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CPA的作用
这两年CPA被各大机构吹上天了,说什么考过CPA年薪几十万,考过CPA小白变专家,考过CPA各大会计师事务所抢着要,诸如此类,都是胡扯!
CPA真正的作用是一块很好用的敲门砖,包括外行转行做财务,财务人员想要职位上有提升,或者想跳槽去更好的公司,CPA都是一块很好用的敲门砖。确切的说,有证书,在筛简历时候,人事会因此多看一眼,会因为证书,将您的简历推给用人部门。面试时候,基本上不会质疑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毅力、持久力,因为考试都帮忙检验了,而是更关注遇到事情的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如果是管理层,则会更关注全局把控能力,财务以及税务规划能力,融资管理诸如此类。同等能力和工作表现,升职时也会优先考虑有证书的,拿出去面子上都会很好看。
CPA还是一个保障,即使年龄大一些,即使有空档期,即使简历上工作经验花的乱的一片,也大概率能找到工作,当然不一定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是证书在手,肯定能找到一份工作。
有人可能会觉得花了那么大工夫学习,最后只能是个敲门砖,或者只能让你不失业,太不值得了。我想说,敲门砖真的很重要,至少让我们有面试的机会。是个保障,在二十岁,三十岁时候并不重要,但是到四十岁时候,各种事情或者自己想休息一年,都可以随时离开,不用担心无法回到职场,当然,只是不用担心回到,至于能不能达到原来的职位,那就不一定了。
二、要不要考CPA
网上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诸如,35岁要不要考? 40岁要不要考?大专学历要不要考?有孩子要不要考?
其实年龄、学历这些都不是决定要不要考的因素,真正要考虑的,只有三项
第二是时间,注会考试大概3月出当年大纲和教材,4月报名,6月缴费,8月考试,大概要八个月的时间,要在每天保证完成工作,有运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每天至少保证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持续3-4年。是否这个时间?
第三是否想有升职或者换工作需求,如果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想换,也不想升职,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考,稳定、悠闲的生活是大部分人向往的,不毕太卷。但是如果想换个公司,或者在公司中有职位上的提升,或者想有更快的薪水提升,CPA虽然不是决定条件,但是也是晋商添花。
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那么别犹豫啦,果断开启考试之旅吧。
而且年纪越小,越有利,比如,会计专业的大学生,22岁毕业,这个时候,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体力和脑力都是最好的时候,下班和周末有大把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选择花前月下,游山玩水,也可以选在窝在家里,对着枯燥的课程,换来一纸证书,给日后自己更多的机会。
在中注协发布的2019年和202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析报告》中,公布了CPA考试不同年龄段的考生人数占比和出考率,30岁以上专业阶段报考人数大概占到总报考人数的20%,综合阶段大概占到40%,所以也是又少30岁以上的考生在为CPA努力的。
三、报考科目
既然决定考了,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报名
网上有各种说法,比如每年过三门,采用3+3+1模式,三年通过注会,还有每年过两门2+2+2+1模式,四年通过注会。一年五门六门的,除非不上班或者绝顶聪明的人考虑,普通人还是算了吧。
一共六科,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其中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是比较难的科目,经济法、税法、战略是相对容易的科目。
其中会计是基本科目,可以作为万物之始,学了会计才能理解其他科目,所以会计第一年一定要报。
对于文科考生来说,财务管理的难度很可能超过审计,所以,建议文科考生,一定要在第一年报上财务管理。财管包含大量的计算和逻辑,一步错,步步错。而且有的年份,有些年份或者某场考试的试卷,财管题就会特别难,特别偏,抽到哪套题完全看运气,所以我们提前报上,如果第一年题难,或者我们运气差抽到较偏的试卷,第二年还有机会,不会到最后,卡在财管上,还要重新轮回。
对于理科生来说,审计的难度超过财管,满本书的汉字,说的都不是中国话,绕来绕去,背一大堆,找不到最终的逻辑。所以理科生审计要在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报上,免得因为这一门,又进入轮回。
