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将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厚文化底蕴

广东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艰苦奋斗的基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有着深厚的土壤。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为解决城镇就业,举办各类技术工人训练班,技工学校应运而生。1958年6月,时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工业局长的曾志,筹建并兼任广州机电工业学校首任校长,提出“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业化发展进程服务”的办学理念。目前,该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在校生8000多人的高水平技师学院。应该说,技工教育在广东的初心就是为了服务就业、服务产业、服务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广东首创智力扶贫工程,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改变了千万山区家庭的命运,得到前后三任省委书记关心。1994、1998、2002年时任省委书记对技工教育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技工学校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办好技工教育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

数十年来,我们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稳定就业,带动收入增长,扩大人力资源供给,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珠江畔的“小蛮腰”到“全球最大高铁站”,从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背后都凝结着技能人才的心血和汗水。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的管延安,整整5年安装了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60多万枚螺丝,误差不超过1毫米,依靠精湛的技艺完成了工程奇迹。

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

二、厚实发展基础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技能人才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省委主要领导指出,“高技能人才是制造业立省的重要支撑”“技工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对稳定一方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东有7.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广东造”,全球7成以上消费级无人机产自广东,这些都是广东技能人才发展的底气所在。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全省技能人才供给逐年增长。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97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690万、占比34.9%。

三、特色内涵发展

近年来,广东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人才发展和产业兴旺互促共进。

(一)筑牢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

广东基本建成较为强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共有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6万,每年输送毕业生超17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招生、就业两头旺,广州市技师学院部分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毕业生求人倍率高达10:1。

在院校建设上,我们坚持“既要汇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办好技工教育;又要固本强基,激发技工院校内生动力”。推动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和示范性技工学校,带动全省技工院校高质量特色发展。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安排省市技师学院与县区技工学校建立协作结对关系,做大做强县域技工教育。同时,我们还“引企入校”推动实习实训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广东三向投入3000万元与肇庆技师学院共建数字技能创新实践中心,构建起“院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肇庆市技师学院共建数字技能创新实践中心

在办学模式上,我们坚持“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全省技工院校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普遍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如,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2015年起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为华为输送高技能人才600多人。

在特色发展上,我们坚持“技工院校建在哪里,就要为哪里服务”,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底蕴,输送更多适应产业需要、深受市场欢迎的技能人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潮州时指出,以工夫茶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在潮汕地区大力培养茶叶制作技能人才、大规模开展茶艺技能培训。

省粤东技师学院教师王晓冰茶艺表演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历届世赛中,广东培养的选手累计获得金牌和奖牌数占全国4成。获奖项目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我国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赛中取得了5枚金牌,这一年实现了世赛金牌零的突破,其中广东选手获得制造团队挑战赛和数控铣项目两枚金牌,此后更是连续4届蝉联数控铣项目金牌。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赛,广东选手获得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我国首枚金牌。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胡耿军(右)获得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

我们始终认为,相比夺冠更重要的是推动世赛成果转化。实践中,我们将世赛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育过程,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推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将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等项目的世赛标准转化应用到10个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三)创新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我们瞄准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总体框架是“三方九出八共”,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企业出岗位,通过真实岗位、真实标准、真实培养,帮助青年群体直达优质就业岗位。

一方面我们创新学徒制政策。支持生态链企业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每人260学时的培养,人社部门按每人5000-8500元标准给予补贴,让青年“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如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动与院校联合开展“依岗定标、造课、建师、设场”高技能人才柔性订制培养模式,2024年目标超2000人。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省技师学院开展“四依”培养模式

另一重要方面是生态链自主评价。充分赋予生态链企业自主认定权,除了对本单位用工人员外,还面向上下游企业用工人员开展认定,自主确定职业范围,设置岗位等级,开发岗位规范,运用评价方式。首批63条技能生态链吸引了华为、腾讯、比亚迪、TCL等一批制造业当家企业成为链主企业,3170家生态企业、432家院校全面联动,为产业链建立起从招生、培养、使用、就业到提升于一体的人才链闭环。

智能家电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开展首期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自主评价

(四)拓宽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技能人才渴望提高经济待遇、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技能人才立法工作,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以法治手段为技能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日前,《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立法原则,明确人社部门是技能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压实了各地政府责任,规定“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考虑技能人才要素”;《条例》破除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壁垒,规定“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岗位聘任等方面,按照规定比照相应层级专技人员享受待遇”;《条例》拓展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将国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岗位。

近期,我们加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方案公布后社会反响非常好。我们这样做,就是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让达到这个程度的技能人才“及时”得到认可和认证。

(五)营造崇尚技能社会氛围

现实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加强宣传引导,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南粤大地蔚然成风。《条例》第六条也明确要求,加强对技能人才发展政策和成长成才典型事迹的宣传,采取措施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

