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唐**(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根据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A.规章制度B.责任制C.操作规范D.应急预案答案:B2.某机械加工厂打磨车间检测显示,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浓度为1.2mg/m³(PC-TWA为1mg/m³),该岗位劳动者接触的粉尘属于()。A.一般粉尘B.高毒物品C.致癌性粉尘D.致尘肺病重点监控粉尘答案:D(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粉尘属于致尘肺病重点监控粉尘)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A.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B.安全培训记录C.工资发放记录D.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答案:A4.某电子厂焊接岗位使用无铅焊锡(含锡96.5%、银3%、铜0.5%),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A.铅及其化合物B.锡及其化合物C.锰及其化合物D.电焊烟尘(金属氧化物)答案:D5.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接触的平均容许浓度。A.15分钟B.1小时C.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D.24小时答案:C6.某铸造厂冲天炉操作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8dB(A),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配备()的护听器。A.降噪值≥5dB(A)B.降噪值≥10dB(A)C.降噪值≥15dB(A)D.降噪值≥20dB(A)答案:B(注:噪声暴露≥85dB(A)时,护听器降噪值应使实际接触噪声≤85dB(A),88dB(A)-10dB=78dB(A)≤85dB(A))7.职业健康检查中,粉尘作业劳动者的必检项目是()。A.心电图B.肺功能C.肝功能D.尿常规答案:B8.某化工企业液氨储罐发生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时,救援人员应优先佩戴()。A.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B.正压式空气呼吸器C.防毒面具(滤毒罐)D.普通纱布口罩答案:B(注:液氨泄漏属高浓度有毒气体环境,需正压式呼吸防护)9.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23年版),以下不属于职业性尘肺病的是()。A.硅肺B.石棉肺C.过敏性肺炎D.电焊工尘肺答案:C10.用人单位在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A.职业健康检查B.安全培训C.经济补偿D.岗位调整答案:A11.某印刷厂凹版印刷岗位使用的油墨含有甲苯(PC-TWA为50mg/m³),检测结果显示8小时接触浓度为65mg/m³,用人单位应首先采取的控制措施是()。A.增加通风量B.为劳动者配发防毒面具C.改用低毒油墨D.缩短劳动者接触时间答案:C(注:优先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源头替代是最有效手段)12.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A.直接诊断为职业病B.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告知用人单位C.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D.要求用人单位立即调离岗位答案:B13.某矿山企业凿岩工岗位振动检测结果为4.5m/s²(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该岗位振动危害属于()。A.轻度危害B.中度危害C.重度危害D.无危害答案:B(注: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限值为5m/s²,4.5m/s²接近限值,属中度危害)14.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B.安全操作规程C.应急撤离路线图D.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示栏答案:A15.某电池厂铅作业岗位劳动者血铅检测结果为2.0μmol/L(参考值:≤1.9μmol/L为正常),用人单位应采取的措施是()。A.继续原岗位作业,1个月后复查B.调离铅作业岗位,进行驱铅治疗C.加强个人防护,3个月后复查D.增加营养补贴,无需特殊处理答案:B(注:血铅≥2.0μmol/L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观察对象,需调离并治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划“√”,错误划“×”)1.用人单位可以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但需支付额外防护费用。()答案:×2.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答案:×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用人单位无需进行日常监测。()答案:×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答案:√5.高温作业劳动者出现口渴、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饮用大量白开水补充水分。()答案:×(注:应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避免水中毒)6.噪声作业劳动者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水平应控制在85dB(A)以下。()答案:√7.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答案:√8.劳务派遣用工中,被派遣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责任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答案:×(注:由用工单位承担)9.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且需至少3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答案:√10.用人单位可以安排孕期女职工从事噪声强度为80dB(A)的作业。()答案:√(注:孕期女职工噪声接触限值为75dB(A)以下,80dB(A)超标,实际应为×)(注:此处题目存在笔误,正确答案应为×,因GBZ1-2010规定,孕妇接触噪声不应超过75dB(A))11.职业性中暑属于法定职业病。()答案:√12.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答案:√13.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PC-TWA为6mg/m³)检测结果为5mg/m³,属于符合标准。