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述廉名言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论语•为政》

译文: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译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ū)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译文: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文:吃糙米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自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7.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在困窘时就会胡作非为。

8.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译文: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空间,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仁义之路;得志之日,带领百姓一同走这条路;不得志之时,一个人也要走这条路。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改变他,威武不能压服他,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9.“俭,德之共(hóng,大。)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0.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

译文:欲望虽然没有尽头,却可以做到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除,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1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译文:作为国家普通一份子,见了任何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的事就竭尽全力去做,忠心耿耿,无愧于心。

12.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移。——《六韬·上贤》

译文: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掉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

13.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文韬·盈虚》

译文:做官的,谁公正爱民,谁就可以晋职,就可以提高俸禄。

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15.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译文:身为人臣,应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功绩,以人民贫穷困苦为罪过。

16.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吕氏春秋·忠廉》

译文:面对巨大的物质利益而不改变他的道义,可以称为廉洁了。

17.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吕氏春秋·贵公》

18.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译文:道义可以打动君子,财利能够打动贪婪之人。

19.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明智的人不做不合道义的事,廉洁的人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20.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汉·刘向《说苑·说丛》

译文:上层领导清心寡欲,那么基层的干部风气就正,老百姓的民风也很淳朴。

21.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宋史·儒林列传》

译文:干事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守业的要旨在于慎重谦恭。

2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

译文: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23.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后汉书·张衡列传》

译文:我愿意竭力守护正义,即使贫穷也不改变。

24.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译文:锄掉一棵杂草,众多禾苗就会成长,惩罚一个恶人,万民就会喜悦。

25.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译文:小的善行虽然没有大的好处,但不可以不做;小的恶行虽然不会立刻招致灾祸,却不可以不改掉。

26.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译文:以诚信待人,本来不相信的会相信;以虚伪待人,本来相信的也会不相信。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行小就不去施行。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

28.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译文:败坏风气和道义,没有比谋私更厉害的;残害器物和民众,没有比贿赂更厉害的。

29.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宋·苏轼《赤壁赋》

译文:(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所属),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些一毫也不去强取。

30.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宋·吕本中《官箴》

译文: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冯道传论》

译文:但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没有廉耻心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一个人如果这样,那么祸乱败亡也会随时而至。

3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33.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

译文:为人行事廉洁正直, 就能做到公平,办事公道就能服众。做不到廉洁必然存有私心,有私心就失去法度,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

34.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明·薛文清《读书录》

译文:一个念头之间产生的欲望不能得到制止, 祸患就会发展成滔天大罪。

3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译文:一个人公正,就会光明磊落;一个人廉洁,就会威望崇高。

36.“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译文:廉洁的官员是民众的表率,贪污的官员则是民众的祸害。

37.“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

译文: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被百姓在背后议论长短。

38.“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张伯行

译文:一丝一毫的财物都关乎我的名节,都是百姓的血汗。对百姓宽松一分,百姓所受恩赐不止一分;多取一文钱,我这人就不值一文钱。

3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译文: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不被外界污浊所影响。

4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译文:只有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只有保持内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41.“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译文:世间的路没有比贪欲更危险的,很多人因贪欲耽误一生。

42.“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桓宽

译文: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译文: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44.“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荀悦

译文: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

45.“勿以物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译文: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4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第二十》

译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4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陈自崖

译文:做事能够知道满足,心里就会常常感到惬意;人到了没有欲求的时候,品德自然就高尚了。

48.“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这句话提醒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不骄傲自满,不急躁冒进,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9.“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新唐书·卢怀慎传》译文:不接受不正当的财物叫做廉,不使自己受到玷污叫做洁。

50. 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译文:担任官职履行职责以公正最为重要,公正就不会被私利迷惑,正直就不会被邪恶讨好诱惑。

51. 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明·陆陇其《松阳讲义》

译文:内心没有私欲,自然就会刚强;内心没有邪恶的念头,自然就会正直。

52.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译文:源头洁净,水流就清澈;身形端正,影子就笔直。比喻自身品行端正,行事才会正当合理。

53.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译文:廉洁的人憎恶贪婪,诚信的人痛恨虚伪。

54.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5.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家语·王言解》

译文:在上位的人,是百姓的表率。表率正直了,还有什么不正的呢

56.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译文: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

57. 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列传·卷五十八》

译文:崇尚节俭,是开启幸福的源头;喜好奢侈,是导致贫穷的征兆。

58.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译文:凭借节俭来培育廉洁之德,便能在乡里间广受赞誉;为人正直且懂得隐忍,福泽会延及子孙后代。

5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译文:宁愿处于清苦贫困之境,自得其乐,也不要通过不正当、污浊的手段获取财富,从而招致诸多忧患。

60. 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译文:廉洁,是施政的根本所在。

61. 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明宣宗宝训》

译文:为官之人应当坚守廉洁正直的操守,切勿贪求财货,以免身败名裂、使家族衰败。

62.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明] 年富《官箴》

译文: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却害怕我的廉洁;百姓不佩服我的才能,却佩服我的公正 。

