受控管理流程 HSE知识、方法与工具形成培训矩阵岗位需求分析操作项目划分确认培训内容二、培训矩阵的编制过程开展岗位职责梳理 梳理岗位职责的jvzquC41fqi/okfnkd4dqv4xkg}09okhg399e>je:8:82jkch6kg3=gec5he0qyon
1.赤兔中国行第17期杭州站·客服管理专场回顾客服培训规划 ① 新员工入职培训 了解公司概况,规章制度,了解熟悉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使之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 ② 客服提升培训 团队规划、员工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服务质量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内容和目标,制定培训方案。 新员工培训形式 ① 课堂讲授 jvzq<84z{0zprlmkvw4dqv4zzjj04975/29.3?4;254ivvq
2.HRBP面试问题人力资源方法论为员工提供培训计划 培训后评估技能水平 26、什么是技能矩阵? 技能矩阵是一种工具,用于映射团队或项目的所需技能和期望技能,它是可视化团队中所需技能和能力的网格,这使其成为任何数据驱动型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必备工具。 27、MBO方法涉及的过程是什么? 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69:;?46>3jvor
3.华夏时报社会责任报告(2020年度)要闻2、开展员工培训 报社每周一召开全体采编大会进行业务总结和培训,2020年,还加强了党员和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并开辟华夏时报理论学习园地微信群等学习平台,强化对一线编采人员的政治培训。另外还邀请相关专家不定期对记者编辑集中培训,多次举行新闻类数据分析、财务年报解读等业务讲座。 jvzquC41yy}/eqnpcvong|3pgv4dp8ftvkimg862:3980qyon
4.公司企业的优势范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培训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石油企业要把培训工作置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制定员工培训战略纲要,把培训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氛围。同时改进员工培训方式,把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规划相结合,为企业培训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不仅要有充足的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65;347mvon
5.《“大宣传”工作格局下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企业通过融媒体互动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完善制度、制订战略等提供决策参考。 3.信息展示形式多样,更便于员工直观了解信息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展现形式较传统媒体更生动、更活泼、更丰富多彩,可同时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元化方式展示,从而让员工更直观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33/751A56:3=:0|mvon
6.北京银行济南分行:构建矩阵式培训架构,实施培训分层分类管理针对分行开展培训项目进行优选,将培训影像、培训材料、案例等资源进行整合,并邀请各业务条线优秀讲师根据分行业务编写培训课件,初步搭建分行内训课程体系。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专业素质培训、“反腐倡廉、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培训等方面,通过观看前期培训影像、培训材料,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循环利用,丰富了培训形式。 jvzquC41yy}/umgc0qxh0ls1ctzjeuj1ujuxa@d328=40qyon
7.中国新闻网社会责任报告(2019年度)2、开展员工培训 中新网将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全方位增强员工综合素质。2019年,积极开展全媒体融合创新系列培训,邀请自身从业人员授课,累计开展21场,有效提高了采编人员的融媒体报道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新员工培训,组织党员、团员政治学习。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428119::74tj}rn
8.中国教育报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多种形式开展员工培训,常态化聚焦员工政治素质、采编技能培养,提升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2021年,各部门参加、自发组织多种形式学习培训累计近90次,参与人员800余人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广告法及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经营人员对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4;571v814;5752e7;>5770nuou
9.法治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在专门下发通知,充分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基础上,举办8期线下专题讲座;以集中观看学习形式组织16期共1280余人次参加的网络培训;开展4期共12名记者站新记者参加的轮训;组织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参加“记者之家”大学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平台在线专题培训。 十、合法经营责任jvzq<84yyy4mgpfnfcom{7hqo0io1rsfgzebt}neng5dqwygpv532;9/275428hqpvkovh>225=147mvon
10.羊城晚报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云上岭南”国际传播融平台已具备十多种语言传播能力,辐射国家超80个。加大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矩阵建设,脸书、推特、优兔等平台账号粉丝数超417万。积极拓展海外合作传播矩阵,与十余家海外媒体建立联合编制、分发长效机制,总覆盖海外受众超700万,助力岭南文化“走出去”、扩大“朋友圈”。jvzquC41pg}t0‚hyd0ipo872463178831euovnsva7883B:250nuo
11.现代快报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3.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报社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围绕政治、采编、经营、管理等业务,有计划开展培训。2022年全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培训课程相对较少,但线上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采编、营销、管理及党风廉政教育等。 十、合法经营责任 现代快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向采编部门jvzquC41yy}/zmpd0pku1y61tf532;8264=05B934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