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胡**(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题库及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构成要件?A.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B.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引起C.需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诊断D.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答案:C解析:法定职业病需满足三个要件: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疾病列入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诊断由取得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无需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直接诊断(《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2.某化工企业车间空气中苯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检测结果为6mg/m³,根据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苯的PCTWA限值为6mg/m³,该浓度属于:A.符合标准B.超限值1倍C.超限值0.5倍D.无法判定答案:A解析: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检测结果等于限值时,属于符合标准(GBZ2.12019总则)。3.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委托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B.检查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C.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长期保存D.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答案:B解析: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其他选项符合法规要求:检查机构需资质(第三十四条),监护档案需长期保存(第三十六条),未离岗检查不得解除合同(第三十六条)。4.某铸造车间噪声检测结果为88dB(A)(8小时等效声级),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该车间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是:A.为劳动者配发耳塞B.对设备进行隔声、消声改造C.缩短劳动者每日接触时间D.增加车间通风量答案:B解析:噪声控制应遵循“工程控制优先”原则,通过隔声、消声等工程措施从源头降低噪声,个体防护(耳塞)为辅助手段(GBZ12010第6.3.3条)。5.下列哪类物质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A.高温B.电离辐射C.电焊烟尘D.手传振动答案:C解析:化学性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如电焊烟尘)、化学物质(如苯、铅)等;高温(物理性)、电离辐射(物理性)、手传振动(物理性)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6.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可处的罚款额度是:A.5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D.50万元以上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未按规定检测、评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7.职业健康监护中,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筛查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B.为劳动者提供健康证明C.明确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态,区分职业病责任D.评估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答案:C解析:离岗时健康检查的核心目的是记录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若后续确诊职业病,可作为责任判定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8.某木器厂使用含正己烷的胶水进行家具粘合,正己烷的PCTWA为100mg/m³,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80mg/m³。检测发现某岗位15分钟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00mg/m³,该结果:A.符合PCTWA要求,无需处理B.超过PCSTEL,需整改C.需同时满足PCTWA和PCSTEL,因此不合格D.仅需关注8小时平均浓度,短时间超标不影响答案:B解析:PCSTEL是指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该岗位15分钟浓度200mg/m³超过180mg/m³的PCSTEL,需采取措施降低短时间接触水平(GBZ2.12019)。9.下列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说法,正确的是:A.申报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时,需在30日内申报变更B.首次申报应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投入生产后30日内C.申报机关为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未申报的,由应急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答案:A解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八条规定,申报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变更。首次申报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30日内(第七条),申报机关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第四条),未申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第十四条)。10.某电子厂劳动者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其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应为: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A解析:三氯乙烯属于高毒物质,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接触高毒物质的劳动者,健康检查周期一般为1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定职责的有:A.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B.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C.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D.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举证责任答案:ABC解析:用人单位职责包括制定计划(《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提供防护用品(第二十二条)、组织健康检查(第三十五条)。职业病诊断的举证责任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但“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举证责任”表述不准确(第四十八条)。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指标包括:A.总粉尘浓度B.呼吸性粉尘浓度C.粉尘分散度D.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答案:ABCD解析:粉尘检测需综合评估危害程度,总粉尘浓度(总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可吸入尘)反映接触水平;分散度影响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矽肺发病的关键因素(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下列关于职业健康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有:A.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B.在岗期间每年复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C.培训内容需包括职业病危害预防知识D.