税法是相对容易的科目,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童鞋,税法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能够指导日常工作,所以建议第一年报上。
第一年报四门的规划
会计、财务管理、税法、战略(经济法),
会计、审计、税法、战略(经济法)
第一年报三门的规划
会计、财务管理、税法(战略/经济法)
会计、审计、税法(战略/经济法)
四、学习方法
CPA四月报名,六月缴费,八月考试,一般从十一月或者十二月开始复习即可,十一月到八月底将近300天,扣除生病春节特殊情况30天,大约有270天
复习一般为三轮,第一轮听基础课,然后完成章节习题,即表中1-2阶段,各大网校的习题都可以,不过建议是听谁的课,就买谁的书,做谁的题,最迟要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因为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个阶段以理解为主,能在课堂或者习题过程中记住的知识点,尽量记住,但是无需花费单独的时间来进行记忆,重在理解知识点,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和理论。如果从11月开始复习的话,这一阶段相对轻松,周末可以抽出一天出去玩、运动健身或者陪伴家人,毕竟11月到考试时间还有九个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长期都保持紧张状态,对身心都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阶段为6月7月,这个阶段属于闭关修炼阶段,基本上拒绝所有的娱乐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除了工作和锻炼身体以外,尽量不要让其他事情打扰到学习,用俩字来形容这一阶段就是,拼了!这个月主要是先做一下习题班的习题,然后跟着进度听习题班的课程,之后是串讲班,串讲班主要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总结和记忆,即3-5极端,这两个月,一是要跟着习题班做题,二是要背诵,两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把需要背记的内容尽量背下来。
第三阶段为8月,完成表格中6-8项,这是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快考试了,别太紧张,把身体搞坏了,这时候适当劳逸结合,这个阶段主要是做成套习题,以查漏补缺,另外财管一些公式,会计的分录,以及经济法、税法、战略、审计需要背诵的内容,在这个阶段要加强记忆。增加背诵的时间,可以用市面上常见的背诵教材,例如X尔XX记,椰X思维导图,彩X笔记,轻X过关4系列,也可以用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以培训班的辅导书为辅,这样记忆更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记得更快。我一直用的是X尔XX记,这里也做推荐。考前一周开始听考前提示班,考前提示班不一定对押题有多大作用,但是讲的一定是重点,可以借此把重点再复习一遍,也十分推荐。
第四阶段考前一小时,用好考前一小时,相当于多了两天的复习时间,考前一定要用起来,这段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背记,平时反复练习的,就不用看了,要看的就是会考到,但是内容多,平时记不住的内容,这个时候,靠临时记忆,能及一两个知识点,打开试卷后,先看有没有考到这个知识点,如果有,赶紧先做这个题,或者把相关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
可以放点背景音乐,要舒缓的宁静的,抖音上就有很多这样的高效学习背景音乐,有很多陪伴了我无数个清晨与夜晚。另外有一个叫潮汐的APP也不错,放些雨声,潮汐声,也有利于专注做题或者背诵,还有些时间管理软件,比如番茄TODO,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选用,我用的是时光序,特点就是比较简洁,就是用来记录学习时长的,后来忙起来也经常忘记记录,没坚持下来。
按照这个时间,有效率的复习下来,感觉通过的概率能到90%,这个有效率的复习下来,是指所有的时间,都是记住专心学习的,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听课,稍微不用心就可能漏掉一个知识点,做题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然后不得不重新复习这个知识点,从而增加学习时间。做课后题,不光是要做,还要理解背后的原理,做一道题,复习整个知识点,以题带点的复习,才能达到效果,预计的时间,应该是最短的完成的时间,如果事情比较多,经常被打断,很可能需要更长的复习时间,这个依据个人而定。
我们前面说的就算报考三门,也最少需要276*2+154=706小时,还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我工作特别忙,我有小孩需要带,我和老公还处在蜜月期,我还要抽出时间来陪男朋友,我还有朋友聚会,我还有家务要做,诸多原因,怎么才能满足学习时间呢?
