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华为是世界唯一进入世界五百强而没有上市的企业,且位居世界500强中的第5名。一个人的成功或许是因为其本身的能力,或者机遇等原因,但是一个企业的成功,那是一种文化的成功,一种精神的成功,一种制度的成功,一群人的成功。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有其原因,假如我们仅从外看华为,我们是难以看懂华为的。而要看懂华为需要了解华为人,当我看完华为的人才培养,我惊呆了,一个十几万员工的公司可以将培训做得淋漓尽致,而且员工是主动参与学习,华为是怎么做到的呢?
IT界的“黄埔军校”
华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人力资源彭剑锋阐述,华为是中国本土企业中,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倾注热情最大的、资金投入最多的公司。
华为为什么如此重视员工的培训
华为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为此的付出是巨大的。原因一是中国还未建立起发育良好的外部劳动力市场,不能完全依赖在市场上解决。二是中国的教育还未实现素质教育,毕业的学生上手的能力还很弱,需要培训。三是信息技术更替周期太快,老员工要不断地充电。
人力资源增值
华为基本法第九条:“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第七十三条写道:“我们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目标的重要条件。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
所以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提到: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核心就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由于信息网络给人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识、由管理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同时任正非非常赞同“华为女皇”孙亚芳给任正非提了三个意见: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由知识、管理创造的,因此要体制创新;二、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的人成为管理者;三、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班人承认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华为培训的特点
培训规模大。华为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培训中心网络。在2014年,仅仅华为总部员工就对71848人次员工进行了培训,总培训时间达到104915.6天(一天以7小时记)。
培训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包括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在职培训方法主要有师带徒、工作轮换、教练、行动学习和初级董事会等。脱产培训是指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培训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广而专。培训内容:企业文化、营销技巧、产品知识、组织流程、人际沟通等
培训质量有保证。拥有专职和兼职等千余人老师。
新员工培训三步
入职前的引导培训:对拟录用人才进行岗位介绍,以及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学习等,让他们未进来之前就做好思想准备。
入职时的集中培训: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让员工了解:一应该对公司了解些什么,二应该清楚公司的政策制度为什么这样规定,应该清楚作为公司的一员的基本行为规范等。
入职后的实践培训:进行岗位安排,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培训。
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任正非谈到:华为大学的办学方针要从“培养制”转变为“选拔制”,干部员工有偿学习,自我提高。
任正非谈到:我们要继续推行这种路线,在公司内部,除了收学费,停产学习还要停薪;教材也要卖高价,你想读书你就来,不想读书你就不要来。交学费不吃亏,为什么不吃亏呢?因为学好了能力就提升了,出绩效和被提拔的机会就多了;即使没学好被淘汰了,说不定是现在退一步,而将来能进两步呢?所以投资是值得的。以后收费标准可能会越来越高,交学费、停薪就是要让你有些痛,痛你才会努力。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增进三个造血功能:一,是学习提高了你的能力,就好像你增加了健康血液;二,是华为大学有了收入,会办得更好,它的血液循环更厉害,更优秀;三,是公司得到了大量的后备干部,增进新鲜的血液。
任正非认为:我们要从过去的培养制和苦口婆心的培育方式,转变成你爱学就学,不学我们也不会给你穿小鞋,关键是看你工作干得好不好来确定你的去留,而不是看你爱不爱学习。历史上不好好学习最后成了伟大人物的例子很多,学习不要强求。我们不搞培养制,我们没有责任培养你,我们是选拔制,选拔更优秀的人上来,在全公司和全世界范围内选拔优秀者,落后者我们就淘汰。我们不会派一批老专家苦口婆心地与落后者沟通,迁就落后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一些做法。按照这种办学方针,华为大学就应该是个赚钱的大学。华为大学将来要想大发展,就一定要赚到钱,将来没人拨款给你。
通过主动式学习最后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精英级别的人物,华为员工,但是在未来的道路上更需要这类精英。
关于老师
华为大学的老师在后备干部培养这一系中,是组织者,不是传授者,如果他们是传授者,水平就限制在一定高度了。我们的学习就是启发式的学习,这里没有老师上课,只有“吵架”,吵完一个月就各奔前程,不知道最后谁是将军,谁是列兵。相信真理一定会萌芽的,相信随着时间的久远,会有香醇的酒酿成的。
当然不同的系,教学方法不一样,他们不一定是采取案例讨论的方式,但在案例讨论冲击下的教师队伍,也会成为另一种将军,驰骋在其它讲坛上,包括你的领导力、项目管理等等课程。
重案例教学
第一阶段先从启发式学习开始,先读好教义,最好每天都考一次试,来促进学员的通读。考完试以后老师先别改卷子,直接把考卷贴到心声社区,贴到网上去,让他的部下、他的周边看看他考得怎么样,给他学习的压力。
第二阶段自己来演讲,演讲的内容不能说我学了好多理论,我就背那个条条,这种演讲是垃圾。讲你在实践中,你做了哪些事符合或不符合这个价值观,只要你自己讲,我认为都是合格者。再者你的演讲稿子和你讲的故事,必须有三个证明人,没有证明人就说明你是编出来的,你在造假,你在骗官。要把证明人的职务、工号、姓名写清楚。你一写完一讲完,我们马上将你写的、讲的贴到心声社区,连你的证明人都公示上去了,看谁在帮你做假。报告也不要写得又臭又长,抓不住重点,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阶段就是大辩论,把观点和故事都讲出来。凡是没有实践的纯理论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上讲台,讲纯理论性的东西就扣分。演讲完了大家就辩论,不一定要拥护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没有特殊性,是普适的,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抄来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外籍员工听的懂,喊拥护的人也未必就是真心实意地拥护。大辩论中有反对的观点,我认为也是开动了脑筋的,也是有水平的,我们要授予管理老师权力,让反对者过关。我们华为公司允许有反对者,相反对于正面的观点,我们恰恰要看他是否真正认识到了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只是陈词滥调、被动接收。
第四个阶段是写论文和答辩。你写的论文也要是非理论性的,只要是理论性的就是零分。就是要讲你的实践,你实践了没有,你实践的例子是什么。没有实践,你看到别人做了一个事情做得特别好,你从中学到了东西,你看到别人的实践你也可以写,要让当事人当个证明人。找不到证明人这个阶段就不算过,以后可以补课。
任正非说:我更支持短训班,绝对不支持长训,将军不是培养出来的。一个月两个月就够了,学一点、学个方法就上战场。
10
全员导师制
实行全员“全员导师制”,通过“一帮一”的帮扶训练方式,让新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的工作常识和专业技能,迅速成为骨干。所以为那些工作经验不足的人找一个“导师”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不讲你就学不到,你怎么超过老师?所以要贯彻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要讲平制。如果不自我提高,甚至重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再对你培训也没有意义。
导师的确定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绩效必须好,二、充分认可华为文化。
导师制责任:不仅仅是业务上,还有思想上的指引,生活细节上的引领等。
导师制分级:一到十级,实行轮流制。
能上能下的导师制:不论年龄和工龄,在这个岗位上能力强者就可以成为导师。
责任连带制:徒弟出问题,老师也会被降职。
晋升激励制:没有担任过导师不能被提拔为干部;不能继续担任导师,不能晋升。
11
在实践中学习
任正非在《致新员工书》讲到: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十分歉意。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工分不好算,就需要较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的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跨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也不是如此吗?
所以知识不等于能力,我们要重视学习而非学历,华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