培训档案应保存至劳动者离职后2年答案:ABC解析:《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管理办法》规定,上岗前培训不少于8学时,在岗复训不少于4学时(第六条);培训内容需涵盖危害预防(第五条);培训档案应保存至劳动者离职后20年(第十条)。4.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包括:A.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减少高温接触时间B.设置局部或全面通风降温设施C.为劳动者提供含盐清凉饮料D.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答案:ABCD解析:高温防护需综合工程控制(通风降温)、管理措施(调整工时)、个体防护(清凉饮料)等(GBZ/T2942017《高温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告知中应履行的义务包括:A.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B.在工作场所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C.向劳动者发放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卡D.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答案:ABCD解析:告知义务包括合同告知(第三十三条)、公告栏公示(第二十四条)、检测结果告知(第二十六条)、培训告知(第三十四条)。6.下列属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的有:A.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B.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D.职业病诊疗资料答案:ABCD解析: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需包含劳动者职业史、接触史、检查结果及处理、诊疗资料等(《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7.化学毒物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A.立即撤离现场无关人员,设置警戒区B.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泄漏区C.直接用手收集泄漏的化学毒物D.对受污染的设备、地面进行清洗消毒答案:ABD解析:化学毒物泄漏时,需撤离人员(应急管理要求)、佩戴高等级防护装备(如正压式呼吸器)、避免直接接触(需用工具收集)、清洗污染区域(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8.噪声作业的控制措施包括:A.选用低噪声设备B.对设备安装隔声罩C.在车间内设置吸声材料D.为劳动者配发防噪声耳塞答案:ABCD解析:噪声控制遵循“源头控制(低噪声设备)→传播控制(隔声、吸声)→个体防护(耳塞)”的三级控制原则(GBZ12010)。9.尘肺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B.安装局部抽风除尘设备C.定期对粉尘浓度进行检测D.对接触粉尘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胸部X线检查答案:ABCD解析:尘肺病预防需综合工程控制(湿式作业、除尘设备)、管理措施(定期检测)、健康监护(胸部检查)(GBZ702015《尘肺病诊断标准》)。10.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A.警告、罚款B.责令停产整顿C.吊销营业执照D.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答案:ABCD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七章规定,违法行为可处警告、罚款(第七十条);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整顿(第七十二条);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第八十条);涉及其他许可证的可吊销(如营业执照)。三、判断题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危害因素而引起的所有疾病。()答案:×解析:职业病需同时满足“法定目录内”“职业活动中接触危害因素引起”两个条件,并非所有职业相关疾病均属法定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2.用人单位可以将职业病防护设备拆除或停止使用,只要为劳动者配发个体防护用品即可。()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护设备需保持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个体防护是辅助措施,不能替代工程防护(《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3.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离开时有权索取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无偿提供并签章。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用人单位无需再进行检测。()答案:×解析:即使符合标准,用人单位仍需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至少每年一次),以动态评估控制效果(《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5.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劳动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用人单位应将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禁忌或与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6.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需接受培训,掌握相关知识。7.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任一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答案:×解析:职业病诊断需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8.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未按规定报告的,责令改正,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弄虚作假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9.高温作业劳动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淡盐水。()答案:√解析:高温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GBZ/T2942017)。10.职业健康监护中,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周期可根据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浓度、劳动者健康状况等调整,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答案:×解析:接触不同危害因素的检查周期不同,如接触高毒物质需每年检查,接触一般粉尘可每23年检查,具体按GBZ1882014执行,无统一“最长3年”的规定。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某机械加工厂主要从事金属零部件加工,设有冲压、焊接、打磨、喷涂四个车间。近期,多名打磨车间工人反映咳嗽、胸闷,部分工人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喷涂车间2名工人出现头晕、恶心症状,检测显示车间内苯浓度为12mg/m³(PCTWA限值6mg/m³);冲压车间噪声检测结果为92dB(A)(8小时等效声级)。问题:1.分析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应的可能职业病。2.指出该厂在职业健康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行为。3.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答案及解析:1.主要危害因素及对应职业病:打磨车间:金属粉尘(如铁尘),可能引发金属尘肺;喷涂车间:苯(化学毒物),可能引发苯中毒(慢性)或白血病;冲压车间:噪声,可能引发噪声聋。2.违法行为:喷涂车间苯浓度超标(12mg/m³>6mg/m³),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打磨车间工人出现疑似尘肺症状,未及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或报告(违反第三十五条、第五十条);冲压车间噪声超标(92dB(A)>85dB(A)),未优先采取工程控制措施(违反GBZ12010);未对各车间危害因素进行有效检测或检测结果未用于改进(违反第二十六条)。3.整改措施:喷涂车间:安装局部抽风排毒装置,改用低毒或无毒涂料(如水性漆),确保苯浓度符合PCTWA限值;打磨车间:采用湿式打磨或安装除尘设备,为工人配发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如KN95),组织疑似尘肺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