学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小孩的,或者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学习的,可以把学习时间安排的在晚上,按照平均八点半吃完晚饭收拾完开始算,八点半到十一点,两个半小时的完整学习时间,是能够利用的
另外一部分有娃的,晚上要陪娃,也不能因为考试,耽误了所有的事情,可以早起学习,到最后几个月,可以五点钟起床,五点到八点,能够保证3个小时,完整的学习时间,晚上有条件就十点钟睡觉,这样5点钟起床也睡了七个小时,实在太困,就中午吃完饭,在桌子上趴会。
上下班路上,这个时间要好好的利用起来,地铁或者公交上经常看到拿着书看的人,我经常凑过去,偷偷瞄一眼大家在看什么书,基本上考试季,有一半的都是在准备会计相关的考试,我觉得在路上看书或者做题,效率反倒一般,相对的背书效率很高,而且遇到换乘的时候也不受影响。传统的背书方式是辅导书总结好的知识点或者自己总结的知识点,此外还给大家推荐一种方式,就是把要背的内容自己读一遍,录下来,然后在路上听(注意设置一个到站提醒,不然很容易坐过站),听多了就自然会背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税法、经济法和战略,尤其是战略,特别有效,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压力。
五、各科复习方法及老师特点
各科学习有各科的特点,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特点,感觉市面上的机构和老师,水平都是很好的,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方法和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比如喜欢长的帅的,就选斯X的老师,看着赏心悦目,喜欢大学教授,就选X奥的老师,喜欢吹牛的,就选某个小机构的老师。
不过要注意,不要挑花眼了,可以在开始学习之前,听一听老师以前年度的课程,了解一下老师的特点,再做选择,不过除非实在不喜欢,各科要建议从一而终,中途换老师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1、会计
会计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各科之中,会计要放在学习的首位,首先保证会计的学习时间。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许多分录,但是理解是第一位了,要理解分录背后的含义,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分录和不同情况的处理了方法记住,理解背后的原理,才不会忘记。如果不理解原理,直接记忆,量太大了,根本记不完。而且听完课,一定要做配套的练习题,光听课,不做题是不可能过的,对于错题,不光要看到正确的答案,还要把整个知识点都复习一遍,对于计算题的错题,一定要改完一遍,再重新做一遍,另外要习惯在电脑上做题,会用搜狗拼音的V模式。这些不仅适用于会计,还适用于财务管理。
每学完一章,在课后都要做一张思维导图,全部学完之后,可以按照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来背诵,这样背诵的逻辑更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效率也更高。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审计、财管、战略
现在考试考的很全面,虽然重者恒重,但是感觉各个旮旯都有分,所以第一阶段,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
会计老师首推张老师,张老师在CPA会计科目培训的地位毋庸置疑,听他的课,对于零基础的同学会有些困难,因为他经常将一些背后的原理,让人觉得很是晦涩难懂,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原理。才让记忆分录和处理方法更容易一些,记忆更牢固。
X奥的另一位张老师特别适合零基础,讲的浅显易懂,特别细致,人长得又特别有喜感,零基础的,或者觉得上一位张老师讲的太难懂的,可以选择这位老师,缺点就是废话有点多,课时相对多一些。
中X的老师郭老师和高老师,个人比较喜欢高老师,主要是高老师说话声音好听,听着比较舒服,郭老师口音重,但是感觉讲的不如两位张老师好
X尔刘老师,很明显啊,就是长得帅,声音好听,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老师赏心悦目,声音悦耳动听,是不是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学习的耐心,而且X尔的课时三家主流机构里最短的。
至于其他小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那些说什么一年过五门的,别太相当真。
2、审计
审计我听过两位老师的课,刘X妮老师和四金老师的课,刘老师讲的真的快给我听睡着了,这不能怪老师,因为审计实在太无聊了,满篇都是中国字,不说一句中国话。我开始觉得,好好的意思能够表达,但是那个话,非得拧巴着说。但是学到后来,就明白,人家拧巴着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拧巴到一定程度,才能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全面的意思,而且没有漏洞。审计一定要背,不是死记硬背,更要理解记忆,把自己当做一个现场的审计人员,遇到这样的问题,实际情况中应该怎么做。学完每一章后,记得做思维导图。5月前以理解为主,到六月就要拼命背,不背真的过不了。也不要太早开始背,容易背完了就忘了。
另外审计做题的时候,还要领会老师的答题方法,那些是答题得分的关键点,应按应该怎么写,这些都是要做题时候,边做边体会的。