63. “爵禄贿赂不足怀,刑戮贵宠不足畏”——[唐] 皮日休《六箴序》

译文:爵位、俸禄、贿赂不值得贪恋,刑罚、杀戮、显贵、恩宠不值得惧怕 ,强调为官坚守原则,不被外物诱惑、威慑 。

64.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 薛瑄《读书录》

译文:秉持公正,做事就会畅行无阻;怀有私心,就会陷入狭隘、难有作为 ,说明公正对行事的关键作用 。

65.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清] 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只有公正才能产生明察,只有廉洁才能产生威严 ,点明为官者树立形象、履行职责的根基 。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THE END
0.人只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向前走才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乐是心之本体先做必做之事,再做想做之事 (根基 立足当下)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顺势而为) 应运而生 (顺) 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 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 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 与小孩得讲玩具,玩具最有吸引力 jvzquC41zwkrk~3eqo55:@7345;2587767<78A7
1.女孩冲冲冲/向周星驰致敬先之女孩冲冲冲女孩冲冲冲(2009) 导演:范小天 编剧:王远 主演:黄圣依/汤镇业/王亚楠/井柏然/杨紫/更多 类型:剧情/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首播:2009-07-15 集数:36 又名:向周星驰致敬先之女孩冲冲冲 豆瓣评分 7.3 4496人评价 5星 50.0% 4星 12.3% 3星 10.8% 2星 4.1% 1星 22.7% 好于38% 剧 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5;6:@>81
2.《筠州学记》周衰,先王之迹熄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A.本文标题为《袁州学记》,却从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学习开始谈,肯定了杨雄通晓先王之道,也肯定了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 B.本文对当世的读书人研读典籍,效法古人,极力赞赏。而又觉得现实社会的淳朴之风已经衰微,养廉远耻之心不足,苟合鄙俗之行有余。 jvzquC41o0xvk€jp0eun1pzlk179:<>440nuou
3.方雷二姓方为雷之先“方为雷之先之说”,应是雷某现在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就以此为题了,这个研究是应方氏族人的要求而开始讨论的,也是由雷方邝溯源堂的姓氏排列而引起的,所以,大家才能积极投入探讨和深入研究,不管是“方雷为祖裔关系也好,兄弟关系”也罢,在谱上总有个排列的顺序,这个长次分明,长幼之别,在谱牒上称“昭穆有序jvzquC41hcth0ƒzrw0io1€jpjwg05:99954kj}rn
4.道家基本功法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人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jvzquC41yy}/5?5fqe4dp8rkr1895=83:39/j}rn
5.张践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同上)在孔子看来,“于正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要想把一个好的制度、政策、道德推行下去,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即所谓身教胜于言教。领导干部决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那样的话部下决不会真正信服。jvzq<84yyy4djrscmqth|r3qti5sy8}u|l5{jjsilkgo1;53;290v;53;2932h6;39810qyo
6.經典釋文:卷一二總目錄伯玉桓玄明僧绍作仁禁民金又鹤反包本又作庖日交反邮云取也孟京作伏牺许宜反字又作义郑云鸟雕全具曰犊孟京作云伏服也识化也氏旬牺氏太晓一皇之最先之王于沉反不究九又反为罟音古马姚云犹阿也黄本作刑罟云取兽曰同取鱼日罟为以仞捕本丑以渔昔鱼本亦作鱼又言庶反马云取兽日偶取鱼日渔斫木川为耜jvzquC41evkyv7tti1}jmr3rnAiicyygt?;64<5:(kl>ik+tgogq?pg
7.孙策立业|第9集|我飘零江湖,未遇明主,将军如果不弃,我愿在将军帐孙策:欲图大业,宜先用人,宜先用人者,宜先不疑,如此忧心重重,怎能取信,先父去时,留下两件宝物,一件是那传国玉玺,我已用它换来兵马,另一件,就是这柄宝剑,我今天要立此剑为誓,我孙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观子义乃信义之士,到正午子义必归。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457?678ftvkimg8igvcomu86622>329:
8.中国最美古诗词大全33、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4、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35、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李世民《咏雨》 36、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jvzq<84yyy4vpsx0eqs0|86735?597mvon
9.先后天八卦的妙用——真“河图”演八卦也因此而有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之谓。丹修内太极以及洛书身体方位都是基于复盘来的——另存基盘洛书,应另一旋向。故洛书配先天卦也按照复盘数来定。这和九爻易的先天卦数暗合——若其取基盘卦象,复盘卦数而注重基复两盘相互作用的话。这样看来,不论64卦还是先后天卦配洛书,易学发用都是基于两套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2?:89>80jznn
10.伤寒论治病求本,却是多有缘木求鱼之误。只有顺藤摸瓜,才能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藤者,标也;瓜者,本也。先明其标,方能找到本。标本清晰。 标本皆从阴阳虚实(病位病性)而论,离开阴阳虚实论标本好比痴人说梦、画饼充饥,虚而不实。差别在于:标只论独立的局部的阴阳虚实,换言之就是把证、脉、舌分别大卸八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5>587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