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气体属于刺激性气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氯气
D.甲烷
答案:C。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一氧化碳是窒息性气体,主要影响人体氧气的运输和利用;二氧化碳在高浓度时会导致缺氧等危害,但不是典型的刺激性气体;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一般无毒,在高浓度时可因缺氧窒息。
2.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的职业病是()。
A.中暑
B.噪声聋
C.手臂振动病
D.职业性哮喘
答案:B。噪声聋是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职业性哮喘是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致喘物后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3.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
A.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B.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C.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D.化学性粉尘、物理性粉尘、生物性粉尘
答案:A。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如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如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选项B、C只是分别列举了无机粉尘和有机粉尘的部分类别;选项D的分类方式不准确。
4.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D.间断
答案:B。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必要时”“不定期”“间断”都不能保证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效监测和管理。
5.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答案:C。职业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调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要将预防措施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同时对已经发生的职业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方针;“标本兼治、防治结合”表述不准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常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理念,但不是职业病防治的方针。
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答案:C。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要求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索取”健康档案原件可能会影响用人单位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所以是有权要求复印。
7.以下哪种防护用品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
A.安全帽
B.防护头罩
C.耳罩
D.工作帽
答案:C。耳罩是用于耳部防护,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头罩、工作帽都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防止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碰撞、化学物质喷溅等伤害。
8.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应该向()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D.原地
答案:B。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后,应向上风方向疏散,因为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会随着风向扩散,上风方向可以避免接触到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减少中毒和伤害的风险。下风方向和顺风方向是危险化学品扩散的方向,不能前往;原地停留会增加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可能性。
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A.工作经历
B.既往病史
C.家族病史
D.教育背景
答案: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需要全面记录劳动者与职业健康相关的信息,既往病史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劳动者的健康基础状况,结合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更准确地评估劳动者的健康风险和诊断职业病。工作经历、教育背景与职业健康监护的直接关联较小;家族病史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
10.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下可以
D.部分情况下可以
答案:B。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