审计强烈推荐四金老师,虽然审计无论谁讲,都是非常无聊的,金老师做实务出身,除了长得帅和声音好听外,课讲得是真的好,站在一位审计师的角度,告诉你审计的知识点,就想你在审计现场,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有个资深的师父,手把手的告诉你,这一步应该关注什么,下一步应该关注什么。另外金老师的总结能力也很强,一个审计地图,串起全书,各个章节还有脉络图,真的从全局把握。
3、财务管理
财管一定要多做题,反复做,财管的题都不难,但是步骤繁琐,细节多,稍微疏忽就会错,而且考试的题量特别大,并没有留时间给童鞋思考结题思路,要通过大量练习,形成固定思维,了解出题的套路和结题思路,到考场上,看到题,不需要过多时间思考,便可以作答,而且不漏掉所有的知识点,说白了就是考场上试题的每个坑,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都踩到过,考试时候就不会掉到坑里。
财管我听过三位老师的课,闫老师,郑老师和郭老师,
闫老师大学教授出生,讲的课全面而细致,每个知识点讲的都十分透彻,中规中矩,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一步一步的带着做,每个细节都到位。
郑老师讲的生动得多,运用大量的举例来讲财务管理中的晦涩原理,而且郑老师有时候在微博中说一些实话,吐露的都是考生的心声,深得许多考生的喜爱,但是郑老师的课,也是有致命缺点的,就是他更新的太慢了,经常到很晚才更新完基础课,喜欢郑老师的同学,可以先听老师去年的课,反正财管每年变化都不大。另一个缺点就是他讲的细致,原理举例多,讲的清晰,导致课程实在太长了,有时候废话还比较多。跟着他,财管的学习时间肯定需要延长
郭老师,保持了机构一贯的形象优点,真的赏心悦目啊,有人会讲,好看能当饭吃吗?这里要说,当你财管学的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好看真的也能作为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而且人家讲的也非常好,知识点全面并且透彻,跟着认真学,掌握了三轮全过程,说完所有该做的题,而且运气别太差,基本能过。
4、税法
税法的知识点很碎,记忆的内容很多,记忆的方法一是通过习题来记忆,二是在上下班路上看思维导图来记忆,两者结合。
税法我只听了刘老师的课,刘老师亲切可爱,课讲的清晰明了,没啥废话,但是在课的结尾时经常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激励一下,或者给大家唱两句歌,让本身枯燥的课程起了一圈涟漪。感觉刘老师的课,是有温度的,暖人的。
刘老师的课只有在最关键难记忆的部分有两三个口诀,其他的地方并没有太多口诀,这点让我很喜欢,因为太多口诀本身记口诀就是一个工程,还要还原口诀,更记不清楚了。那两三个口诀上课时候,老师经常放在嘴边念几遍,讲题的时候也要念几遍,以至于只要听课,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就记住了,轻松掌握难点,这点是我最欢的。
听说马老师,叶老师都是很不错的老师,因为我自己没去听过课,所以就不做评价了。税法是适合在上下班路上记忆的科目,反正早晚要记,上下班路上不利用也浪费了,配置好一个舒适的耳机,行动起来吧。经济法和战略也是这个上下班路上的套路,可以合理规划下时间,比如上班税法,下班战略。
5、经济法
经济法也是个需要记忆的课程,感觉通过题目记忆知识点更有效一些,背书的同时也可以背一些典型例题的答案。
经济法我只听了郭老师的课,七八年前看老师胖胖的,讲课的时候两个腮帮子鼓鼓的,很可爱,这两年听课,感觉老师没有变老,反而变帅了一些。郭老师讲课简洁易懂,逻辑性强,尤其是擅长归纳总结。讲课的时候,举例子经常用一个大土豆,一头牛,大家分,董事长让大风吹走了,之前还会贬低一下隔壁的岛国,有点冷幽默的感觉。郭老师也没啥口诀,喜欢口诀的,就不要选郭老师了。
听说苏老师、黄老师、侯都是很不错的老师,因为我自己没去听过课,所以就不做评价了
6、战略
感觉战略像是一门玄学,最终考过了也稀里糊涂的,思维导图对于战略来讲,特别重要,不但每一章结束之后要画思维导图,全部学完之后,还要画一张总体的思维导图。
而且战略教材这几年变来变去的,一定要听新课,去年的课可能意义不大,跟审计一样,也要体会怎么答题,体会出题者的思路。为什么要这样答,具体的分析过程是什么,出题人这样说,他想强调什么。
战略之前说是最容易过的一门,这两年风向好像变了,通过率没有之前高了,战略我听过吕老师,杭老师,还有于老师的课。反正三个老师的课我都听得云里雾里的,感觉像是听懂了,又好像是啥也没听。不是老师的原因,可能是我自己本身对这些战略类、管理类的理论就不是特别理解。一定要推荐的话,就推荐杭老师吧,没啥别的理由,就是凭感觉,感觉战略这门课,最后考的就是感觉。反正听谁的课,最后都得背,不背听神仙的课也过不了。上下班路上抓紧搞起来。
六、如何坚持
整个考注会的过程,从开始复习到最后拿证,至少要三年的时间,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以为着要丧失很多休息时间,陪伴家人时间,即使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注会的通过率不高,但是其实过注会并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很多人半途而废,真正坚持下来的,忍受了长期的孤独,所以过注会的桥从来不拥挤,而是少了坚持到最后的人,只要能坚持下来,到最后一定能过。
重点来了,如何坚持下来呢?人难免都有新法意乱的时候,当外面草长莺飞,你记在家里硬啃二叉树模型,当夏日酣畅淋漓,你在家里搞合并报表反向收购应该怎么编分录?坚持下去真的是很难的意见事情,除了自身的品质、毅力,还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一个,或者一群,大家相互督促,互相监督打卡。当你崩溃时给你安慰,当你想放弃时给你鼓励。这个朋友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使网络上的。
我打算成立一个群,大家在群里一起监督学习,每日打卡,相互督促,可以后台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