一方面,借助世赛效应讲好技能成才故事。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表彰世赛获奖选手,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金奖励、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我们推出“冠军说”品牌栏目,组织世赛冠军走进高校、中学、社会,让这些为国争光的技能“奥运冠军”成为耀眼的“技能明星”。全国人大代表、省机械技师学校机械工艺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杨登辉等获奖选手的典型事迹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2023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央视纪录片《技能人生》看到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金牌选手罗凯的事迹后,来粤调研特地看望罗凯等教练和选手们,提出“世赛成就你们,你们也要成就世赛”的殷切期望。

央视纪录片《技能人生》报道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冠军罗凯的事迹

另一方面,引领观念变革打开技能就业新天地。广东从2012年起连续12年在卫视节目播出《技行天下》,向社会传递“技能改变人生”的理念。在广东我们先后承办第45届世赛全国选拔赛、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连续举办3届省赛和各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活动,引领青年一代投身技能。今年初我们把技能成才“路演”开进“南粤春暖”招聘会现场,在五一、五四期间推出高质量就业微纪录片,展现技能青年的就业自信和蓬勃姿态。“上技校人生一样出彩”得到广泛认同,“有技能、好就业”更加深入人心。

THE END
0.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23〕2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粤府办〔2023〕13号),加快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促进高质量就业,现就做好我省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jvzquC41yy}/w|mwk0tfv8qcy1|@kmBx9;l4e:54x2723=ifh7hc2A:e639bhogdch8ggk;2he>13?62;7:
1.全省率先!广州开发区启动产教评生态链学徒培训南方+2023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社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学徒制培养工作,促进高质量就业。 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广东省人社厅于2024年1月11日召开“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仅隔22天,广州开发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6971285d:>=36:>/j}rn
2.明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郑州日报数字报本报讯(记者 李娜)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到明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业、教学、评价、就业、激励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8月5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印发《河南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方jvzquC41||xc0ƒ~pgyy/ew4jvor04977/2>02?4eqpzfp}d373792B3jvo
3.口腔修复体制作师技培生和新型学徒工带薪专项订单培训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照亮前程”专项部署,以及广东省人社厅《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粤人社规(2023)24号)政策要求现正式启动新型学徒制技能培训,以“理论+临床实操”双轨教学模式,助力大家掌握核心技术、拿下权威认证、轻松上岗就业!jvzq<84ms;?/exr1Anotvh9715850qyon
4.聚焦“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展现高质量技能人才风采除“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中国特色学徒制案例以外,《2023技行天下》的节目内容还围绕“技能大牛”、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等方向展开,深入挖掘广东制造业背后的技术、技艺和技能等核心竞争力,全面展示了广东技能人才的风采。 主创团队关注到,在广东大力扶持的技能生态链顶端,有一批顶尖的技术能手。《2023技行天下》便选取jvzquC41grgqg{3uqwziew3eqo5n1rucrgx0powd1jznn87246621<51eqtugwya3269;;>80jznn
5.技能生态链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业务“产教评”技能生态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关于公布广东省2022年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名单的通知》(粤人社函〔2022〕76号),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2022年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并根据《关于公布广东省“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首批链主培育单位人选名单的通知》(粤人社函〔2023〕81号),于2023年jvzquC41dnuh0lxfp0tfv8ykrfs17;;1ctzjeuj1fgzbkux135815B677
6.广东构建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打通青年进入新兴产业“最后一在本次活动中,广东发布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岗位+培养”学徒计划,包括10.3万个学徒岗位,其中学生学徒5.05万,技培生5.25万。 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龙头企业、生态企业将拿出5.05万个技术技能学徒岗位,面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年度学生开展学生学徒培养;拿出5.25万个技培生岗位,面向应往届毕业生jvzquC41pg}t0‚hyd0ipo8724531887:1euovnsva7816:7450nuo
7.保障局等关于印发《北京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试点工作(含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采取“市场主体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机构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搭平台、出政策、出服务”的工作机制,用两年时间,试点建成若干条集青年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使用激励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着力优化面向产业链的技能人才供给,推动实现劳动者高jvzq<84ovi€/q{l0ep5tjx|/34675A3jvor
8.广州构建“3×3”工作矩阵,全力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示范样板主动服务对接,以“三项强化”夯实新一批链主单位建设基础。 一是强化政策宣导。召开广州市2024年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专题辅导会,邀请链主单位和各区人社部门参会,逐一讲解学徒培训、试题开发、等级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做好新一批链主单位入选的后半篇文章。 二是强化流程梳理。面向链主培育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分jvzq<84ifi€/ynsokpm/ew44246jpmjz1ysge87246691}724669395<3jvor
9.打造产教评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本报讯(记者 欧媚)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等。 《意见》提出,由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打造以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jvzq<84o0lc0ls1toz{is~d14637961v46379639a823:7;93<1a€fr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