()答案:√1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5年。()答案:×(注:至少20年,或劳动者离开后20年)15.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告知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防护措施。()答案:√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要责任(至少列出5项)。答案:①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②保证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③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④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劳动者公示;⑤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⑥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⑦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⑧及时、如实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⑩落实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保障等权益。2.列举5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别说明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答案:①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如矿山凿岩、石英砂加工)→硅肺;②石棉纤维(如建筑保温、船舶修造)→石棉肺、间皮瘤;③铅及其化合物(如铅冶炼、蓄电池制造)→职业性慢性铅中毒;④苯(如制鞋、印刷)→职业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⑤噪声(如机械加工、矿山开采)→职业性噪声聋;⑥高温(如钢铁冶炼、玻璃制造)→职业性中暑;⑦正己烷(如电子清洗、制鞋)→职业性周围神经病;⑧锰及其化合物(如电焊、高锰钢冶炼)→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帕金森综合征)。3.简述职业健康检查的分类及各类检查的目的。答案: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和应急检查四类:①上岗前检查:掌握劳动者上岗前的健康状况,筛查职业禁忌证(如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宜从事粉尘作业),避免其从事禁忌作业;②在岗期间定期检查: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所致的健康损害(如尘肺病早期影像学改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③离岗时检查:明确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厘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责任;④应急检查:当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突然超标,或出现群体健康损害症状时,及时组织检查,排查急性职业中毒或其他健康损害。4.某化工企业反应釜操作岗位存在氯气泄漏风险,简述该岗位应配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装备(至少各3项)。答案:防护设施:①局部排风装置(如反应釜上方设置吸风罩,将氯气直接排出作业区域);②泄漏报警装置(固定式氯气检测报警仪,设定阈值为0.5mg/m³(PC-STEL));③应急冲淋洗眼装置(设置在操作岗位附近,确保泄漏时劳动者可快速冲洗接触部位);④自动联锁切断装置(氯气浓度超标时自动关闭反应釜进料阀门)。个人防护装备:①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配备全面罩,用于氯气浓度超标的应急处置);②防毒面具(配防氯气的滤毒罐,适用于低浓度泄漏时的常规作业);③防化服(抗氯气渗透的防护服,保护皮肤接触);④防护手套(丁基橡胶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液体氯);⑤护目镜(防化学液体喷溅的密闭式护目镜)。5.简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中规定的四类警示标识及其含义。答案:①禁止标识(红色圆形带斜杠):禁止不安全行为(如“禁止无防护进入”“禁止吸烟”);②警告标识(黄色三角形):提醒注意职业病危害(如“噪声有害”“有毒气体”);③指令标识(蓝色圆形):强制采取防护措施(如“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护耳器”);④提示标识(绿色正方形或长方形):指示安全区域或路径(如“紧急出口”“洗眼器位置”)。四、案例分析题(共15分)案例背景:某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刹车片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石墨、芳纶纤维、树脂、硫酸钡等混合)、热压成型(200℃、10MPa)、打磨(手工+机械)、检验包装。2024年12月,3名打磨岗位劳动者(工龄分别为3年、4年、5年)因咳嗽、胸闷就诊,胸部高千伏X线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可见类圆形小阴影(直径约1-3mm),初步怀疑为尘肺病。调查发现:①A公司未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②打磨车间未设置局部排风装置,仅靠自然通风;③劳动者未佩戴防尘口罩(公司未提供);④近3年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⑤工作场所粉尘检测报告(2024年6月)显示,总粉尘浓度为15mg/m³(PC-TWA为8mg/m³),呼吸性粉尘浓度为8mg/m³(PC-TWA为4mg/m³)。问题:1.分析A公司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5分)2.指出A公司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条款(至少4项)。(5分)3.提出整改措施(至少5项)。(5分)答案: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①粉尘(石墨粉尘、芳纶纤维粉尘、硫酸钡粉尘等混合性粉尘)→职业性尘肺病(如混合性尘肺);②高温(热压成型工序200℃环境)→职业性中暑;③噪声(打磨工序机械噪声)→职业性噪声聋;④有机树脂热解产物(如甲醛、苯系物)→职业性化学中毒或皮肤损害。2.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条款:①未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违反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②未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违反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